2018年高考考点完全题语文考点通关练文档 考点十二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年高考考点完全题语文考点通关练文档 考点十二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WORD版含答案 2018 年高 考考 完全 语文 考点 通关 文档 十二 鉴赏 古代 诗歌 形象 语言 表达
- 资源描述:
-
1、考点十二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点名片考点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考查形式唐宋诗词为考查重点;体裁上以律诗,篇幅适中的双调词(分上下片)为主;侧重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一道客观题、一道主观题,两个小题,共11分。趋势分析侧重考查形象、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北京卷有选择题,四选一题型,课标卷为五选二。作品相对浅易,理解难度适中。题组1 形象1.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后面题目。沉醉东风渔父白朴黄芦岸白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下列对这首小令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开头两句
2、选用“黄”“白”“绿”“红”这样色彩鲜明的字眼,展现了渔父生活环境的优美,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B小令中的渔父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能以在秋江上自在来去、心地单纯的白鹭沙鸥为友,让人感到其心灵世界的洁净美好。C“烟波钓叟”就是诗人在这首小令中着力表现的渔父,因为渔父不识字,没文化,所以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D这首小令语言平实自然,风格清新质朴,着力塑造了白鹭沙鸥生活自由自在、行动无拘无束的形象。E诗人通过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心淡泊宁静的生活情怀。答案CD解析C项,对“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的准确理解应是:渔父虽然不识字,但他自在美好的生活足以让人间的万
3、户侯羡慕。D项,着力塑造白鹭沙鸥的形象不准确,着力塑造的是像白鹭沙鸥那样自由自在、行动无拘无束的渔父形象。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西江月苏轼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层霄:弥漫的云气。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
4、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E此词所描绘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中,处处有“我”之色彩,景物成为塑造“我”的典型性格的凭据。答案BC解析B项,是借
5、喻,不是借代。C项,“喧闹和生机”不对,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题齐安城楼杜牧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宦游思乡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他一直高踞城楼,俯视大江,凭栏回望,远眺通向乡关之路。一声角鸣,使他不由得蓦然惊醒,这才知天色已晚,夕阳已沉没于水天之际。解析通读诗歌,我们可以想到一个一直高踞城楼,俯视大江,凭栏回首,远眺通向乡关之路的抒情主人公。从中可看出主人公对家乡的思念。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食笋曾几花事阑珊竹事初,一番风味殿春蔬
6、。龙蛇戢戢风雷后,虎豹斑斑雾雨余。但使此君常有子,不忧每食叹无鱼。丁宁下番须留取,障日遮风却要渠。曾几: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学识渊博,勤于政事。戢戢(jj):牛羊角的样子。下番:下一轮。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作简要赏析。答:_答案颔联写春夏之交,在风雷雾雨之后,新笋破土而出,如龙角戢戢而动,如虎豹初露斑纹。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将雨后春笋写得有声有色,动态十足,表现了对它的热爱,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解析“怎样的景象”需要先找出诗中所描写的具体意象,然后对景象加以描述。5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水调歌头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
7、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叶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作者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微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到来后词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景物描写的能力。分析词的上片不难找出所写景物。古诗词中景物描写可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心
8、理,寄寓情感,深化中心。具体到本首词来看,上片的景物主要是为后文的抒情作铺垫的。6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问题。二月闻雁孙承宗几听孽鸟语关关,尽罢虚弦落照间。却讶塞鸿偏有胆,又随春信到天山。孙承宗在天启初年奉命督师山海关、蓟辽、天津、登莱诸处军务,此诗为该时期之作。他的诗词创作风格直追稼轩气象,是明末著名的边塞和英烈诗人。关关:指受伤离群的雁的悲鸣之声。虚弦:空弦,指失群孽雁纷纷听到没有弓箭的空弦之声。请指出诗中“孽鸟”有什么特点,并分析诗人的用意。答:_答案在飞回北方的途中受伤离群,惊弓丧胆。以此比喻打了败仗、胆小惧战的边关将领。解析诗中的“孽鸟”是与塞鸿对照来写的,塞鸿“有胆”,孽鸟惊
9、弓,其形象可以想见。7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泊歙浦方岳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答:_答案诗中描写了“丹枫”“秋雁”“霜月”“寒渚”“夜船”“孤城”等意象,营造出了凄清孤寂的氛围。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把握诗歌的意象,是概括氛围特点的前提。这是一首表现游子思乡的诗。思乡的情感主要是借助对景物的描绘来体现的,时令为晚秋,景象萧瑟,这由诗中“丹枫”“雁”“霜月”“寒渚”等意象便可推知。另外,“丹”“霜”“寒”等修饰语和“夜船”“孤城”等意象更显凄凉与孤寂之境。8阅读下面的诗歌
10、,然后回答问题。寻春王阳明十里湖光放小舟,谩寻春事及西畴。江鸥意到忽飞去,野老情深只自留。日暮草香含雨气,九峰晴色散溪流。吾侪是处皆行乐,何必兰亭说旧游?意到:估计(我)到近旁。颔联中“江鸥”的形象有何特征和作用?答:_答案形象特征:活泼可爱与顽皮,充满情趣。(答“对人有疑虑”,也可)作用:写出了景物(环境)的生动特征,衬托出诗人欲亲近而不得的失落;表现了诗人对眼前春景的迷恋,对乡村生活的陶醉。解析诗歌中的艺术形象往往带有诗人自己的影子,但有时也会借这种形象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感悟。要想准确理解艺术形象的特征:一要分析透形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二要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
11、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对诗歌中形象的鉴赏,不要停留在其外形特点上,要挖掘事物内在的神韵、品格、精神。这首诗中的“江鸥”活动的背景是含“十里湖光”与“雨气”“草香”的日暮,环境温馨和谐,满是情趣,动作“忽飞去”满是调皮,体现了诗人的情趣。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阑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此词作于作者请求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累:无罪被迫而死。杜若:一种芳
12、草。上片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答:_答案夕阳斜照在广阔的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湖中君山的暮霭云雾,四周萦绕;沅水、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夜幕降临,一弯残月高挂天际。解析可抓住上片中“湖海”“日落”“君山云气”“草木”“缺月”等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描摹景色。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南歌子贺铸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扶头酒:醇厚浓烈易醉人之酒。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_答案疏雨、池塘、微风、夏木、黄鹂、白鹭。描绘了一
13、幅恬静、幽美,充满生机的夏日风光图。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中的形象的能力。描写的意象从词中不难找到,关键是要找全,不遗漏,否则容易失分。由“微风”“夏木”“黄鹂”“白鹭”等可以看出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夏日图景。题组2 语言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百嘉村见梅花龚鼎孳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龚鼎孳(16151673):字孝升,崇祯七年进士。清兵入关后任太常寺少卿,康熙时官至刑部尚书。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关于诗眼,有人认为是“惊”,有人认为是“客”,有人认为是“寒”。你认为呢?为什么?答:_答案我认为是“寒”。用梅的疏影、玉笛、高楼等意象,表现了作
14、者身为贰臣内心的痛苦寂寞,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眼前的月亮着一“寒”字,正是他心境的写照,写出了百愁萦绕、无可奈何的凄凉。解析首先明确诗眼,然后结合意象及诗人情感作答。诗眼一般能揭示整首诗的主旨,因此确定诗眼应从把握诗歌主旨入手。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_,其“诗骨”是_。答案孤飞鸣声念群解析根据题干说明,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175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六课第四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