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感受艺术魅力6琵琶行并序课后作业鲁人版必修2.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高中语文 第三 单元 感受 艺术 魅力 琵琶行 课后 作业 鲁人版 必修
- 资源描述:
-
1、第三单元感受艺术魅力6琵琶行(并序)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琵琶女被邀请出场时,为什么“千呼万
2、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剖析:本题要联系琵琶女的身世命运和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古代妇女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答案:(1)封建伦理道德束缚下的犹疑和顾虑。(2)自惭身世,不愿再向人献艺,又不想违背诗人的盛情相邀。2.对听众听完琵琶女演奏后的反应,诗人没有进行很多的描述,只用了一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是为什么?答案:为了突出音乐效果。“悄无言”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或喝彩声更好,这就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痴如醉。这样写突出了音乐的魅力,是画龙点睛之笔。(二)课外阅读3.阅读下面
3、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各题。杜鹃花得红字真山民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注】 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锦水:锦江,在四川成都。(1)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BD)A.首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B.第二句点题,由杜鹃鸟过渡到杜鹃花,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好把对往事的思念和满腔遗恨
4、寄予眼前的“芳丛”,聊以释怀。C.颈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D.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E.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剖析:B项,“聊以释怀”不恰当。D项,“动静结合”不当,应为虚实结合,且后句的意思是杜鹃的精魂早已乘着东风飞回到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