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第7课要在中央 君不仁臣不忠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第7课要在中央君不仁臣不忠 WORD版含解析 2019 2020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四单元 第7课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权不欲见,素无为也素:向来B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效:效命C行之不已,是谓履理也 履:鞋子D信而勿同,万民一从 一:全部【答案】C履:实践,按照。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为政犹沐也 沐:沐浴,洗澡B不知权者也 权:权力C则交必有郄矣 郄:空隙D此俱出父母之怀衽 俱:全都【答案】DA项,洗发。B项,权衡。C项,裂痕,仇怨。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去甚去泰,身乃无害勿失其要,乃为圣人B虚而待之,彼自以之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C左右既立,开门而当无父子
2、之泽,而欲以行义禁下D虽有弃发,必为之为苦惫之故不弹痤饮药【答案】AA项“乃”:副词,“才”。B项“以”:动词,“用,尽力”;连词,表承接,“来”。C项“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D项“为”:动词,“做”;介词,“因为”。4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此不熟于论恩,诈而诬也。B故圣人执一以静。C行之不已,是谓履理也。D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答案】CC项为判断句,其他三项为状语后置句。一、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上有所长,事乃不方。矜而好能,下之所欺;辩惠好生,下因其
3、材。上下易用,国故不治。用一之道,以名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徙。故圣人执一以静,使名自命,令事自定。不见其采,下故素正。因而任之,使自事之;因而予之,彼将自举之;正与处之,使皆自定之。上以名举之,不知其名,复修其形。形名参同,用其所生。二者诚信,下乃贡情。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夫物者有所宜宜:适宜B矜而好能 矜:矜持C下因其材 因:沿用D下乃贡情 贡:献出【答案】B矜:自夸,夸耀。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用一之道,以名为首上以名举之B因而任之,使自事之 因招樊哙出C二者诚信,下乃贡情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D令狸执鼠,皆用其能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
4、扣之【答案】CC项“者”:助词,“方面”“样东西”“件事情”。A项“以”:介词,“把”;介词,“根据”。B项“因”:动词,“依照才能”;介词,“趁机”。D项“其”:代词,“它们的”;代词,“其中的”。7翻译下面的句子。(1)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_(2)故圣人执一以静,使名自命,令事自定。_【答案】(1)犹如让鸡主管(啼报)夜间时辰,让猫捕鼠,都是各尽所能,国君就没有烦扰的事务。(2)因此,圣人用虚静的心态运用法术治国,使名誉自正,令事情自定。(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今学者之说人主也,皆去求利之心,出相爱之道,是求人主之过父母之亲也,此不熟于论恩,诈而诬也,故明主不受
5、也。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法禁明著,则官治;必于赏罚,赏罚不阿,则民用。民用官治则国富,国富则兵强,而霸王之业成矣。霸王者,人主之大利也。人主挟大利以听治,故其任官者当能,其赏罚无私。使士民明焉,尽力致死,则功伐可立而爵禄可致,爵禄致而富贵之业成矣。富贵者,人臣之大利也。人臣挟大利以从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尽而不望。此谓君不仁,臣不忠。则可以霸王矣。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今学者之说人主也说:学说B是求人主之过于父母之亲也 过:超过C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 审:审察D则功伐可立而爵禄可致 致:获得【答案】A说:游说。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今学
6、者之说人主也而霸王之业成矣B今学者之说人主也 霸王者,人主之大利也C是求人主之过父母之亲也 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D则功伐可立而爵禄可致 则可以霸王矣【答案】DD项“则”,连词,表承接,“便,就”。A项“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助词,“的”。B项“者”:代词,“的人”;助词,“者也”表判断。C项“也”:助词,表判断;助词,表陈述语气。10下列对原文理解、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非子否定学者提出的“相爱之道”,认为这种论调纯属无知之论。B韩非子认为君臣之间要做到“君不仁,臣不忠”,国家才能大治。C韩非子认为治理国家要用“利”作为准绳,国君以“霸王之业”为利,臣子以“爵禄、富贵”为利。D
7、这一部分的阐述体现了韩非子“君主专制”思想,代表了当时新兴的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答案】C应该是以“法禁”为准则。二、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
8、“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
9、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李悝警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注】 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
10、与大夫期十日期:约定B会天疾风 会:适逢C犯风而罢虞人 犯:冒着D过而击之也 过:经过 【答案】DD项,“过而击之也”中的“过”应为“犯过错”。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攻原得卫者假舆马者B待公而食 信而见疑C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洎牧以谗诛D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若属皆且为所虏【答案】DA项,第一个“者”表原因,可译为“的原因”,第二个“者”是“的人”。B项,第一个“而”是表顺承关系的连词;第二个“而”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却”的意思。C项,第一个“以”是表目的关系的连词,“来”的意思;第二个“以”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因为”的意思。D项,两个“且”都是副词,意思是“
11、将要”。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遂罢兵而去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故人来,方与之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曾子欲捕彘杀之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ABCD【答案】B本文共讲了七个关于“诚信”的故事。四个事例从正面直接体现,三个事例从反面间接体现。第二段是对“诚信”的阐释。故直接体现诚信的事例是第一段“晋文公”,第三段“吴起”,第四段“魏文侯”,第五段“曾子”。所以该题6句话中直接表现诚信的有4句,故选B项。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
12、对此表示赞赏。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答案】DD项,对“因遣之”的理解错了。遣之的是“客”,不是“关市”,所以“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是错误的。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_(2)吴起出,遇故人而
13、止之食。故人曰:“诺。” _(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_【答案】(1)有了像那样讲信用的国君,能不归顺他吗?(2)吴起出门,遇见一位老朋友,便留他吃饭。那朋友说:“好的。” (3)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办法啊。 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时,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文士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已经粮食枯竭,力量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士约定十天,还不离开的话,那就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251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