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类型2019-2020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训练(二)齐桓晋文之事 WORD版含解析.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92670
  • 上传时间:2025-11-13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111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9-2020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训练二齐桓晋文之事 WORD版含解析 2019 2020 学年 部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下册 同步 训练 齐桓晋文 WORD 解析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知识模块梳理训练(二)齐桓晋文之事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褊小(bin) 庖厨(po) 侃大山(kn) 陈词滥调(ln)B.忖度(d) 鞭笞(ch)闭门羹(gng) 沐猴而冠(gun)C.商贾(g) 庠序(xing)碍面子(i) 卓有成效(zhu)D.浸渍(z) 赡养(shn)孺子牛(r) 瞠目结舌(chng)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为长者折枝B.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盖亦反箕本矣C.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罔民而可

    2、为也3、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敏:聪慧B.百亩之由,勿夺其时 夺:夺取C.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说明D.奚暇治礼义哉 治:讲求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可得闻与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B.王坐于堂上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C.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D.有牵牛而过堂下者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臣未之闻也B.莫之能御也C.孔子云:何陋之有?D.臣闻之胡龁曰6、下列对文本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霸主,孟子不会不知道他们的事,但

    3、孟子意在劝说齐宣王行仁政称“王”,而不是靠武力称“霸”,所以推说不知而转换了话题。B.当齐宣王问“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时,盂子回答得简短肯定,不容置疑,这样就一下子激起了齐宣王探究“王道”的兴趣,为下面的进一步劝说打开了局面。C.孟子引用齐宣王“以羊易牛”的故事,是为了说明齐宣王不忍杀生,有恻隐之心,而这正是“仁”的开端。但这故事是孟子临时虚构的,所以他委婉地说“闻之胡龁曰”。D.孟子在这里提出的保民而王”,实质上就是他一贯提倡的“仁政”思想,后面孟子又先后用“不忍”“推恩”“反其本”等说法对此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7、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孟子善于诱导、善于论辩的一组是( )我非

    4、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无以,则王乎?然则废衅钟与?不识有诸?是心足以王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A.B.C.D.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 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 孟子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 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桌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齐有三驺子。其前驺忌,以鼓琴干

    5、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 其次驺衍,后孟子。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其术皆此类也。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 始也,滥耳。王公大人初见真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 是以驺子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手齐、梁同乎哉!故武王以仁义伐纣而王,伯夷饿不食周粟。卫灵公问陈,而孔子不答。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太王去邠。此包有意阿世

    6、俗苟合而已哉!持方枘欲内圆凿,其能入乎? 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驺衍之术迂大而闲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田駢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 务:致力,专力从事B.以鼓琴干威王 干:冒犯C.身亲往师之 师:意动用法,以为师D.亡国乱君相属 属:接连2.下列加点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见以为

    7、迂远而阔于事情则无恒产,因无恒心B.以攻伐为贤彭祖乃今以久特闻C.必止乎仁义节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持方相欲内圆凿,其能入乎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分别体现孟子、驺衍、荀子思想情感的一项是( )迂远而阔于事情述唐、虞、三代之德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要其归, 必止乎亡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凳A.B.C.D.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孟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以武力征伐为主导思想的时代,所以孟子想通过写书来引起诸侯的重视,实现理想。B.驺衍虽然一开始能够受到各国君王的热情接待,

    8、甚至享有很髙的礼遇,但是他的思想却很难施行。C.荀子在当时的齐国是最年长和最有资历的宗师,正好当时齐国有列大夫的缺额,所以荀卿曾先后三次以宗师的身份担任稷下学士的祭酒。D.荀子憎恶诸侯王们不遵循王政大道却被装神弄鬼的巫祝迷惑,所以推究各家之长,著书立说。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2) 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

    9、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自力之与?”曰:“否,以粟易之。”“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

    10、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选自孟子有删节)【注】饔飧

    11、:早餐为,晚餐为。甑:瓦制的炊具。爨:炊。瀹:疏。济、漯、:河名。汝、汉:河名。淮、泗:河名。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率天下而路也 率:带领B.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名:名声C.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登:成熟D.岂为厉农夫哉 厉:损害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固不可耕且为也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治人者食于人 不拘于时C.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虽欲耕,得乎 虽有稿暴,不复挺者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从第一段内容来看,陈相、许行都推崇滕君,认为滕君能与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一面做饭,一面

    12、治理天下。B.第二段孟子与陈相的一问一答,孟子采用的方式是“请君入”或者叫“诱敌深人,一举攻克”,最后让陈相不得不接受“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的道理。C.第三段提到的“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前者指劳力”,后者指“劳心”。“劳心者”指管理社会的人,“劳力者”指从事物质生产的人。D.孟子一方面说“劳心者治人“治人者食人”,一方面又列举尧舜禹等圣人忧民的事例,这样说并不矛盾,孟子旨在强调“劳心者”“治人者”必须把天下的事情办好,而不是指可以任意鱼肉百姓。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度”应读du。 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A. “刑”通“型”,“枝”通“肢”。B. “盖”通

    13、“盍”。C. “涂”通 “途”,“已”通“矣”。D. “颁”通“斑”,“罔”通“网”。 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夺:失,耽误。 4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A.语气助词,可译为“吗”。B.介词,在/介词,对。C.动词,像/连词,如果。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5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A、B、C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省略句。 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临时虚构”错误。 7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可用排除法。句是齐宣王的话;句是牵牛之人所说的话。 8答案及解析:答案:1.B; 2.C; 3.D; 4.A; 5.(1)孟轲却称述唐尧、虞舜和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

    14、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2)驺衍周游各国受到如此的尊敬和礼遇,这怎么能与孔丘在陈国、蔡国因断粮而面有饥色,孟轲在齐、梁遭到困厄相同呢?解析:1.干:求取。2.C. “乎”都是介词,相当于“于”,可译为“在”。A.连词,表转折,反倒/连词,表假设,如果。B.介词,把/介词,因为。D.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代词,这里指自己。3.是别人的见解,而非孟子的思想情感;为驺衍作品的语言特色和理解方法;为齐国人对驺衍和另外两位学者的评价。4.孟子序诗书,作孟子七篇不是为了引起诸侯的重视。5.参考译文: 太史公说:我读孟子,每当读到梁惠王问“怎样才对我的国家有利”时,总不免放下书本而有所感叹。说:唉,谋利

    15、的确是一切祸乱的开始呀!孔夫子极少讲利的问题,其原因就是经常防备这个祸乱的根源。 孟轲游说齐宣王,宣王没有任用他。他前往梁,梁惠王不认同他的话,反倒认为他的主张迂腐,不切实际。在当时,秦国任用商鞅,国富兵强;楚国、魏国任用吴起,战胜敌军,削弱了敌国;齐威王、齐宣王任用孙膑、田忌等人,致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见齐王。当天下各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把争战作为贤能时,孟轲却称述唐尧、虞舜和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于是他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编订诗经书经,阐述孔子的思想学说,撰述孟子七篇。 齐国有三位驺先生。在先的是驺忌(一作“邹忌”),他借弹琴之机游说齐威王,因而得以参与国

    16、政,被封为成侯,执掌丞相大印。他生活的年代先于孟子。 其次是驺衍,生在孟子之后。驺衍看到君主更加骄奢淫侈,不崇尚德政。于是他深入观察天地万物的阴阳变化,记述了怪诞迂曲的变化,作终始大圣等篇,共十余万字。他的话海阔天空,不合常理。他坚持先从细微的事物验证起,然后推而广之,以至于无边无际。他的学说都是这样。但总括他的学说宗旨,一定都归结到仁义节俭上来,用在君臣、上下、六亲关系上。不过开始的述说显得空泛了。那些王公大人最初接触他的学说,感到惊奇,并想身体力行,但过后却不能施行。 因此,驺衍在齐国受到重视。他前往梁,梁惠王亲自到郊外迎接,并用贵宾之礼来接待他。前往赵国,平原君侧身而行, 并为他擦拭座席

    17、。来到燕国,燕昭王手持扫帚在前为他清路, 并请求坐在学生中间,向他求教,为他修筑碣石宫,亲自前往请教。驺衍周游各国受到如此的尊敬和礼遇,这怎么能与孔丘在陈国、蔡国因断粮而面有饥色,孟轲在齐、梁遭到困厄相同呢? 所以周武王以推行仁义讨伐商纣而成就王业,伯夷宁愿饿死也不吃周朝的粮食。卫灵公向孔子请教军事,孔子避而不答。梁惠王图谋进攻赵国,孟子却称颂太王避敌离邠地的事迹。这些有名人物的做法,难道是有意迎合世俗讨好人主就算了吗?拿方榫头对着圆榫眼,能放进去吗? 荀卿是赵国人。五十岁时才来齐国讲学。驺衍的学说迂曲浮夸,而富于雄辩精神;驺奭的著述徒具空文,难以实施;淳于髡,如果和他相处久了,往往能听到一些

    18、有益的言论。因此齐国人颂扬说:“谈天说地数驺衍,锦绣文章数驺奭,智慧过人数淳于髡。”当时田骈等人都已去世。齐襄王时,荀卿是当时资格最老的师长。齐国正在补充列大夫的缺额,荀卿曾先后三次以宗师的身份担任稷下学士的祭酒。荀卿憎恶乱世的黑暗政治,而当时亡国昏乱的君主接连不断地出现,于是他推究儒家、墨家、道家活动的成功和失败,编次著述了几万字的文章便辞世了。 9答案及解析:答案:1.B2.A3.D解析:1.名:说出,表达。2.A项,前者是动词,做,干;后者是介词B项,“于”均表被动。C项,“而”均表递进,并且。D项,“虽”均表假设,即使。3.A项,并非推崇滕君,“贤君”不是指滕君,“恶得贤”对其予以否定

    19、;B项,应理解为“最后逼得陈相说出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的道理”;C项,前者指“劳心”,后者指“劳力”。【参考译文】陈相见到许行后非常高兴,完全放弃了他原来所学的东西而向许行学习。陈相来见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道:“滕国的国君,的确是贤德的君主;虽然这样,还没听到治国的真道理。贤君应和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一面做饭,一面治理天下。现在,滕国有的是粮仓和收藏财物布帛的仓库,那么这就是使百姓困苦来养肥自己,哪里算得上贤呢!”孟子问道:“许子一定要自己种庄稼然后才吃饭吗?”陈相说:“对。”孟子说:“许子一定要自己织布然后才穿衣服吗?”陈相说:“不,许子穿未经纺织的粗麻布衣。”孟子说:“许子戴帽子吗

    20、?”陈相说:“戴帽子。”孟子说:“戴什么帽子?”陈相说:戴生绢做的帽子。”孟子说:“自己织的吗?”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孟子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织布呢?”陈相说:“对耕种有妨碍。”孟子说:“许子用铁锅瓦瓶做饭、用铁制农具耕种吗?”陈相说:“对。”孟子说:“是自己制造的吗?”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孟子说:“用粮食换农具炊具不算损害了陶匠铁匠;陶匠铁匠也是用他们的农具炊具换粮食,难道能算是损害了农夫吗?再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烧陶炼铁,使得一切东西都是从自己家里拿来用呢?为什么忙忙碌碌地同各种工匠进行交换呢?为什么许子这么不怕麻烦呢?”陈相说:“各种工匠的活儿本来就不可能又种地又兼着干。

    21、”孟子说:“这么说来,那么治理天下难道就可以又种地又兼着干吗?有做官的人干的事,有当百姓的人干的事。况且一个人的生活,各种工匠制造的东西都要具备。如果一定要自己制造然后才用,这是带着天下的人奔走在道路上不得安宁。所以说:的人使用脑力,有的人使用体力。使用脑力的人统治别人,使用体力的人被人统治;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被人供养:这是天下一般的道理。当唐尧的时候,天下还没有平定。大水乱流,到处泛溢。草木生长茂盛,禽兽大量繁殖,五谷都不成熟,野兽威胁人们。鸟兽所走的道路,遍布在中原地带。唐尧暗自为此担忧,选拔舜来治理。舜派益管火,益放大火焚烧山野沼泽地带的草木,野兽就逃避躲藏起来了舜又派禹疏通九河,疏导济水、漯水,让它们流入海中;掘通汝水、汉水,排除淮河、泗水的淤塞,让它们流入长江。这样一来,中原地带才能够耕种并且收获粮食。当这个时候,禹在外奔波八年,多次经过家门都没有进去,即使想要耕种,行吗?”孔子说:“尧作为君主,真伟大啊!只有天最伟大,只有尧能效法天。广大辽阔啊,百姓不能用语言来形容!舜真是个得君主之道的人啊!崇高啊,有天下却不事事过问!”尧舜治理天下,难道不要费心恩吗?只不过不用在耕种上罢了! - 9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同步训练(二)齐桓晋文之事 WORD版含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2670.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