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教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在山的那边
- 资源描述:
-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词语。 2.了解诗歌常识与象征手法。 二、能力目标 1.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三、德育目标 1、感悟诗歌表达的信念和哲理,学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启迪。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山”与“海”蕴含的意味和感情。 2.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语言凝练,意味隽永的特色。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表达一种信念、一个哲理,意象壮阔,诗意跌宕。通过反复诵读,理解
2、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凝练形象的语言。 2.联想想像法。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诗中“山”与“海”对应,形成强有力的冲突,波澜迭起,显现出情感的起落。关于“山”与“海”,特别是“无数座山”的象征意义的理解,要调动生活经验,激活思维,以求深层探究。 3.讨论点拨法。用于对诗歌意蕴的分析。 【教学准备】导学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了解作
3、者及写作背景:检查学生的学案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是当代诗人、诗歌评论家。在山的那边起源于作者童年的生活经历,他童年时一直没走出山里的世界,童年的山区生活是封闭的、压抑的,而作者偏偏又是一个善于幻想、对外界充满强烈好奇心的少年。这种独特的体验,成了他创作的源泉。 三、检查字词、扫通障碍: 凝成、诱惑、隐秘、喧腾、痴想、一瞬间 教师强调:扎下,不读z应该读zh ,让学生动手查词典,多音字。 字典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最好的老师,大家一定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下面请大家把生字齐读一遍。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范读(2)各自练习朗读(3)领读(4)齐读
4、 五、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只有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去读,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才能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同学们读的感情不够,关键还是对诗的内容的理解不够。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内容。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2、全诗为什么分为二节?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你最喜欢哪一句诗,说说理由。或有哪句诗不理解,划下来一起探讨 六、小组展示,教师指点 参考:1、山的那边是海。大海象征理想、信念。 群山象征重重困难。 爬山象征坚持不懈奋斗。象征是一种表现手法,是用具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遵义)习题课件:18 愚公移山 (共21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