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2

类型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3课《民为贵》经典课件(42张)(共42张PPT).ppt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94422
  • 上传时间:2025-11-13
  • 格式:PPT
  • 页数:42
  • 大小:782.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民为贵 人教版 高中语文 选修 先秦 诸子 选读 第二 单元 经典 课件 42 PPT
    资源描述:

    1、导语:魏征形象地用:“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句话道出君与民的关系。可见,“以民为本”是何等重要。历史不止一次证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这条朴素的真理,在25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就已专门做了深刻而精彩的论述。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诸子散文,走进第三课民为贵。社稷(j)粢盛(z)(chng)汤放桀(ji )伐纣(zhu)弑君(sh)走圹(kung)獭(t)驱爵(qu)鹯(zhn)三年之艾(i)淑(sh)胥(x)溺(n)谆谆(zhn)践(jin)暴之于民(p)朝觐(cho)(jn)讼狱(sng)讴歌(u)篡(cun)荐(jin)1.孟子曰:“民

    2、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译文:孟子说:“庶民最重要,土神和谷神居第二位,国君不重要。因此赢得了庶民就做天子,赢得了天子就做诸侯,赢得了诸侯就做大夫。诸侯国的国君如果危害土神和谷神,就重新立一个贤君。用来祭祀社稷的全体的牲畜(如全羊等)已经是又肥又壮合格的祭品了,稻粱已经很洁净了,并且按时祭祀从来没有错过或漏掉,可是国家还是遭受旱灾或者水灾,那么就毁掉原来的社稷,重立新的社稷。”社稷(j)粢盛(z)(chng)第一部分:1、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帝

    3、王都要祭祀社稷,以后社稷就成了国家的代称。2、是故:因此。3、牺牲: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粢盛:盛在祭器内用来祭祀的谷物。4、祭祀以时:介宾结构后置句,“以时”,按时,译为“按时祭祀”。文本感知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因为国君可以改立更换,国家也可以重立,只有老百姓是不可动摇的。庶民之上有高高在上的大夫和国君,可是他们存在的最终依据是“得乎丘民”。所以,百姓最为重要。这一段是孟子民本思想最为典型,最为明确的体现,“民贵君轻”成为后世广泛流传的名言,一直为人们所引用。有必要提出的是,“民”是一个集合概念,“民”作为一个集合的整体是贵的,重于国君的,但“民”当中的每一个个体

    4、,普普通通的一介小民又怎么样呢?孟子这里没有说,也就很难说了。不过,就我们的了解来看,个体的小民是不可能与国君的重要性相抗衡的。齐宣王问曰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译文: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殷纣,有这事吗?”孟子回答:“在记载中有这些事。”齐宣王说:“臣杀害君,可以吗?”孟子说:“贼害仁的人叫贼,贼害义的人叫残。贼害仁和义的人(即贼和残)叫做独夫。我听说周武王诛灭了独夫纣(商汤诛灭了独夫桀),没有听说他们以臣杀君。”诸:之乎 传:传记贼

    5、仁:指灭绝人性、暴虐无道的行为。贼,伤害。贼义:指损害正义、颠倒是非的行为。第二部分1、汤放桀:放,流放2、有诸:诸,兼词,相当于“之乎”,有这回事吗。3、于传有之:传,指传记4、残贼之人谓之一夫: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齐宣王之问实为咄咄逼人,因为在儒家思想里中,君臣父子秩序是不可以被侵犯的(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而孟子首先做一个界定:贼害仁和义的人叫做一夫(独夫),而诛杀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独夫的行为不存在弑君的问题,即贼害仁义,丧失民心就可杀,与“民为贵”思想息息相通。文本感知孟子认为“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诛一夫”的行为,是推

    6、翻暴政的行为。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 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孟子说:“夏桀、殷纣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百姓;他们失去了百姓,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到天下有办法:得到天下的百姓,就得到天下了;得到天下的百姓有办法:得到百姓的心,就得到百姓了;得到百姓的心有办法:百姓想要的东西就设法为他们积聚,百姓厌恶的东西就不要加在他们身上,如此而已。百姓归附有仁德的国君,就像水流向低处、兽跑向旷野一样

    7、(是很自然的)。所以给深水赶鱼来的是獭;给丛木赶雀来的是鹯;给商汤、周武王赶百姓来的,是暴虐无道的夏桀和殷纣。之:主谓间,取独。与:为,替。尔也:如此罢了。“耳”。走圹(kung)獭(t)驱爵(qu)通“雀”鹯(zhn)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现在天下诸侯暴虐无道,如果有一位国君喜欢施行仁政的话,那么百姓就会在这些暴君的驱使下归附他。即便不想成就王业,也是做不到的。现今的国君(以前没做过赢得民心的事情而想成就王业),就像人病了七年之久

    8、,猝然间去找干了三年的艾草一样(肯定不会有什么结果的)。久病者如果不事先积攒下一些治病的艾草(而总是猝然间去找三年的陈艾),那么一辈子都不会得到。国君如果平时不施行仁政,那么终身都有丧失天下人民的隐忧,以至陷于被诛杀或者逃亡的境地。诗经大雅桑柔说:这样怎么可能有好结果呢?只会相继都掉进水中被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三年之艾(i)淑(sh)胥(x)溺(n)载,句首语助词,无义;胥,相;及,与。熟读第3则选文,讨论:重点研读孟子认为在当时形势下“王天下”是容易还是困难?实施方法外部条件内部动力“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犹水就下、兽走圹。”“诸侯为之驱民”易易难久病求艾苟不志于

    9、仁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以及比喻论证方式。君之好仁孟子认为怎样才可“得天下”?怎么会“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仁得天下,不仁则失。(1)失去天下,首先是失去了民心,民心是什么?仅仅是要吃要穿吗?民心就是人民大众公认的、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规范,以及社会公理!违背了社会行为规范,违背了社会公理,人民就不承认你这个统治者。而人民不承认你这个统治者,就会跑到他们认为好的地方、好的国家去。因此,统治者想要得到民心,首先自己要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遵守社会公理。而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遵守社会公理,就是施行爱民政策,仁爱对待人民,平等对待人民,不搞特权,即使在生活方式上也要有所节制,才能得到人民的拥

    10、护。【读解】(2)一个是民心问题,一个是仁政问题。二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民心问题反映的是民本主义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当然,还没有上升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的高度。仁政得民心,不仁则失民心。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坏人在无意中帮助了好人,恶成了促进历史前进的动力。这里面所蕴含的,正是善与恶的历史辩证法。(3)小而言之,就是地区与地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商家与商家之间,也同样存在着这种“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现象。比如说人才“跳槽”,往往是由于原单位的领导人失去了人才的信赖之心而发生,这等于是这个单位的领导人主动把自己的人才驱赶到另外的单位去。又比

    11、如说商家竞争,如果哪一个商家销售假冒伪劣品,抬高物价,服务态度又恶劣的话,等于是把顾客驱赶到别的商家去,无意之中帮了自己竞争对手的忙。这里的道理是非常简单的。只不过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我们往往不知不觉地做了这种“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蠢事还没有意识到罢了。如此说来,倒是有必要反省反省,看看我们自己是否做了那“为渊驱鱼”的水獭或是“为丛驱雀”的鹞鹰。当然是但愿没有的好了。领会孟子的语言风格。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汉赵岐重点研读第3则选文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以及比喻论证方式。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

    12、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一、长于譬喻形象的说明老百姓归向“仁”的形势自然而然,不可阻挡。话中有话,把如今天下的诸侯都比作桀纣,是像獭、鹯一样的暴君,直指时弊,一针见血。语言特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用病久了才去寻找治病的干艾叶比喻今天之国君平时不践履仁、不实行仁,却想着称王天下,那么终身都会有丧失天下的隐忧,最后被杀或逃亡。形象的指出了不实行仁的悲惨结局,振聋发聩。一、长于譬喻语言特色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运用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层层推进,指出

    13、了得到天下的根本途径,气势磅礴,语调铿锵,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二、善于排比语言特色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一、君轻民贵二、君暴民反三、君仁民归小结 4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万章说:“尧把天下给了舜,有这件事吗?”孟子说:“没有。天子不能拿天下给别人。”万章说:“这样的话,那么舜拥有天下,是谁授予他的呢?”孟子说:“是天授予他的。”万章问道:“天把天下给舜这件事儿,是说天耐心恳切地任命他、叮嘱他吗

    14、?”孟子回答:“不是的。天不说话,拿行动和事件显示把天下给了他罢了。”诸:之乎谆谆然:耐心引导、恳切教诲的样子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万章又问:“天拿行动和事件显示把天下给了舜,是怎么样一回事儿啊?”孟子说:“天子能把人举荐给天,但不能使天把天下给这个人;诸侯能把人举荐给天子,但不能使天子把诸侯的封国和人民给这个人;大夫能把人举荐给诸侯,但不能使诸侯把大夫的封地和人民给这个人。从前,尧向

    15、天举荐舜而天接受了他,把他显露给百姓而百姓接受了他。所以说,天不说话,拿行动和事件显示把天下给了他罢了。”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万章说:“请问:尧向天举荐舜而天接受了他,把他显露给百姓而百姓接受了他,是怎么样的呢?”孟子说:“让他主持祭祀而百神享用了祭祀,这是天接受了他;让他主持事情,事情处理得很好,而百姓安于他的治理,这是百姓接受了他。天亲附他帮助他,百姓亲附他帮助他,所以说,天子不能拿天下给别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

    16、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舜帮尧处理国政长达二十八年,尧驾崩以后才即天子之位,不是靠人力能做的,是天帮助他的结果。尧驾崩,三年丧期完毕以后,舜躲避尧的儿子到南河以南(为着使他能够继承天下)。但是天下诸侯朝见的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去而到舜那里去,打官司的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去而到舜那里去,用歌唱或言辞等赞美歌颂人的不歌颂尧的儿子而歌颂舜,所以说这是天意啊。然后舜回到国都,登上了

    17、天子的位子。如果舜强行住进尧的宫室,逼走尧的儿子,这样的话就是篡位,而不是天把天下给了舜。泰誓说:天视由我百姓视,天听由我百姓听。说的就是这道理啊。”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第四章:1、尧以天下与舜:与,给。2、谆谆然命之乎:谆谆然,耐心引导、恳切教诲的样子。然,形容词尾,的样子3、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暴,显露,公开。4、而事治:治,处理的好;夫然后之中国:中国,这里指帝都、国都。5、而居尧之宫:而,如果。6、天与之:与,亲附。文本感知在“君权谁授”的问题上,孟子与万章有什么不同?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什么思想?万章的看法:在禅让制的时代,这一代的君权是由上一代的天子授与的。孟子的看法:天子个人并没有权力

    18、把天下拿来授与谁,只有上天和下民(老百姓)才有这个权力。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下由天天从民天下由民天意即民意,民为贵。5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也,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说:“宣扬仁的言论不如具备仁德而产生的声望更能够深入人心,好的政治不如好的教化更能够赢得民心。好的政治(比如实施好的法度禁令等)百姓怕他,好的教化(比如用仁义礼智信教化百姓等)百姓爱它。好的政治赢得了百姓的财,好的教化赢得了百姓的心。”第五章:1、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声,声望。2

    19、、善政,民畏之:善,好的。畏,畏服。文本感知“善政”与“善教”有什么区别?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得民心之法:善教民本、仁政1、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3、孟子离娄上中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因为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诛一夫”的行为,是推翻暴政的行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仁得天下,不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仁得天下,不仁则失。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以及比喻论证方式。则失。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以及比喻论证方式。讨论感知:4、在“君权谁授”的问题上,孟子与万章有什

    20、么不同?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什么思想?万章的看法:在禅让制的时代,这一代的君权是由上一代的天子授与的。孟子的看法:天子个人并没有权力把天下拿来授与谁,只有上天和下民(老百姓)才有这个权力。5、“善政”与“善教”有什么区别?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1、“民惟邦本,本固君宁。”(尚书)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4、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毛泽东)5、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6、应当把人民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人去爱他们,而不能高高在上地去看他们。(列夫托尔斯泰)7、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的新道德。(高尔基)六、拓展联系:名言名句(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变置诸侯,变置社稷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三)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四)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五)善教得民心提出观点:民贵君轻正反论证观点得民心之法天下由天-天从民天下由民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2011年2月12日在春节团拜会上,温总理新春讲话: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3课《民为贵》经典课件(42张)(共42张PPT).ppt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4422.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