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11课 将进酒 WORD版缺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11课将进酒 WORD版缺答案 2019 2020 学年 人教版 语文 选修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11 进酒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这个单元赏析的重点首先是掌握其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领悟其中特有的韵律感和音乐美;其次是细心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习古代诗词,尤其要重视诵读,养成诵读的习惯。因为中国的古典诗词最初都是配乐歌唱的,流传至今,虽然乐曲失传,不能再演唱了,但是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还在。而韵律和节奏又不单纯是语言技巧的问题,而是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所以,诵读诗词,能够培养对古典诗词的良好语感,进而“进入角色”,深切体会诗词中的情感。1因声求气,就是感受
2、诗歌语言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歌的精神。“因声求气”中的“因”可解释为凭借,“声”是指诗歌的声律特点,“求”解释为揣摩,“气”是指诗歌的精神。2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1)定准基调基调在音乐作品中主要是指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一般说来:爱的感情“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气足声硬”;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气满声高”;惧的感情“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气多声放”;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气少声平”;怒的感情“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气细声粘”。(2)掌握诗歌声律知识节奏。
3、七言诗的节拍“二二二一、二二一二或二二三”。五言诗的节拍:“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快慢。高兴、害怕、激动、愤怒宜快;悲伤、失望、冷淡、庄严宜慢。抑扬。字有四声,阴阳上去;句有起伏,抑扬顿挫。高升调:表示鼓励、号召、反问、申诉等感情。降抑调:表示果敢、坚决、自信、赞扬等感情。平直调:表示悲痛、冷淡、庄严等感情。曲折调: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双关等复杂的感情。轻重。在词语或语
4、句里念得加重的音叫做重音。重音又可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语法重音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和表性状或程度的状语。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的需要突出和强调的词语。第11课将进酒导学目标1.诵读诗歌,把握其中的情感基调,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2.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课内自主学习一文化常识1.背景解读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调,意为“劝酒歌”。作者的这首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年,也是安史之乱前三四年光景,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曾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的不合时宜
5、,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2古文知识积累(考点)(1)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2)辎重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3)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地神和谷神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是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4)“拓本”是把碑刻、铜器等器物的形状和上面的文字、图像拓下来的纸本。二古诗文基础1.字音识记将进酒(qin)馔玉(zhun)恣欢谑(z_xu) 径须(jn)沽取() 千金裘(qi)2通假字(1)径须沽取对君酌(“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2)与尔同销万古愁(“销”通“
6、消”,消除)3词语解释(1)将进酒 将:请(2)会须一饮三百杯 会须:应当(3)钟鼓馔玉不足贵 钟鼓:鸣钟击鼓作乐(4)钟鼓馔玉不足贵 馔:吃喝玉:像玉一般美好(5)斗酒十千恣欢谑 恣:放纵、无拘束谑:玩笑(6)径须沽取对君酌 径须:直须,只管取:语气助词,表示动作的进行4词类活用(1)高堂明镜悲白发(形容词作动词,慨叹)(2)钟鼓馔玉不足贵(名词作动词,鸣钟击鼓作乐;形容词作动词,崇尚,重视)(3)陈王昔时宴平乐(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5一词多义(1)请(2)与(3)将6特殊句式省略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天上来”前省略介词“于”)陈王昔时宴平乐(“平乐”前省略介词“于”)7默写填空(1)
7、李白将进酒中写曹植饮酒豪情的两句是:“”。(2)古代诗文有许多抒发人生感慨的名句,如屈原离骚“唯草木之零落兮,”;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3)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4)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5)将进酒中表现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答案(1)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2)恐美人之迟暮朝如青丝暮成雪老病有孤舟羡长江之无穷(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4)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三古今对译将进酒层解:诗
8、歌以两组长句发端,挟天风海雨迎面扑来。诗人运用夸张手法,为我们营造了一幅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奔入海的雄浑壮阔的画面,借黄河水一去不返比喻人生短暂易逝,又以黄河水的伟大永恒反衬生命的渺小脆弱。接着,诗人将“朝”与“暮”、“青丝”与“雪”对比,极抒人生易老之感慨,同时也蕴含着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却怀才不遇的失意。层解:诗人的情感由“悲”到“欢”,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诗人骨子里的豪情,令一切凡夫俗子咋舌,毕竟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役,有几人能做得到?段解:由时光易逝入笔,表达“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与豪迈之情。层解:借“古来圣贤”和“陈王”来抒发自己有志难伸的愤激之
9、气,字字饱含深广的忧愤。层解: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贵重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种狂放实质上是诗人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与开篇之“悲”相呼应,而“万古愁”的含意更为深沉,显见诗人跌宕的感情激流。段解:诗人酒兴大发,悲从中来,感慨万千,尽情书写心中的郁结。课内文本探究一|文脉梳理二|文本探究1全诗围绕一个“酒”字,而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何而愁?此“愁”的实质是什么?考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我的答案: 提示:一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二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
10、,怀才不遇;三愁:“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自古而然,自己不过是其中之一。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2理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中“圣贤”的含义,分析用典的作用。考点: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我的答案: 提示:含义:“圣贤”不仅指孔孟,还包括那些不能施展自己抱负的贤士。他们被排挤,遭冷落。作者面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现实,不再抱幻想,决心逃于酒乡。用典的作用:三国时期的陈王曹植,是个才华横溢的人,因为被其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473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