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宣威民族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检测试题五201912230277.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曲靖市 宣威 民族 中学 2019 _2020 学年 语文 上学 检测 试题 201912230277
- 资源描述:
-
1、云南省曲靖市宣威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检测试题(五)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
2、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
3、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
4、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C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D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
5、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D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B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6、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夜行吴兆骞惊沙莽莽飒风飙,赤烧连天夜气遥。雪岭三更人尚猎,冰河四月冻初消。客同属国思传雁,地是阴山学射雕。忽忆吴趋歌吹地,杨花楼阁玉骢骄。 【注释】吴兆骞(1631-1684)清初诗人。字汉槎,号季子,吴江松陵镇(今属江苏苏州)人。少有才名,与华亭彭师度、宜兴陈维崧有“江左三凤凰”之号。顺治十四年科场案,无辜遭累,遣戍宁古塔二十三年。属国,指汉朝的苏武,被扣匈奴19年,获释归国后曾任典属国。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的第一联紧紧围绕“夜行”展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夜行中所见景物的特点。 B
7、“惊沙”“飒风飙”突出了西北的特点,“赤烧连天”是指烧野草的火焰在远处与天边相连。 C颔联写三更雪原尚有人打猎,冰河四月才开始解冻,描写了当地的生活习性和物候特征。 D尾联中“杨花”“楼阁”“玉骢”三个意象,虚实相生,描写春天来临时江南繁华的生活场景。5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悠久的文明传统里,我们能 哪些有利于解决当代问题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长期与周边民族和平相处,并创造性地吸收、转化外来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这一智慧值得当代中国社会借鉴。敦煌大量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提醒我们:在
8、文化发展方面永远不能 、停滞不前。中华文化就像长江、黄河一样,不断接纳不同的文化支流,最终汇入人类文明的汪洋大海。这一类自然与文明高度重叠的现象,还有很多。()中国的现代化,要深深扎根于 的中国大地上,扎根于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回顾悠久的中华文化传统,并不是要 ,而是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在文化自信的前提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造福当代中国人,进而为全人类的幸福作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汲取墨守成规丰富沾沾自喜B. 吸取墨守成规丰富趾高气扬C. 吸取故步自封丰厚趾高气扬D. 汲取故步自封丰厚沾沾自喜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
9、最恰当的一项是A. 大量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B. 敦煌莫高窟里的大量壁画,以文物形式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C. 大量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D. 敦煌莫高窟里的大量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正是将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B. 这些打上人类文明深刻烙印的自然遗产,正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的体现。C. 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人类文明深刻烙印,正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的体现。D. 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
10、关系的智慧,正是体现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了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四、默写(1)归去来兮辞写陶渊明回家后看到的自然环境的两句是“ , ”。(2)滕王阁序中作者用“ , 。”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孤鹜浑然一体(3)陈情表用“ , 。”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语文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473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黄冈)习题课件:5 (共17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