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六 有教无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先秦诸子选读
- 资源描述:
-
1、*六、有教无类课后篇一起提高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A.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B.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C.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D.亦可以为成人矣解析A项,古今义最接近。B项,古义: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今义:中间介绍人。C项,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D项,古义:完美无缺的人。今义:成年人。答案A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B.告诸往而知来者投诸渤海之尾C.其斯之谓与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D.三已之,无愠色能近取譬,可谓
2、仁之方也已解析A项,连词,就。B项,“之于”的合音。C项,副词,表猜测,大概。D项,动词,罢免/语气词,了。答案D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求也退,故进之A.起予者商也B.如会同,端章甫C.己欲立而立人D.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解析C项和例句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A项,动词的正常用法;B项,名词用作动词;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答案C4.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回也非助我者也A.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B.何谓也C.起予者商也D.其斯之谓与解析例句和C项都是判断句。A项,省略句,“以”后省略宾语“之”;B项和D项都是宾语前置句。答案C二、阅
3、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子曰:
4、“未知。焉得仁?”(论语公冶长)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求也退,故进之退:退缩。B.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政:政事。C.由也兼人,故退之兼人:一个人做两个人的事情。D.崔子弑齐君弑:子杀父、臣杀君。解析C项,兼人:一人顶两人、超过别人。答案C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求也退,故进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皆以美于徐公C.未知。焉得仁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D.之一邦之二虫又何知解析A项,句中语气词,表停顿。B项,介词,把/动词,认为。C项,疑问代词,哪里/语气词,不译。D项,动词,到/代词,这。答案A7.下列对文
5、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做了不同回答,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B.从孔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许多话是根据具体情况而说的,因此我们对于孔子的话,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教条地去照搬照用。C.孔子认为,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一个忠于君主,算是尽忠了;一个不与逆臣共事,算是清白了,但他们两人都还算不上仁。D.在孔子看来,“忠”和“清”只是“仁”的一个方面,仅有“忠”和“清”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不能被称为君子。解析D项,“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不能被称为君子”错,根据文意可知,孔子仅仅认为他们两人不能被称为“仁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608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