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文说明文小说 知识点与答题技巧.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文说明文小说 知识点与答题技巧 2022 年中 语文 一轮 复习 议论文 说明文 小说 知识点 答题 技巧
- 资源描述:
-
1、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文说明文小说 知识点与答题技巧议论文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作者对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全文的灵魂。起统帅全文的作用。)论点要求:鲜明、正确。鲜明,即论点必须表示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正确,即论点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论据:作者用以证明观点的根据。论证:作者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二.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具体如下:(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
2、服力。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揭示了事情的本来面目,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令人信服。(3)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4)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
3、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三.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1、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明确论据类型;具体分析作用。这类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
4、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2.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1)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2)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3)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4)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5)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4.分析文章的论
5、证思路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1.开头的内容有:(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式,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2、结尾的内容:(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做
6、这类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5.议论文开头的作用(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2)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3)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4)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5)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6)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引出论点,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6.议论文结尾的作用(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强调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4)补
7、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5)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6)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其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7.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1)修辞: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有力的论述了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引用,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同时有力证明了论点。引用名言,有力证明了论点。反问:增强语气,发人深思设问:启发读者思考,强调某种观点(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以论证方法为主。说明文知识点及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一、分类
8、: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二、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规范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三、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l常见说明方法的
9、作用: 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
10、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引用:引用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谈:A.准确; 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常用的方法有:对应词答题法。比如
11、“大多数”对应“少数”,“大部分”对应“少部分”,“主要”对应“次要”,“经常”对应“偶尔”,“一般”(或“通常”)对应“特殊”等。解题时,题目中出现了“体会上述每组中其中一个词的准确性”时,答题时就可以用其中对应的另一个词作答。例如,题目中出现了体会加点词“大多数”的准确性时,可以这样答题:这样写,说明还有“少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四步答题法。第一步,解释该词的含义;第二步,分析运用该词有什么好处;第三步,分析去掉该词后句子意思会发生什么变化;第四步,用“这样写更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句式作结。规范答题格式: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
12、”一句,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
13、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五、说明文写法分析1、结合说明方法谈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2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