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4.寓言二则_湘教版 (共23张PPT).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4.寓言二则_湘教版 共23张PPT 六年级 下册 语文课件 14. 寓言 湘教版 23 PPT
- 资源描述:
-
1、课件PPT14 寓言二则课件PPT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5.“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资料宝袋课件PPT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
2、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1-3 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资料宝袋课件PPT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华夏族,河南西平县人(故土在西平县出山棠溪北岸的韩堂村),出生于战国末期韩国,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子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将老子的辩证法和荀子的朴素唯物主义融为一体,也是先秦百家思想的
3、集大成者,集儒、道、法三大思想流派的精华于一身。韩非是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李斯的同学。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资料宝袋课件PPT1.这两则寓言分别讲了什么?2.借助注释理解寓言揭示的道理。3.自相矛盾中,楚国人是怎样推销自己的矛和盾的?预习检查课件PPT1.我会读。掩耳盗铃(lng)椎(chu)子铿(kng)然有声2.词语理解。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就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得:得到。铃:古代
4、乐器。负:背、驮。则:但是。以:用。椎(chu):槌子或棒子。遽(j):急速地。词语乐园课件PPT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楚人:楚国人。鬻(y):卖。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利:锋利。以:用。弗:不。应:回答。词语乐园课件PPT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 可负。以椎毁之,有一个得到钟的人,想把钟背走,但是钟太大不能背动。于是,他准备把钟砸碎,钟铿然有音。恐再一块块搬回家去。他举起铁锤,猛力一砸,钟发出很响亮的声音。那个人担心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 其耳。别人听到钟发出声音而把钟夺走,急忙盖住了自己的耳朵。课文详解掩耳盗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