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测试:第一单元 1-2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资源描述:
-
1、自主赏析湘夫人拟行路难(其四)蜀相书愤一、语基落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北渚(zh)眇眇(mio)骋望(chng)停杯投箸(zh)B.水裔(y)偕逝(xi)修葺(q)玉盘珍馐(xi)C.骤得(zhu)薜荔(p)千载(zi)塞上长城(si)D.柏树(bi)寤寐(mi)潺湲(yun)两朝开济(j)解析A项,“渚”应读“zh”。C项,“薜”应读“b”。D项,“济”应读“j”。答案B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将以遗兮远者遗:赠送。与佳期兮夕张佳期:美好的时光。B.搴汀洲兮杜若搴:采摘。聊逍遥兮容与容与:从容自在的样子。 C.玉盘珍馐直万钱直:只。举杯断绝歌路难断绝:停止
2、。D.三顾频烦天下计顾:顾念,顾惜。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衡量人物差等之意。解析A项,佳期:佳,佳人;期,约会。C项,直:通“值”。D项,顾:拜访。答案B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麋何食兮庭中丞相祠堂何处寻B.安能行叹复坐愁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C.酌酒以自宽云无心以出岫D.镜中衰鬓已先斑学不可以已解析B项,安:副词,表示反问,怎么。A项,何:代词,为什么/代词,哪里。C项,以:连词,表目的,来/连词,不译。D项,已:副词,已经/动词,停止。答案B4下列诗句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诗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A.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
3、流水人家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解析“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纯用名词短语连缀,不用动词、虚词联结。A、B、D三项都具有这一特点。C项中用了动词。答案C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上句或下句。(1)时不可兮骤得,。(屈原湘夫人)(2)人生亦有命,?酌酒以自宽,。(鲍照拟行路难(其四)(3)蜀相中说一代名相壮志未酬,引起后人无限感慨的句子是“,”。(4)小楼一夜听春雨,。,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答案(1)聊逍遥兮容与(2)安能行叹复坐愁举杯断绝歌路难(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4)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二、阅读理解课内阅读(一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8题。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6诗歌前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象征诸葛亮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7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并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自”“空”两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用
5、“自”“空”两字修饰,则所含之情就大有转折: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婉转动听,可有谁听呢?借此突出了诸葛武侯祠的寂寞、荒凉、凄清,由此自然使人生出感物怀人之意。8本诗的主旨句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主旨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叹惋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911题。书愤宋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9如何理解“书愤”之“愤”
6、?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是怎么表现的?参考答案诗人“愤”的是报国无门,功业无成。抒发了诗人内心慷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抑郁之情。是通过对比的表现手法表现出来的。10诗歌的首联、尾联十分重要,尤其是对表达诗的主旨、意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简要说说你对这首诗首联和尾联的理解。参考答案首联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上句“那知”一词写出了诗人年轻时的血气方刚,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艰”字有艰难的意思,直接道出诗人经历的辛酸与坎坷,以及因主战而受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这两个词暗含着对投降派迫害忠臣、阻挠北伐的卑劣行径的斥责,是诗人“愤”的根源。下句一个“气如山”表现出诗人当年的豪情壮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253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六年级上语文作业课件-第6单元综合测试 语文S版(共11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