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模拟训练.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2022年河南中考语文 中考语文模拟 202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 2022年河南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模拟训练.docx 河南省中考语文模拟 河南中考语文
- 资源描述:
-
1、2022年河南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模拟训练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本题4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记得刚上学时,老师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要写好每个字,那是我们的“第二张脸!”老师书写时,一笔一画,一撇一捺,横平竖直,工整匀称, 逸俊秀,苍劲有力,美入胸怀,字如其人。老师的汉字板书就是做人的示范、人格的标记。那板书就像一 种子在我们心中扎根发芽,融入血液,让我们 然而生敬意,不由自主地摹仿他们的字体,可不能丑化了自己的“第二张脸”啊!(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chn chngBchngcngCchncngDchng chng(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
2、确的一项是()A飘颗 由B漂棵由C飘颗 油D漂棵油2(本题2分)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 ,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 ,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 ,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 ,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 ,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是跌宕起伏的戏剧是天真无邪的童话是优雅闲适的散文是情节曲折的小说 是意蕴深远的诗歌ABCD3(本题4分)请根据下表中的回目提示,分析宋江的人生选择对其个人和梁山英雄命运的影响。水浒传部分回目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第三十三回宋江夜看小鳌山花荣大闹清风寨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买市宋公明金秋受招安第
3、一百回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徽宗帝梦游梁山泊4(本题8分)古诗文默写。(1)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2)忽如一夜春风来,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论语中所言:“_,_”。(4)诵读经典,让心灵在美好中遇见。诵读陋室铭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让心灵与刘禹锡的高雅志趣遇见;诵读岳阳楼记的“_?_”;让心灵与范仲淹的远大抱负遇见;诵读过零丁洋的“_?_”,让心灵与文天祥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怀遇见。5(本题9分)(地域特色)位于郑州的某学校开展“商城遗址我保护”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1)在活动过程中,你在网络上搜集到了以下信息,请你从中概括出四个关键
4、词。郑州商城是商代早中期的都城遗址,坐落在郑州管城区内,即今河南省郑州市区偏东部的郑县旧城及北关一带。郑州商城外城墙始筑于商代中期,总面积达25平方千米,是先周时期仅次于殷墟的庞大都城遗址。据中国考古学院的最新碳14数据显示,郑州商城外城墙的始建年代为前1500年左右,可以推算内城和宫城的时间年代要不晚于前1500年。根据文献记载与考证,大部分学者认为是“汤始居亳”的亳都,属商代早中期;不过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它是商代中期“仲丁迁隞”的隞都,属商代中期。无论如何,郑州商城的发掘,对于研究商代历史和古代城市发展史都具有重要价值。(2)为增强同学们对商城遗址的保护意识,学校邀请了外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与大
5、家一起在活动中心听专家为大家作“商城遗址我保护”的主题演讲。正在教学楼B座西门附近参观的外校老师和同学们不清楚活动中心的具体位置,请你结合以下路线示意图告知他们最短路线。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本题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永远的青纱帐范会新我从小生活在东北农村,儿时的家乡,广袤无垠的田野上,到处种植的都是玉米和高粱。到了伏天,2米多高的玉米、3米多高的高粱便形成了郁郁葱葱的连天的青纱帐。绿波荡漾的大地,一眼望不边的葱茏,站在高处,你会被这蔓延的绿色所陶醉。置身其中,顿感着生命的涌动与震撼。那是一个充满着无限生机和希冀的天地,是我生命中最美的乡村记忆。我小时候贪玩,放学常挎着篮子约上
6、小伙伴一起去割猪草,实际是到高粱、玉米地撒欢儿,玩捉迷藏,青纱帐这天然的幕布里最适合捉迷藏。它像迷宫一样,只闻人语响,不见罗裙飘。藏猫猫的孩子,只要不吭声,就很难被找到。所以那寻找的孩子,总是在青纱帐里手舞足蹈,使尽一切办法逗乐,想让藏着的孩子忍不住大笑起来。那忍不住大笑的孩子,暴露了目标,便只好迅速跑开,移到别处。于是,让循声而去的人又扑了个空。扑空的小伙伴又开始躲在偏僻之处学鸟叫,引得我们奋不顾身地钻过去捉“鸟”,然后是一片哈哈大笑。青纱帐就是孩子们天然的乐园。当孩子们玩累了,就在青纱帐里睡觉。湿润的土地,风从青纱帐的叶子肋下溜进来,沙沙作响,青叶中有小虫子们的歌唱和舞蹈,绿色帷幔丛丛遮掩
7、中潜藏着快乐。一觉醒来,口渴难耐时,便有甜甜的玉米秸、高粱秆滋润喉咙。孩子们管那种甜甜的玉米秸叫“甜秆”,糖分很大不逊于南方的甘蔗。在密密麻麻的玉米秸中寻找一株甜的植株是需要智慧的,不能一棵棵去啃尝,那是损坏庄稼,要瞅准哪棵玉米秸颜色微微暗红,好像饱含糖分的模样,最好有线虫子孔洞。虫子盗食的痕迹,是判断一株玉米是不是好吃的重要依据。大自然中,虫子是聪明的,聪明的孩子会利用聪明的虫子,准确地找到甘甜的秸秆。“甜秆”采到手,撇掉叶子和皮,咔咔大嚼,吸进甜汁,吐出渣末,又解渴,又舒坦,还不用花钱。好多年之后,那些躲在青纱帐里啃过“甜秆”的孩子面对琳琅满目的食物,总是叹息,再也找不到童年那一根“甜秆”
8、的甜美了,是他们萎靡了食欲,还是贪恋着那回不去的旧时光,到不了的青纱帐?夕阳西下,凉风习习,小伙伴们便跑到山坡上,站在山顶上俯视壮阔的青纱帐。秋光里,青纱帐上长出了红黄的脸谱。A高粱穗子像个火把,冲着天空笔直燃烧,红彤彤的。B玉米腰间揣着金锤子,还挂着棕红的髯口,它们在大田里铿锵地唱着一出大戏,给天地听。只有东北广袤肥沃的厚土,才能够把高粱玉米养育成青纱帐;只有北方的风的抚摸,才能叫青纱帐更加茁壮粗犷。它像北方的山一样,线条硬朗粗犷,傲然而立。它像北方的汉子一样,血性豪放,顶天立地。青纱帐,东北大地上最葱茏的风景,那种甜丝丝的植物的气息盈满鼻腔叫人迷醉。农谚讲,白露不伤镰。到了白露,高粱、玉米
9、就全部成熟了。千军万马开始了一年的秋季大收割,青纱帐到这时在大地上才逐渐消失。当一季的青纱帐从田野消失了的时候,它又化作粮食以及美酒滋养和点燃我们的生命。青纱帐,与人类一起,一季复一季,一代又一代,绵绵不绝,生生不息。(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6(4分)选文写了哪些童年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7(4分)为什么说“青纱帐”是“我”生命中最美的乡村记忆?8(4分)请从文中画线的A、B两处任选一句进行赏析。A高粱穗子像个火把,冲着天空笔直燃烧,红彤彤的。B玉米腰间揣着金锤子,还挂着棕红的髯口,它们在大田里铿锵地唱着一出大戏,给天地听。9(4分)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文章第段的作用。(本题12分)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究竟什么才是有品质的生活?有好多人喜欢讲生活品质,他们认为花得钱多、花得起钱就是讲究生活品质了。于是,有愈来愈多的人,在吃饭时一掷万金,在买衣时一挪万金,拼命地挥霍金钱,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如此,他的答案是理直气壮的”为了追求生活品质!为了讲究生活品质!”生活?品质?这两样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如果说有钱能满足许多的物质条件就叫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有生活品质,而穷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如果说受教育就会有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有生活品质,没受教育的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如果说都市才有生活品质,是不是乡下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是不是所有的都市人都有生活品质呢?答案都
11、是否定的,可见生活品质不是某阶层、某一地区,甚至某一时代的专利。古人也可以有生活品质,穷人、乡下人、工匠、农夫都可以有生活品质。因为,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这才是生活品质。工匠把桌子椅子做到最完美而无懈可击的地步,是生活品质;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穷人知道同样用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品质的馒头,是生活品质;家庭主妇花最便宜的钱买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品质。整个社会都能摒弃那不良的东西,寻求最好的可能,这个社会就会有生活品质了。因此,我们对生活品质最大的忧虑,不是小部分人的品味不良,而是大部分人失去求好的精神了。在一个
12、失去求好精神的社会里,往往使人误以为摆阔、奢靡、浪费就是生活品质,逐渐失去了生活品质的实相。进而使人失去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只好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服装、皮鞋,以至名建筑师盖的房子,来肯定自我的生活品质,这是为什么现代社会名牌泛滥的原因。有钱人从头到脚,从房子到汽车,从音响到电视用的都是名牌,那些名牌多得让人忘记了自己的名字。一般人欣羡之余,心生卑屈,以为那是生活品质,于是想尽方法不择手段去追求“生活品质”,甚至弄到心力交瘁,含恨而死。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这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再进一步,生活品质是因长久培养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丰富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五年级上语文课件-红树林_北师大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