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5: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5: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教学 设计 11 就任 北京大学 校长 演说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目标】1.结合注解,疏通词句,读懂文章大意。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3.结合本文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4.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培养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结合本文结构,了解演讲词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2.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培养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北京大学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今天我们随从蔡元培先生走进北京大学,了解这所百年名校的前世今生。二、作者简介蔡元培(18681940)字卿鹤,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是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
2、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1917-192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任职期间,锐意改革,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毛泽东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首倡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积极推行义务教育和社会教育。积极倡导并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三、演讲背景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失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他们来上学时,有不少人还带着听差。这些人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
3、什么兴趣,而是想方法混资历、找靠山。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并主持开学典礼,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说。四、演讲辞1.定义:为准备演讲而写成的文稿。2.演讲辞该怎样写才能在演讲时取得良好的效果?即演讲辞有怎样的特点?可说性、可听性:演讲是用口讲的,是讲给听众听的,所以语言要通俗易懂、精彩形象、尽量口语化这样才能吸引听众。如果语言枯燥无味,听众很快会打呼噜的。针对性:演讲要面对很多听众,而听众都是带着目的来的,所以演讲一定要有针对性,讲听众关心的、想听的东西。鼓动性:演讲的目的是为了感染听众、鼓动听众,所以写演讲辞的时候要注意怎样才能抓住读者的心,怎样才能使语言具有感染力。思想性:
4、为了让听众有所收获,演讲辞必须有内涵,有思想,入耳有益。条理性:演讲是一讲而过的,听众没有时间慢慢理清思路,细细推敲字句,所以演讲辞要观点鲜明,思路清晰。五、整体感知,把握演讲思路分角色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A.找错:标记同学朗读过程中读错的字。B.概括每段中心,理清文章思路。六、小结第一部分(1段):一线渊源(作者开头简单交代自己往昔与北大的交往,显示自己在感情方面与北大的联系。)第二部分(24段):三点希望 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第三部分(5段):两件事 改良讲义 添购书籍第二课时一、课前三五分钟训练。二、分析全文:1.今天我们学的是演讲辞中的一种就职演说,即担任某一职务,在走马上任、宣
5、誓就职时发表的演说。同学们想一想,假如现在你担任了某一职务,要来写一篇就职演说,你会怎样写?说说你的内容要点。说说我的工作方法、策略,任期内要实现的目标;谈谈自己上任后会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要达到什么目的;除此之外,对听众提出一些希望,希望他们认真监督、大力支持、积极配合等,便于更好的开展工作、实现目标,也就是说“争取民心,为我所用”重点集中在施政纲领方面。2.比对一下,蔡元培的这篇就职演说与我们构思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与我们的构思不同?作者一上来就开门见山,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倒没怎么提自己的施政纲领。这有点出乎意料。我们的重点在自己,主要谈自己的施政纲领;作者的重点在听众,主要谈
6、对学生的要求。3.在文中,北大新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生提出了哪三点要求?并代蔡校长向大家具体解释一下。“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抱定宗旨”是指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刻苦求学,这是在学业上的要求;同时不要被流俗影响,要能“砥砺德行”,这是在品行方面的要求;另外,在个人修养上,要尊敬师长,团结友爱,与师友和谐相处。4.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演讲辞的特点,其中特点之一就是演讲辞要有针对性。针对问题,观点鲜明,中心突出。那么“抱定宗旨”这一建议是针对当时北大什么问题提出来的?“抱定宗旨”针对的是北大的不良学风和学生求学宗旨的不正大。从“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可以
7、看出,当时北京大学学风腐败,很多学生学习心态不正确,不是以研究学问为宗旨,而是以做官发财为目的,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所以作者要求学生首先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5.在作者看来,学生求学宗旨不正大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学生无心向学: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只求混个文凭,借此活动于社会。(对学生个人的影响)在校内会对其他同学造成恶劣的影响,会对整个校风造成影响,使得北大校风变得腐败不堪。(在校内对北京大学的影响)对社会也贻害无穷:“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又误人。也就是说,求学
8、宗旨不正大不仅害了学生本人,也害了社会;同时使北大学风变得腐败不堪。正因如此,作者才首先提出要“抱定宗旨”。6.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学生知道求学宗旨是否正大?首先要知道大学的性质。“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就是说,大学是专门研究学问的地方,不是升官发财的阶梯。从对大学的定性可以看出,作者希望大学能成为不被流俗污染的真正的学门净地,作者把它作为第一个希望和要求提出,足见其重视程度。7.第二个要求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提出第二条“砥砺德行”的要求,是因为当时整个社会风俗败坏,道德沦丧,而北京社会尤为恶劣,文中说“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可见大学生也深受污染。而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331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课件传记选读 第三单元 古今余韵 15.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