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十三)(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 小学语文 古诗词 阅读 理解 专项 练习 十三 答案
- 资源描述:
-
1、六年级下语文小升初古诗阅读专项训练十三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寒食来源:Z+xx+k.Com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1.诗的前两句用“_”“_”两字点明诗歌描写的是春天景色;后两句用“_”“_”两词点名享受特权的对象,现人们常用“_”这句诗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2.第一句诗意是_。3.下列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无处不”用双重否定写出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B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刻画了一幅夜晚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诗人对这
2、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C后两句诗歌说明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皇宫也不例外。D“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皇宫园林中的风光。4.诗歌第一句中的“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_5.你知道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吗?_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注释】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便拟归:就打算回去。1.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2.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_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清明来源:学*科*网Z*X*X*K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
3、指杏花村。【注释】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酒家:酒店。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1.解释加点的字词。(1)清明时节雨纷纷。( ) (2)路上行人欲断魂。( )(3)借问酒家何处有。( ) (4)牧童遥指杏花村。( )2.诗的第一、二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是_,天气是_,作用是_。3.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_4.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来源:学科网ZXXK_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注释】甲光:铠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小学语文总复习名师精讲课件-第13课时 标点符号|人教新课标 (共19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