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专项练习(三)(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 小学语文 古文 阅读 专项 练习 答案
- 资源描述:
-
1、小学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题三一、阅读掩耳盗铃,完成习题。 掩耳盗铃 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铿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2分)欲负而走: 。 钟铿然有音: 。2.翻译句子。(3分)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3.下列“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2分)A.遽掩其耳。 B.又誉其矛日。其人弗能应也。 D.择其善者而从之。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2分)5.我还能写出两则学过的寓言故事: 。(2分)二、阅读郑人买履,完成习题。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2、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1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_ (2)_(3) _ (4)_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2)3从文中找出郑人最可笑的言行。4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5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3、 三、阅读荷,完成习题。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日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1.本篇小古文用简练的语言从 、 、 、 等方面,向我们介绍了一种植物,它是 。(5分)2.“或”字有多个解释:或者,或许;有时;有的文中“或红或白”与“人固有一死,或 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或”含义相同。都应理解为(填序号)(6分)3.由“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你能想到的成语是。(2分)4.古往今来描写这种植物的诗词很多,写下你喜欢的一句。(2分)四、阅读夸父逐日,完成习题。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
4、而死。弃其仗,化为邓林。注释:夸父: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有一个“博父国”。前人考证,“博父”就是夸父,是一个善跑的巨人。逐走:追赶赛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河、渭:指黄河与渭水。大泽:神话里的大湖,传说在山西雁门山北,纵横千里。邓林:清代毕沅注释山海经说“邓林即桃林,邓桃音相近”。1.填空。 选文选自,从文体上看属于 。2.翻译下列词语。来源:学.科.网逐走: 河渭:3翻译句子。(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2)未至,道渴而死。4.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5如何理解“弃其仗,化为邓林。”的结尾? 6.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五、阅读师旷论学,完成习题。晋平公问于
5、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日:“何不炳烛乎?”平公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日:“盲臣四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国;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里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炳烛:把蜡烛点燃。盲臣:双目失明的臣子,师旷是个盲人所以这么说。阳:这里指阳光。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昧行:在黑暗中行走。l.解释文中加点字。(4分)暮( ) 戏( ) 闻( ) 善( )2.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2分)A.臣闻之B.如日中之光C.默而识之D.学而时习之3. 翻译文中画线
6、的句子。(2分). 。六、阅读熟读精思(节选),完成习题。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注:详缓:仔细从容。子:通“仔”,仔细。下同。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漫浪:随随便便。急:要紧。1.“读书千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