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蚜2当仁不让于师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_2020 学年 高中语文 单元 论语 当仁不让 课时 作业 新人 选修 先秦 诸子
- 资源描述:
-
1、2 当仁不让于师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言以为不知 知:聪明,智慧B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诱:诱惑C二三子以我为隐乎隐:隐瞒D伯牛有疾,子问之问:问候【答案】B(诱,引导)2下列句子中,“与”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若圣与仁,则吾岂敢B吾与点也C朝过夕改,君子与之D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答案】(A连词,表并列;其他三项都是动词,赞许)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君子一言以为知 B道之斯行C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D夫子矢之曰【答案】C(A“知”通“智”。B“道”通“导”。D“矢”通“誓”)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毋
2、吾以也 B不吾知也 C加之以师旅 D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答案】C(C状语后置,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鼓瑟希,铿尔 B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C博我以文 D三子者出,曾皙后【答案】C(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其余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二、课内阅读阅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至“吾与点也”,完成后面的题。6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B以俟君子俟:等待C鼓瑟希鼓:锣鼓D因之以饥馑因:接着【答案】C(鼓:弹奏)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此或彼,二者必居其一B千乘之国,摄乎
3、大国之间乘犊车,从吏卒 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今齐地方千里D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天涯若比邻【答案】C(A代词,有人/连词,或者。B名词,车辆/动词,坐。C均为名词,方圆。D动词,等到/动词,挨着)8下列有关选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塑造了一个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师长形象,循循善诱是他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和蔼可亲是指他的性格特征。 B子路声称能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大国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他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出子路爽快、坦率但急躁、自负的性格,所以对他的志向孔子“哂之”以示否定。 C冉有愿意治理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给君子,表现了他极其谦让的态度,这
4、反映出他谦虚谨慎的性格。 D公西华年少而怀有大志,把自己的宏大理想说得极其婉转、谦让,说自己没有才能,只能学着治理国家,态度谦恭。【答案】B(“哂之”并非否定他的志向,只是因为他的态度不谦虚。这是一种善意的批评)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_(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_【答案】(1)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2)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游泳(祈福),在舞雩台上乘凉,唱着歌回
5、家。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去私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墨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689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