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古思今赏第10课过秦论课后拓展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_2020 学年 高中语文 单元 古思今赏第 10 课后 拓展 作业 新人 必修
- 资源描述:
-
1、第10课过秦论课后.拓展作业一、语言基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艺术欣赏是主观的,人们的经验有不同,所好有偏执,感受有深浅,都会在认识上表现出差异。只要不是意气用事,都是正常而允许的。在书画鉴定中,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有人抬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时则真伪是非,任你说千道万,他只 ;更有甚者,依人多势众, 。如此种种, ,都是在艺术欣赏评价这一“软组织”上做文章。至于“硬伤”,则 ,不能含糊。艺术鉴赏力的提高与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特别是文学知识的积累。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需要对这一时期历史有一定的认识才能理解透彻。特定地区的艺术作品也需要欣赏者对当地的生活习俗和历史有所了解。只
2、有具备了相关的文化知识才有能力在艺术作品中发现美,发掘美,再创造美。艺术修养既是个人文化修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修养较高的人,他的艺术鉴赏力也会有较高的水平。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艺术鉴赏力的提高与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特别是文学知识的积累有关系的。B艺术鉴赏力的提高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特别是文学知识的积累。C艺术鉴赏力的提高是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特别是文学知识的积累。D艺术鉴赏力的提高是与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特别是文学知识的积累分不开。解析:选B语病主要是杂糅,可以采用“离不开”或“是与有关系的”中的任一种结构。2下
3、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同时又直接受益于文化修养的广博精深B同时又直接使文化修养的广博精深受益 C同时文化修养的广博精深又直接受益D同时文化修养的广博精深又使之直接受益解析:选A从语意来看,表达的是艺术修养得益于文化修养,所以B和C不正确;D表述不够简洁。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固执己见同舟共济一概而论判若鸿沟B固执己见三人成虎不一而足泾渭分明C一言为定三人成虎一概而论泾渭分明D一言为定同舟共济不一而足判若鸿沟解析:选B固执己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反悔。此处用“固执己见”。同舟共济
4、: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三人成虎:比喻谣言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从语境来看应该用“三人成虎”。一概而论:处理事情、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一律看待。不一而足: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此处应用“不一而足”。判若鸿沟:形容界线很清楚,区别很明显。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此处应用“泾渭分明”。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过 秦 论贾 谊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櫌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
5、篱之艰。于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 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 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为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安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其救
6、败非也。秦王足己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钳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哀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余岁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长久。由此观之,安危之统
7、相去远矣!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B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C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D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解析:选D“遂”“藉使”为连词,其前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689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1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测试卷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