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第11课渐学案含解析粤教版必修220200502121.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_2020 学年 高中语文 第三 单元 散文 11 课渐学案含 解析 粤教版 必修 220200502121
- 资源描述:
-
1、第11课渐诗海拾贝阙题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赏析】这首诗句句写景,诗情画意,佳句盈篇,可推为刘眘虚的代表作。本诗描写了深山中的一座别墅及其幽美环境。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山路曲折,渐渐被缭绕的白云遮掩;春色烂漫,似道边溪水一般悠长。落花随水,不时漂流而至;水带花香,远流而去。清寂的荆门,正对着幽幽的山路;柳荫的深处,恰是主人的“读书堂”。尽管山深林密,晴日阳光透过树叶,也有一片清幽的光辉洒在衣裳上。全诗都用景语织成,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然而情韵盎然,意境幽美。诗人巧妙地运用景语,不但写出风景,给风景抹上感情色彩
2、,而且又藏有人物,人物的行动、神态、感情、心理活动乃至身份、地位等等,给读者带来了直觉的美感和形象之外的趣味。,语林撷英丰子恺名言1走正确的路,放无心的手,结有道之朋,断无义之友,饮清净之茶,戒色花之酒,开方便之门,闭是非之口。2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3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4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是灵魂生活。5由预想进行于实行,由希望变为成功,原是人生事业展进的正道。6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无钱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7大其心
3、,容天下之物;虚其心,爱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8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胸襟;是喜是怒,看涵养;有舍有得,看智慧;是成是败,看坚持。学生用书P43作者卡片姓名丰子恺,原名丰润,又名丰仁生卒年18981975籍贯浙江桐乡相关资料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家、教育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率真集艺术趣味等背景呈现丰子恺的散文创作始于20世纪20 年代中期。他在描摹人生世态时,思想上是存在着矛盾的,他多少也看到了世间的黑暗,却又往往逃避严酷的现实。他先神游于儿童的世界,认为儿童有着“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赞美儿童,但这并不能使他对人生作
4、出圆满的答案,于是他就跌入了宗教的罗网。对于艺术,他主张“远功利”“归平等”,由此从艺术中可得到“自由的乐趣”“天真的乐趣”,“调剂平时生活的苦闷”。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在追求着一种闲情和逸致,有时候在作者娓娓的叙述中,也显示出了一种感人的情调。写于1928年、收入缘缘堂随笔的渐,很能体现丰子恺散文的这个特点。知识链接丰子恺的散文只用平常的字句,务求明白,不喜欢装修粉饰,文字有一种朴实而又明亮的味道,是典型的随笔体散文,其缘缘堂随笔融童心和禅趣为一体,既真率自然,又妙趣横生。丰子恺的散文从内容上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类:探究人生和自然的奥秘,带有玄思的色彩;描写儿童的情趣;回忆
5、自己的创作历程;取材于日常生活见闻,反映世态人情。1字音辨识(1)单音字恺(ki)骤(zhu)纨绔(wn)(k) 刑笞(ch)熙熙(x) 拥衾(qn) 痴态(ch) 痕迹(hn)诡计(gu) 渺茫(mio)(2)多音字渐逐渐jin似似乎s东渐于海jin似的sh佣佣金yn间时间jin佣工yn间断jin轧勿要轧强强壮qin倾轧y勉强qin轧钢zh倔强jin2.字形辨认 3词语释义(1)春秋代序:季节的变换。(2)意趣:意味和兴趣。(3)姑且:表示暂时的,有先、不妨的意思,表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将就一下,重在强调让步。4词义辨析(1)渐渐 逐渐渐渐:着重指一步步地、有较明显的阶段性。使用范围较窄,
6、多半用于人们有意识的、过程较长的活动。常用于动词之前,不常用于形容词之前。逐渐:一点一点地、没有明显的阶段性。使用范围较广,可用于人们有意识的、过程较长的活动,也可用于各种自然事物的变化。可用于动词之前和形容词之前。(2)流连 留恋流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留恋”词义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可以表示对人、对事、对物的依依不舍的情感,如“留恋亲人”“留恋学校生活”“留恋故土”;“流连”对象仅限于自然景色、名胜佳境等可供游乐观赏的处所、环境。 学生用书P441请标出文中有“渐”字的关键句。我的理解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人之能堪
7、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流连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 “渐”的本质是“时间”。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2“渐”在本文中的意思是什么?我的理解意思是“极微小极缓慢的变化”。3文脉图示渐1如何理解“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中“圆滑”和“微妙”二词的含义?名师指津结合第一段,谈人生变化的特点即可。我的理解圆滑令人想到人生就像鹅卵石一样由于岁月的不断冲刷所造
8、成,被冲掉了棱角,冲刷掉了自己的本质。作者用“圆滑”可以说概括了人的一生的整体变化微妙作者指出人生的变化在于“渐”字,而“渐”字的表现是无声无息、令人毫不知觉的。而“微妙”一词正好是对这种特点表现的概括2.“渐”的本质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称之为“渐”?名师指津第一问文中有明确作答的语句。第二问紧扣“渐”的本质和事物的变化来思考。我的理解“渐”的本质是“时间”。文中的“渐”是一个关于时间推移、事物变化的程度的修饰词,意谓“渐渐”。作者认为事物的变化是在“渐渐”的过程中发生的,“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恒久不变”,这样说十分形象。3作者在文中对“渐”是怎样阐述的? 名师指津概
9、括一至四段的要点,主要注意各段的段首语。我的理解作者认为:“渐”是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是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人生是由“渐”维持的;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的微妙的工夫;“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办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诡计。4文章中,作者用乘火车的旅客这一个比喻,对主题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名师指津从内容上和比喻的效果上作答。我的理解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态度问题。人生短暂,而在这短暂的人生中,人与人之间就像火车上的乘客,“勿要轧,总有得下去的”。人与人之间也不要相互倾轧,总得
10、有人先离开。这样比喻,生动形象,深入浅出。5“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说明什么?名师指津说明某种人生态度。我的理解人生在世就像生活在小小的蜗牛角中,又何必为些微的小利害争论不休呢?人的一生就像石火一样,火光瞬间闪过,连一丝的痕迹也没有。 6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渐”这一现象的?名师指津说明文章的思路(表现、作用、实质)即可。我的理解从三个方面:先列举了“渐”的外在表现;谈论了“渐”的作用,使人误认为一切恒久不变;指出“渐”的实质,即“时间”。7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方法把抽象的道理讲明白? 名师指津论证方法主要有喻证、例证、对比论证,结合课文内容说明即可。我的理解使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11、等论证方法。列举了一些非常贴近现实生活的例子,如“巨富子弟”的变化、昼夜季节的变化、儿女的成长、植物的花开、抱犊过沟等来分析人生的发展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中微妙进行的。把看不见的人生变化比喻成人们所熟悉的走路、音乐符号、时钟等,说理形象而到位。丰子恺的文章善于从日常生活琐事中感悟生命的真谛,试结合本文阐释这一特点。名师指津重点解说本文列举生活事例的作用即可。我的理解渐充分体现了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琐事中感悟生命真谛的特点。“渐”是一种事物累积、时间流逝的形态,这形态没有具体形迹,难以捉摸把握。作者并不直说“渐”是什么,而是引用了许多生活中的具体例子,从身边的琐事、日常的见闻、零星的思想和感触谈起,
12、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揭开“渐”的本质,感悟人生的道理,认识时空变化的意义,揭示生存的哲理。作者坦诚真挚,既执着于对生命的玄思,又侧重于对具体事物的品味,随意抒写,自由活泼。 学生用书P44举例论证三注意 写法指导举例论证是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的一种论证方法。使用举例论证要注意以下三点:1举例要简练概括。举例记事虽然也要用到记叙的表达方式,但和记叙文的写法不同,不需要对事物、事件做细致生动的描绘,所叙事例只要能证明观点即可。2举例要紧扣论点。举例论证时,所举事例必须与所论证的观点紧密相扣,在叙述事例时,要有意识地突出事例中与论点相扣的一面,即围绕论点定向复述
13、事例,不能泛泛地说事。3举例要析理透辟。举例是为了说理,切忌不加分析地信手拈来,随意罗列事例,这样必然会造成事理脱节,举例失当。范文示例真正的智者善于听从他人的意见,而昏庸者往往自以为是,师心自用,其结果也完全不同: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谏,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而无论正反事实都向我们昭示:善于听从他人意见者昌,置他人意见于不顾者亡。“时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鲁迅说:“无端地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谋财害命,无
14、端地浪费自己的时间就等于慢性自杀。”朱自清曾用匆匆来表达他对霎时间的感受,李大钊用今告诫人们要把握现在,高尔基借时钟的“嘀嗒”之声揭示生命的历程,刘墉则在创造超越的人生中阐释“瞬间”和“永恒”的辩证关系,回忆自己的生命历程,有一种弹指一瞬间的感觉。任何人都逃不过“渐变”的生命演化历程,“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人生的“变”是肯定的,然而由于这种“变”是渐进的,是我们全然不觉的,所以我们对待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生命,往往是随意且茫然。丰子恺先生的这篇文章,可以让我们思考该如何对待时间,对待生命。适
15、用话题时间沈从文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时间改变一切,证实一切。气候寒暑,草木荣枯,人从生到死,都从时间上发生作用。常说到“生命的意义”或“生命的价值”。其实一个人活下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过占有几十个年头的时间罢了。正仿佛不少人对生命下的结论差不多都以为是“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是活个几十年”,因此都肯定生活是吃,喝,睡觉,吵架,恋爱活下去等待死,死后让棺木来装殓他,黄土来掩埋他,蛆虫来收拾他。生命的意义解释得如此单纯,“活下去,活着,倒下,死了”,未免太可怕了。因此一些聪明人同一些愚人,对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找出第二种结论,就是“怎么样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他们虽都肯定了生活是由“吃,喝,
16、睡觉,吵架,恋爱”所构成,然而生活得失取舍之间,到底也就有了分歧。这分歧一看就明白的。大而言之,聪明人要思考生活,愚蠢人要习惯生活。聪明人以为目前并不完全好,一切应比目前更好,且竭力追求那个理想。愚蠢人对习惯完全满意,安于现状,保证习惯。(在世俗观察上,这两种人的称呼常常相反,安于习惯的被称为聪明人,怀抱理想的人却成了愚蠢家伙。)这两种人虽同样有个“怎么样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的打算,要从人与人之间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即便有时择业相同,他们的成就却不相同。同样想征服颜色线条作画家,同样想征服乐器音声作音乐家,同样想征服木石铜牙及其他材料作雕刻家,甚至于同样想征服人身行为作帝王,同样想征服人心信
17、仰作思想家或教主,一切结果都不会相同。因此世界上有大诗人,同时也就有蹩脚诗人,有伟大革命家,同时也有虚伪革命家。至于两种人目的不同,择业不同,那就更容易一目了然了。看出生命的意义同价值,原来如此,却想在生前死后使生命具有一点特殊意义和永久价值,心性绝顶聪明,为人却好像傻头傻脑,历史上的释迦、孔子、屈原、耶稣,就是这种人。这种人或出世,或入世,或革命,或复古,活下来都显得很愚蠢,死后却显得很伟大。历史上这种人并不多,可是每一时代间产生一个两个,就很像样子了。这种人自然也只能活个几十年,可是他的观念,他的意见,他的风度,他的文章,却可以活在人类的记忆中几千年。一切人的生命都有时间的限制,这种人的生
18、命又似乎不大受这种限制。话说回来,事事物物都要时间证明,可是时间本身却又像是个极其抽象的东西,无形,无声,无色,无味。要说明时间的存在,还得回过头来从事事物物中去取证。从日月来去,从草木荣枯,从生命存亡中找证据。正因为事事物物都可为时间作注解,时间本身反而被人疏忽了。所以我们被提问到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时,没有一个人能说“生命的意义同价值,只是一堆时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个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同价值的人所说的话。老先生说这话时心中的寂寞可知!能说这话的是个伟人,能理解这话的也不是个凡人。目前的活人,大家都记得这两句话,却只有那些从日光下牵入牢狱,或从牢狱中牵上刑场的倾心理想的人,最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699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一2姓氏歌教学课件新人教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