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学业水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_2020 学年 高中语文 第六 单元 定格 鲜活 学业 水平 检测 解析 新人 选修 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 资源描述:
-
1、第六单元学业水平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怎样读论语读论语可分章读,通一章即有一章之用。遇不懂处暂时跳过,等读了一遍再读第二遍,从前不懂的逐渐可懂。任何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倘能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于任何处,拿出论语读其一章或二章,如此至少每年可读论语一遍,自二十岁起到六十岁,应可读论语四十遍。若能在每星期抽出一小时功夫,应可读论语一篇,如此则两年应可读论语五遍,自二十到六十,应可读论语一百遍。若使有中学程度的中国人,每人到六十岁,都读过论语四十遍到一百遍,那都可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因此,我认为
2、: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若要深读精读,须得配合注本来读。读了朱熹注本,最好能读何晏所集的古注,然后再读刘宝楠编撰的清儒注。不读何、刘两家注,不知朱注错误处,亦将不知朱注之精善处。每一章同时兼读朱、何、刘三注,分别比较,自然精义显露。若要精读深读,须得从“本义”入手。注论语讲求义理,特别重要者必先讲求论语之“本义”,如讲“仁”字,应看在论语中此字及有关此字之各句应如何讲法。有了“本义”,才始有“引申义”及“发挥义”。如“性”字,孔子并不曾讲“性善”。孟子、朱子固是推本孔子而加以引申发挥,但孔子本人并未说及。若要深读精读,须得分散读。把每一章分散开来,逐字
3、逐句,用考据、训诂、校勘乃及文章之神理气味、格律声色,面面俱到地逐一领会。子贡说:“回也闻一而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颜渊、子贡都是孔门高第弟子,但他们也只一件件、一项项,逐一在孔子处听受。我们读论语,明得一句是一句,明得一章是一章,已很不差了。论语二十篇,四百九十八章,其实照此办法,我们只要真懂得五十章,其余四百余章也就迎刃而解了。若读论语只专拈几个重要字面,写出几个大题目,如“孔子论仁”“孔子论道”之类,随便引申发挥;这只发挥了自己意见,并不会使自己真了解论语,亦不会使自己对论语一书有真实的受用。那是自欺欺人,又何必呢?所谓“君子上达”,若诸位要做君子,论语便会教你一番“上达”之道,但并非
4、在于教诸位去知道上古时之政治、社会、经济等情形。倘使诸位欲知古代之礼,可读左传;欲知古代文学,可读诗经。孔子只讲如何做人,但亦未讲到人性善恶等,亦未讲天是一个什么等种种大理论。此后如孟子荀子乃至如宋明理学家,皆爱讲此等大理论,但皆敬佩孔子,认为不可及。其实孔子之学强调“吃紧为人”,即要在做人一事上扣紧。论语中孔子的思想和义理都体现在具体的人事上。因此,诸位若能从此道路去读论语,所得必会不同。“吃紧为人”,便要懂得从和我们亲近处下手,莫要只注意在疏远处。当知我们每一人之脾气、感情与性格,乃是与我们最亲近者。如知识、学问等,则比较和我们要远些。(选自钱穆先生全集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
5、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读论语是当今中国人的责任,任何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都应该每天至少抽出几分钟时间来读论语。B若要深读精读论语,必须配合注本来读。读每一章论语同时兼读朱熹、何晏、刘宝楠三注,分别比较,才知道哪本注解最好。C若要精读深读,必须分章逐一细读。用考据、训诂、校勘等方法,从一字、一句、一章最终至整本书去领会,才会有真实的受用。D强调“吃紧为人”,即要在做人一事上扣紧。做人要从脾气、感情与性格等和我们亲近处下手。莫要注意如知识、学问等疏远处。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A项,“读论语是当今中国人的责任都应该每天至少抽出几分钟时间来读论语”说法错误,第二段说的是“若
6、因此,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由此可知,文中说的是“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而且没说每天都“应该”读论语。B项,“分别比较,才知道哪本注解最好”说法错误,从文中来看,分别比较,是为了论语的精义自然显露,不是为了“知道哪本注解最好”,而且也无从知道。D项,“莫要注意如知识、学问等疏远处”说法错误,原文是“莫要只注意在疏远处”,选项把“莫要只注意”改为“莫要注意”。故选C项。答案:C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先由读论语的时间安排引出读论语的意义,再重点论述精读深读的方法,最后强调读论语要把握“吃紧为人”的
7、要旨。B全文综合运用假设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述了读论语的正确方法。C本文从结合注本比较读、分散逐章细读两个方面,阐述了精读深读论语的具体方法,并指出只要照此方法,就可以读懂论语全书。D第7段提到孟子、荀子和宋明理学家,是为了论证他们在人性和天道等大理论方面,比起孔子来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B项,“全文综合运用假设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说法错误,没有比喻论证。C项,“本文从结合注本比较读、分散逐章细读两个方面,阐述了”说法错误,从文中来看,是从三个方面来阐述,选项漏
8、掉了一个“须得从本义入手”这个方法。D项,“第7段提到孟子、荀子和宋明理学家,是为了论证他们在人性和天道等大理论方面,比起孔子来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说法错误,文章提到孟、荀及理学家是为了证明孔子虽不谈大理论,但他们都认为比不上孔子。故选A项。答案:A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有一定学习基础的国人,都能熟读论语,那么国人的道德水准将会大大提升,社会的面貌也将彻底改变。B若读论语不重精读,只专拈几个重要字面,对“孔子论仁”“孔子论道”之类的大题目泛泛而谈,不过是自欺欺人。C论语能教诸位如何做君子的“上达”之道,但不能教诸位去知道上古时之政治、社会、经济等情形,无
9、法传播礼制与文学的知识。D论语是通过具体人和事将义理寓乎其间的。因此不能只注意论语中的“仁”“礼”等字眼要从具体的人事的记录中去领略思想。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C项,“但不能教诸位去知道上古时之政治、社会、经济等情形”说法错误,第七段说的是“论语便会教你一番上达之道,但并非在于教诸位去知道上古时之政治、社会、经济等情形”,由此可知,文中说的是“并非不能教诸位去知道上古时之政治、社会、经济等情形”,而是目的不在于此。故选C项。答案:C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
10、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
11、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12、()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解析:A项,“奇才”作“有”的宾语,二者之间不可断开。C项,“不听用鞅”结构完整,意思是“不能任用商鞅”,中间不可断开。D项,“举国”修饰“听之”,二者之间不可断开。答案:B5下
13、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解析:B项,“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错。历史上的孙武不是“王”,文中说“汤武不循古而王”,是指汤武不守古法,却统一了天下,由此可知“汤”指商汤,“武”指周武王。答案:B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
14、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解析:C项,“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错。文中说太子犯法,“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15、”。答案:C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译文:(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译文:解析:(1)强国:使国家强盛。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的事物,这里指陈规。利民:使百姓获利。(2)民(第一个):民间。之(第一个):往,到。初令:新法。答案:(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参考译文】商君是卫君妾所生的儿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之学,侍奉魏国相国公叔座。公叔座了解他的才能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708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