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下册 15-1 谏太宗十思疏 课件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下册 15-1 谏太宗十思疏 课件 2020 2021 学年 高中语文 新教材 部编版 必修 下册 15
- 资源描述:
-
1、1 唐太宗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谏太宗十思疏魏 征唐太宗李世民诤臣魏征魏征,字玄成,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曾任谏议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言敢谏著称,史称“诤臣”。魏征病卒,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朕亡一镜矣。”本文选自魏郑公文集。v“疏”,即奏疏、奏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是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此疏中讲了帝王应采取的统治天下的方法,含劝诫之意;后来唐太宗曾赐手召,褒奖魏征,并将此疏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
2、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请思考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如何?唐太宗和魏征,一个爱才如命,善于纳谏,是历史上的“明君”;一个忠心耿耿,敢于直谏,是历史上的“诤臣”。据史载: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石。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写作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很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
3、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富足,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国家安定。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并把这篇奏疏置于案头,奉为座铭。思人君当思为什么思思些什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诚能十思,垂拱而治求木长 固根本欲流远 浚泉源源不深 望流远根不固 求木长 思国安 积德义 德不厚 思国安臣知不可,而况明哲人君
4、当重 居大不念安危 奢俭亦伐根 求 木茂塞源 欲 流长 木 固 流 浚 不深 望 远 不固 求 长 国 积 不厚 思 安臣知不可,而况明哲人君当重 居大不念安危 奢俭亦伐 求 茂塞 欲 长凡元首 承天命取易守难?殷忧 竭诚待下得志 纵情傲物善始繁克终寡吴越一体董以严刑振以威怒虽终免不怀仁恭不心服怨不大 畏惟人载覆舟 宜深慎骨肉行路 元首 承天 易 难?殷忧 竭诚得志 傲物 始 终吴越一体 严刑 威怒虽终 不怀仁 不心服怨不大 畏 人载覆舟 宜 慎骨肉行路 元首 承天 易 难?殷忧 竭诚得志 傲物 始 终吴越一体 严刑 威怒虽终 不怀仁 不心服怨不大 畏 人载覆舟 宜 慎骨肉行路v 补充注释与简
5、析v 一 注释:v 固:使动用法厚:厚实况:何况v 二 简析:v 1 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v 2 反面申述: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加上一个反问,简洁有力.v 3 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喻,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居安思危,戒奢以简)v思考题:v 1 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v证明了什么观点?v 答:比喻论证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v 2 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v 答:居安思危,戒奢以俭20第一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
6、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动词,使稳固动词,主持,掌握疏通2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厚而思国之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排比句排比句22第二段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 覆
7、舟,所宜深慎。深重监督通“震”威吓苟且免于刑法应该能够大231 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答: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2 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思考题:24 a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_b 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_ _ c 用古人的论述以_ 的关系比作_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善始者实繁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克终者盖寡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水和舟水和舟
8、民和君民和君25思固本思源(比喻)论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提出问题为什么思分析问题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本课小结总结历史(对比)说明总结历史(对比)说明善始实繁善始实繁克终概寡克终概寡引出警告引出警告反面反面26辨析下面多义词的词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项王曰:“沛公安在”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不求闻达于诸侯安安安定安定怎么怎么哪儿哪儿 疑问代词疑问代词养生的东西养生的东西求求追求追求探求探求请求请求要求要求27积累词语v居安思危戒奢以俭v靡不有初,鲜克有终v载舟覆舟28第二课时v 赏析第三自然段v 理解十思内容及意义v 文言知
9、识积累29第三段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引起喜好的东西适可而止兴建虚养居于之下慎终斥退奸恶小人堵塞蒙蔽端正因为刑罚奖赏不当选拔撒播恩惠职责30简析:1 提出“十思”的内容:2 做到“十思”的好处:人尽其能,垂拱而治.戒奢侈戒奢侈(第
10、第11、22条)条)戒戒骄傲骄傲(第(第33、44条)条)戒纵欲(第戒纵欲(第55、66条)条)戒轻人言(第戒轻人言(第77、88条)条)戒赏罚不公(第戒赏罚不公(第99、1010条)条)311 “十思”与第一段的 观点有何联系?2“十思”中最重要的是什么?3 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答:“十思”是“积德义”的具体内容答:谦冲自牧,虚心纳下,慎始敬终,知人善任。答: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思考题32思固本思源(比喻)论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提出问题为什么思分析问题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本课小结总结历史(对比)说明总结历史(对比)说明善始实繁善始实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744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吉林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 举办演讲比赛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