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 包头市 2021 2022 学年 年级 学期 期中 语文试题
- 资源描述:
-
1、初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02204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我的祖国,大河奔腾,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xun)涡,激流勇进,洗刷百年污浊,惊涛骇浪拍峡谷涌起过多少命运的颠簸(b)。B一群大雁冲破三月暖流的雾霭(i),穿过没有猎枪的狩(shu)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C风雨中,我拾(sh)级而上,想从这古朴的建筑中追溯(s)让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D一座静谧的院落,一棵苍劲(jn)的古松下,一个银匠在擦拭(sh)一只硕大的银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到了秋天,
2、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迹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B立身于风云变幻的世界上,我们遇事要独立思考,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C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听着南腔北调的叫卖,幸福感油然而生。D老子告戒人们“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如想成功,比别人更优秀,就要多在小事上下功夫,成功靠的是点滴的积累。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复兴中国梦”的号角已经吹响,新时代、新要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B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C大雾笼罩的早晨,每一棵树都穿上朦胧的纱裙,
3、让我不由得想起影视剧中的仙女,轻歌曼舞,长袖轻拂。D人们常以柔情比水,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会怒不可遏。4下面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根据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的民歌,也是诗经的精华。B登勃朗峰出自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之手,代表作品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C“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表达见解。D马说宋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5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珍爱生
4、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用词不当,“增强”换为“增加”)B包钢三中的学生讨论并听取校长关于良好习惯的意见。(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C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前后矛盾,去掉“能否”)D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使我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成分残缺,去掉“经过”或“使”)6对石壕吏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这是一首叙事诗,通过作者的内心独白,直接抒情。B“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县吏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凄苦、可怜。C本诗中,作者在思想上是矛盾的,他歌颂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对战争给人民带来
5、的巨大灾难深感悲通。D“独与老翁别”含蓄的写出诗人的感受,表达了他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7名著阅读。(2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主人公保尔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身上哪些品质感染了你,请结合书中具体内容说说。_8默写(请用正楷字规范书写)。(10分)(1)挥手自兹去,_。(李白送友人)(2)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3)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气蒸云梦泽,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5)_,骈死于槽枥之间。(韩愈马说)(6)万籁此都寂,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7)卖炭翁中,“_,_”两句刻画了卖炭翁极度反常的矛盾心理,真实地反映了他的悲惨境遇。
6、(8)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_,_”的呼喊。二、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2题(8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
7、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1)悉如外人( ) (2)不独子其子(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_11理解文义,用原文词语填空。(2分)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_。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12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的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2
8、分)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10分)燕子筑窝春天里,我家来了一对燕子,妈妈说,它们是夫妻,要在我家过日子,养孩子。堂屋里的屋梁上,已有两个燕窝,住着两对燕子,它们是去年就住下的老夫妻了。一到春天,它们又从南方返回来了。我当时不太懂南方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非要跑那么远去南方。爹爹说,南方暖和,北方冷。燕子冬天去南方过冬,到春天又返回我们这里。爹爹说,来我们家的燕子,无论新的老的,都是我们的亲戚,我们要爱惜。新来的这对燕子,发现堂屋已有燕子居住,就在门外的屋檐下筑窝。它们一趟趟从
9、田野里衔来湿泥,泥里还带着一些枯叶和细碎草秸。爹爹说,泥里带点草秸,才容易黏合,修的房子才凝固得结实,娃娃你看,燕子没上过学没念过书,都这么聪明,你们学生娃可要好好学习哦。它们的工程进行得很不容易。因为没有施工图,常常要返工。有时,好像是地基铺得太宽,不符合紧凑、安全和保暖原理,它们就收紧了地基的尺寸重新施工。原来的地基就作废了;有时,好像房屋的弧度过于弯曲,不够流畅,不方便出入,不利于通风,也不符合建筑美学和以后新生儿的护理学。它们就倒悬着或斜倚着身子,伏在建筑工地上,一口口地啄啊斑啊抹啊,就像我们伏在课桌上一笔一画修改作业。连续好多天,燕子夫妻白天抓紧施工,晚上却不见了。它们晚上住哪里呢?
10、其实,堂屋的屋梁上,或我家的任何一间屋子,我们都是乐意接待它们过夜的。但是,燕子好像有自己的心事和处事的伦理,它们不愿打扰另外两对年长的燕子,也不愿意改变主人家的生活秩序。它们好像遵守着世代相传的道德禁忌:不能因为它们的到来,给春天添麻烦,给主人添麻烦。相反,它们要努力做到,因为它们的到来,春天欢喜,主人也欢喜。那么,它们晚上住哪里呢?春天的夜里,天气还是很冷的。那天黄昏,天下着小雨,它们衔完最后一趟泥,向我们亲热地打了几声招呼,又飞走了。我追着它们的身影,飞快地跑出去,跑向原野,我终于看见它们了。它们并肩依偎着歇在电线上,它们在冰凉的却汹涌着电流的电线上,在夜晚的寒风中,有时就在雨水里,它们
11、紧挨着羽毛相互取暖,露天过夜。吹拂着庄稼的夜风,狂野繁密的露珠和满天的星星,都见证了它们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品德和坚贞的爱情。我急忙回到家里,在门前菜地里挖了些湿泥,准备搭起梯子,帮助燕子筑果,让它们尽早住进新窝。爹爹说:你娃真傻呀,燕子做的活你娃能做吗?鲁班能修宫殿,也修不了一个燕窝的。喜鹊窝只有喜鹊会修,蜂离只有蜂儿会修,燕窝只有燕子会修。人家燕子筑窝,心里是揣着一张祖传的图纸的。你心里有那张图纸吗?爹的话我信。爹会一些简单的木工,他知道心里有一张图纸是多么重要。我觉得对不起燕子,在它们艰辛的时光。在这个泥泞的春天里,竟不能为它们帮一点忙,为春天帮一点忙。亲眼看着一趟趟衔泥忙碌的燕子,看着燕
12、窝渐渐成型,我心里满含着同情和惭愧,也满含着对这小小生灵的情感、智慧、技艺的猜想和崇拜。它们的心里揣着怎样天长地久的心事?它们那儒雅的燕尾服后面,揣着怎样的图纸?(文/李汉蒙 选自散文集万物有情)13第段,亲眼看着一趟趟衔泥忙碌的燕子,看着燕窝渐渐成型,我心里满含着同情和惭愧。“我”为什么会产生同情和惭愧的心理感受?(2分)答:_14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3分)答:_15请黄析文章第段划线的句子。(3分)答:_16你从爸爸的话“鲁班能修宫殿,也修不了个燕窝的;喜鹊窝只有喜鹊会修,蜂窝只有蜂儿会修,燕窝只有燕子会修。人家燕子筑窝,心里是揣着一张祖传的图纸的。你心里有那张图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滁州西涧》|长春版 (共18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