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语文教案26月光曲 人教新课标.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26月光曲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 语文教案 26 月光曲 新课
- 资源描述:
-
1、26月光曲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实物和联想。3.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贝多芬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主要通过抓重点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感受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借助音乐,导入新课1.课件播放月光曲片段,导言:这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板书课文题目)2.课件出示贝多芬图像,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贝多芬的资料,教师相机补充。3.过渡: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贝多芬谱写这首钢琴曲的故事,齐读课文题目。二、自学课
2、文,梳理文章内容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学生分小组学习。(1)自学生字,圈画容易读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然后小组内交流,提醒同学读字音、写字形时注意的事项。(2)读准下面词语,联系上下文或者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3)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不理解的内容旁做标记。然后与同学交流质疑,同学能解决的,要认真倾听同学的想法。2.汇报交流。3.学生带着大屏幕上罗列的问题再次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做好批注。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小结:夜深人静,从茅屋里传出了断断续续的琴声,引起了贝多芬的注意。于是,他走进茅屋,看到弹琴的竟是个盲姑娘,他的心情非常激动,决定为盲姑娘弹一曲。一曲弹完,盲姑娘热情地
3、赞美他的弹奏,并且听出他就是贝多芬,这使他感到自己遇上了知音,他决定为盲姑娘再弹一曲。著名的月光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2.布置作业:请利用网络查找月光曲,闭目倾听,说一说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第二课时一、直接入课,整体感知1.板书课文题目,导言: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著名的钢琴奏鸣曲。2.引发交流: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请你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或者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3.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一起感受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吧!二、理清层次,概括内容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2
4、.引发质疑:课文为什么用“传说”呢?(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但从这传说中我们能感受到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3.讨论交流:请你默读课文,将课文分成两个部分,并尝试说一说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要交代了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详细记述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三、深入学文,体会情感(一)贝多芬弹奏第一首曲子。1.指名朗读贝多芬弹奏第一首曲子的部分,引发想象:根据故事的发展,莱茵河边上的小镇上除了一轮明月、莱茵河、小路、在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外,还应该有什么?2.小结:这儿离热闹的地方比较远,
5、又给人美的感觉,这样的环境就叫“幽静”。我们可以说“这儿多么幽静啊”,可以说这儿的小路是“幽静的小路”。3.说话训练: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他听到从一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你猜贝多芬走在这僻静的小镇上,听到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贝多芬听到了,他想。4.过渡:贝多芬正是这样想的。所以他走近茅屋,后来还走进了茅屋。5.思考交流: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呢?(他听到了一个姑娘和一个男人的对话后,走进了茅屋。)6.学生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对话,并根据对话的内容,加上适当的提示语,想象他们说话的神情、语气。7.教师相机采访扮演姑娘的同学:你的这句话真的是随便说的吗?如果不是,那你为什么说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