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卷新人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学年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 单元 检测 新人
- 资源描述:
-
1、第六单元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4分)(1)徙于南冥( )(2)请循其本( )(3)教学相长( )(4)尽粟一石( )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宫使驱将惜不得(爱惜)B.执策而临之(面对)C.不独亲其亲(以为亲)D.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是这样)3.下面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系向牛头充炭直C.选贤与能,讲信修睦D.骈死于槽枥之间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策之不以其道B.只辱于奴隶人之手C.子非鱼,安知鱼
2、之乐D.居天下之广居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故/外户/而不闭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D.伐薪烧炭/南山中6.按要求默写相关古诗文名句。(5分)(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2)是故谋闭而不兴, ,故外户而不闭。(3)呜呼!其真无马邪? !(4)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两句诗“ , ”表达了“居者有其屋”的美好愿望。(5)白居易的卖炭翁中体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 ”。二、名著阅读(2分)7.阅读文字,完成问题。艰苦的童年,不像莫扎特般享受过家庭的温情。一开始,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
3、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作神童一般炫耀。四岁时,他就被整天地钉在扬琴前面,或者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里,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选文中的“他”是罗曼罗兰 中的 (人名)。三、综合性学习(3分)8.班级开展“和谐班级”的活动,请你协助,搞好相关活动。(1)为营造活动气氛,请选出一条名言作为本次活动的标语,写在下面的方格内。(1分) (2)你的同桌小明上历史课时看课外书,老师及时发现并制止了他。之后,小明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对此你将如何劝说?(2分) 四、阅读理解(35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 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
4、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9.诗中画线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10.选出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 )(3分)A.全诗语言朴实、准确,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B.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
5、C.当秋雨来临,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12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选
6、自孟涂文集)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教然后知困( )(3)非问无以广识( )(4)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学学半。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13.根据选文【甲】【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4分)选文【甲】论述了 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 的关系。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甲】文: 。【乙】文: 。(三)(2017上海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7分)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
7、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1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1)留以为梁( )(2)乃尽湿之( )15.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16.文中
8、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第一件: 。第二件: 。(四)(2017北京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1分)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出自吕氏春秋诚廉,意思是说:石头可以被碾碎,但不能改变它坚硬的本质;丹砂可以被磨细,但不能改变它赤红的本色。对于中华儿女来说,名节操守不容玷污,理想志向不可动摇,就如同石之坚、丹之赤一样不可改变。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名节操守和理想志向,认为这是人的“正性”。大雪压枝,不改四季青葱的本色,是松柏的品节;狂风席卷,不改九天翱翔的征程,是鲲鹏的志向。古人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认为天地之间
9、,虽然品物万殊,但皆有其正性。人的正性就是“人间正气”。古往今来,凡立身高洁、守志坚决之人,皆能为保持品节而坚贞不屈,为固守信念而视死如归,文天祥便是典范。南宋末年,文天祥临危受命,率军抗敌,兵败被俘,不受威逼利诱,至死不屈。“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是文天祥忠贞不渝品质的表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他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真实写照。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爬雪山,过草地,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在高原寒、炊断粮、风餐露宿的条件下,在面对围追堵截、伤亡巨大的情况下,若没有坚韧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若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