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类型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微案三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215965
  • 上传时间:2025-11-15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218.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微案三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WORD版含答案 2019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题 七古 诗歌 鉴赏 微案三 古代 技巧 WORD 答案
    资源描述:

    1、微案三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古代诗歌的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包括各种抒情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的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微点突破一诗歌技巧抒情方式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人物或事物的爱憎情感。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1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

    2、物抒发感情的方式。包括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等方面,尤其要注意“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其目的是让“哀情”更悲。2托物言志:也叫咏物抒怀。借助自然界中某一物象所具有的特征,来表现作者的某种志向或情感。3用典抒情:剪接典型故事,借助典故来抒发情感,来讽喻时政。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商隐的锦瑟。4借古讽今:也称作咏史怀古诗。借助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来隐喻、规劝当朝。“借古”是手段,“讽今”是目的。 例题阅读下面唐诗,从写作技巧方面简析三四两句的艺术效果。(4分)过三闾庙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松风起,萧萧枫树林。答:剖析三、四句写三闾庙周围景色,点明季节是“松风起”的深秋,时间是“

    3、日暮”,景色是“枫树林”,再加上“萧萧”这一象声叠词的运用,更觉幽怨不尽,情伤无限。答案三、四两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2分)通过“日暮松风”“萧萧枫林”等意象渲染出凄怨悲凉的意境氛围,烘托出屈子之怨的深重,从而突出了“怨”的主题。(2分)技法透视针对练习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答案前六句借景抒情,后两句直抒胸臆。尾联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报国无门的思想感情。解析前六句重写夜景,有“月”“露”“星”“萤”“

    4、鸟”等景,借景抒情;后两句以“空悲”直接抒情,表达忧国忧民之情。2(2017吉林实验中学九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问题。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辛弃疾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归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注辛弃疾渴望能够收复中原,展露才干,却遭奸臣谗害,被贬如今的江西上饶铅山云烟畔。(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两句,词人把官场比作“臭腐场”,拿“酒偏香”与之对比,表达了对腐败官场的厌恶之情。B“掩鼻”就是捂住鼻子,一个“掩”字充分地展示了词人自己品格的高洁和对丑恶的

    5、厌恶;酒之所以“偏香”,是因为酒能解忧。C“自从归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是说自己隐退田园后,不再过问世事,以歌舞自娱,寄寓了词人对现实失望后的解脱心情。D“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中,一说“老伴”指朋友。写词人与朋友共赏秋色,菊花却未开放,词人借此暗喻人间已很难遇见品如菊花的君子。E词题是“寻菊花”,却没有写“寻”,上阕写人间臭腐,下阕写菊点到而已,写法不合常规,在于词人意不在菊,而是借题发挥。答案CD解析C词人隐退田园后以诗酒自娱,并没有不问世事,从词人对官场的讽刺来看,词人还是很关心时事的,所以,也就不存在“解脱”一说。D.“暗喻人间已很难遇见品如菊花的君子”错误,词人赞美了

    6、菊花,没有说“品如菊花的君子”少。(2)“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是如何抒发感情的?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答:答案这一句通过联想,写菊花的开放还要等到秋风严霜后,含蓄地赞美了菊花不趋炎附势而傲霜凌寒的品格。解析题干中的“如何抒发感情”要求回答抒发情感的方式。句子意思是说,菊花的开放还得等待刮一阵秋风,落一夜严霜。作者是通过联想来抒发情感,表达的是对菊花不畏严寒的赞美。微点突破二诗歌技巧描写手法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描写从对象上看主要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要求选取典型景物,讲究描写角度,这些角度有:时间角度,如晨昏、冬夏、古今

    7、等;空间角度,如远与近、内与外、高与低等;感觉角度,如视觉与听觉结合(视听结合)、味觉与触觉等。讲究手法,这些手法有: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对比衬托等。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及环境描写和侧面描写等。例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山园小梅二首(其一)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分析本诗写梅花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6分)答:剖析题干中的问题指向很明确描写手法,所以根据诗文对“梅”的描写的诗句分析,主要有正面

    8、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即可。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首联与颔联是正面描写。首联直写梅花在“众芳摇落”时节仍能在园中独自傲然盛放,展现妍丽;颔联中“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从正面分别描写出梅花横斜交错、摇曳动人的姿态、神韵及其独有的清淡怡人的幽香。(2分)颈联与尾联是侧面烘托。颈联写“霜禽”与“粉蝶”受梅花的吸引,侧面烘托梅花的美好形象;尾联从诗人抒情的角度,烘托梅花品格:说只有诗人的低吟品赏才可以与梅花的品格相般配,是容不得世俗的“檀板与金樽”(歌舞饮宴)染杂其间的。(2分)全诗正侧结合,使梅花的美好形象更加丰满,突出了梅花高雅、高洁的品格;充分地抒发了诗人对梅

    9、花的喜爱之情。(2分)技法透视针对练习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诗歌后两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答案运用动静结合手法: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静一动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解析第三句描写白鹭蜷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地栖息在沙滩上,看上去是那样安恬,突出了静态之美;第四句写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跃起一条大鱼,发出“拨剌”的声音,打破了夜的静谧,这一动一静相反相生,互相映衬,逼真而传神。4(2017湖南师大附中模拟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完成问题。

    10、苏武庙唐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句“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苏武在异域度过漫长岁月,骤见汉朝使者时,强烈复杂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B颔联像两幅图画:一幅是望雁思归图,表现了苏武在胡地对祖国的思念;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展现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

    11、活。C颈联写苏武在匈奴时与出使时的人事变换,流露出恍如隔世的感慨。“非甲帐”意指不是武帝时的甲帐,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D颈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调整时空顺序,“化板滞为跳脱”,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诗的动荡离合之美。E尾联运用多种手法:借喻,用“茂陵”喻指去世的汉武帝;化用,“逝川”是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化用而出。答案CE解析C“在匈奴时”错误,应为“从匈奴回国时”。E.“借喻”错误,应为“借代”。(2)诗题为“苏武庙”,但诗中实写苏武庙的文字并不多,而是大量运用虚写来呈现内容。请问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答案好处:大量运用虚写,通过想象,形

    12、象生动地展现了苏武出使时英气勃发的情景,苏武被扣留匈奴牧羊、思归的凄凉痛苦生活,以及回到汉朝后物非人也非、恍若隔世的感慨,以及对汉武帝的无限追思。(答出任两点即可。若是总说“把苏武不同时期的生活面貌以及心理动态描绘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神”,也可。)塑造了一个爱国忠君、富有高尚民族气节的汉臣形象。思想情感:抒发了作者对苏武的崇敬赞美之情。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作者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坚贞不屈,也是顺应时代的需要。(意思对即可)解析要结合“虚写”的作用进行分析,如“留下空白,让读者从虚中想象实,从实中体会虚,激发想象,增强吸引力;有虚有实,虚实结合,丰富内容,充满想象,增强表现力”等,解答时要结

    13、合诗句具体内容,要突出苏武的形象特点或苏武的经历。分析情感时既要结合诗歌中人物的品质,还要结合作者所处的年代晚唐的特点。在诗歌中提及这样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人物,自然抒发了赞美之情,进而抒发歌颂不屈品格的情感。微点突破三诗歌技巧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表现手法可以理解为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重点考查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衬托、象征、渲染、用典等。例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青玉案宋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注贺铸:为人耿直,才兼文武,可惜官职低微

    14、。此词作于作者晚年退居苏州时。凌波:形容女子轻盈的步态。蘅皋:长满杜蘅的沼泽地。“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答:剖析结句的比喻正是来渲染“闲愁”的,正是因为“闲”,所以才漫无目的、缥缥缈缈,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具体、有形的比喻才可以比拟。答案这里运用了渲染的手法,(3分)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闲愁之浓、之深。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3分)技法透视1常见题型(1)诗词中运用

    15、某一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感?(2)这首诗在叙事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这首诗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情感的?2依据题干赏表现手法规范审题:(1)明确题干的考查方向。(2)看准题目设问的角度。(3)选择恰当的术语答题。注意事项:(1)树立术语意识,能够根据题干选择正确的术语答题。(2)培养文本意识,在运用术语时能够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答题模式:针对练习5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醉落魄咏鹰陈维崧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堵:座。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轩举:意气飞扬。这首词的上片

    16、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答:答案运用了衬托手法。这首词上片并非全部直接写鹰,而是写寒山、大地、秋空,为鹰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场所。显然作者在这里用了衬托的手法,以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衬托鹰勇猛无畏、志存高远的形象。解析上片中基本未正面呈现鹰。写“寒山”“秋空”等景象,展现鹰的活动场所,从而很好地衬托其勇猛、志高的形象。微点突破四诗歌技巧修辞手法例题(2016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

    17、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答:剖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三句,着重写了“朔风”陡至之后,作者看到的漫天风雪的情形,作者将风雪拟人化,用“争”字,表现风雪的猛烈,用“鏖战”表现风雪的雄劲,用“缴缠”表现风雪的桀骜。这三句运用排比,增强气势,逐步加深对环境的烘托作用。漫天风雪,难分难解,景象开阔,风格豪迈。答案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

    18、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技法透视1常见题型(1)分析某句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2)结合诗句说明某一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3)某句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赏析。2依据套路赏修辞手法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双关、借代、通感、顶针等,高考一般要求辨析手法并分析其表情达意的效果。规范审题:(1)审准题干要求鉴赏的是修辞手法还是其他表达技巧,是一种还是多种。(2)看诗句中具体运用的情况和表达效果。注意事项:(1)掌握常见修辞的种类和特点,了解其表达效果。(2)准确捕捉诗句中的修辞手法。(3)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和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

    19、果作答。答题模式:针对练习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水调歌头台城游宋贺铸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云观登临清夏,璧月流连长夜,吟醉送年华。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注台城:本系东吴后苑城,东晋成帝改为新宫,遂成宫城,历宋、齐、梁、陈,皆为台省(中央政府)及宫殿所在地。两句:陈后主宫中宴会,常先令八妇人襞彩笺作诗。君臣酣饮,常通宵达旦。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词的上片进行赏析。答:答案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从“台城游冶”到“吟醉送年华”用生动的史实铺叙六朝最后

    20、一位君主陈叔宝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最后两句与前面的诗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以“回首”二字,由繁华陡折至败亡,以“却羡”二字,漫画似的勾勒出被隋兵攻破金陵,陈后主走投无路,最后连井中蛙也做不得的悲惨结局,表达了词人对这些群丑的愤怒与鄙弃。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修辞手法的能力。上片主要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解答本题时,要将对比的双方分析清楚,还要分析表达效果。微点突破五诗歌技巧结构技巧1开门见山无论说理或叙事,不拐弯抹角,开端即直截了当地切入主题,这就是开门见山。2伏笔照应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与前面呼应。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21、。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始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后面又写到“一尊还酹江月”,从大江始,又以大江结,前后呼应。3先景后情情与景分别咏写,贵在层次分明,层层递进。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此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第一句写山中所闻,第二句写水上所见,第三句紧承第一句“风急”,第四句紧承第二句“渚清”,第五、六句写登高所感,第七句承第五句“作客”,第八句承第六句“多病”,结构非常严谨。4画龙点睛即在文章关键处加上一两句精辟的话,点明主旨,使全篇的

    22、用意都显露出来的写法;点睛之笔常用在诗词的结尾,这种方法又常常称为“卒章显志”。这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写法。5起承转合起承转合是古典诗词写作上的一种技巧。一般指对绝句的四句、律诗的四联在写作上的要求。所谓“起”,即开头(绝句的第一句,律诗的开头两句,以下类推);“承”即紧承上句(联)的诗意,进一步描写或铺陈,要承接得自然、紧密;“转”即意思的递进或转折,是指诗的内容宕开一笔,使诗的内容更加丰富或境界更加开阔;“合”则是对全诗的“收束”,要对前面的描写起到收束作用,要“收”得有力,并传达出诗的思想感情,一般要在此句(联)点出诗意或主题。在把握古诗词的结构特点时,我们必须关注诗词中的标志性语句。如

    23、在以时间或空间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那些表示时间转移或空间转移的词语、句子;在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注意卒章显志,注意寻找结尾那些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如虞世南蝉最后两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就是主旨句。例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离情李清照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注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全词以“愁”字贯穿始终,请说说这首词的构思脉络。(4分)答:剖析分析构思脉络,必须明确诗歌层次。“暖雨晴风”至“觉春心动”为

    24、第一层次;“谁与共”引出第二层次,描写了“试夹衫”“枕损”“剪灯花”连续的几个生活细节;最后两句为第三层次,依此,弄清脉络。答案首先由春景落笔,引出愁情;(2分)接着通过几个典型的生活细节,多侧面地刻画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愁情;(1分)最后直抒愁情,并在剪弄灯花的动作中结束全词。(1分)技法透视1常见题型(1)分析诗歌在结构方面的技巧。(2)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分析。(3)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4)这首诗结尾一句运用了什么技巧?请简要分析。2答题思路(1)积累有关结构技巧的鉴赏知识。古代诗歌,通常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前面的景物为后面的议论或抒情作铺垫,而后

    25、面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情感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来阐发的。此外,我们还应特别注意诗歌常见的结构技巧,如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画龙点睛、过渡、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2)理解诗意,定位技巧。如果考查开篇句的作用,则为开门见山、总领全诗、为后面的诗句作铺垫等。如果考查中间诗句的作用,一般是过渡或承上启下。如果考查结尾诗句的作用,一般是画龙点睛、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如果考查全篇的构思特点,一般是层层深入或一字贯穿。(3)分析表达效果,并规范作答。3答题模板第一步:明技巧。就是明确结构技巧。第二步:析运用。联系诗句分析这种结构技巧的具体运用情况。第三步:说效果。分析这种结构技巧

    26、的艺术效果。针对练习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暮春赵长卿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注词人是宋朝宗室,“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最后定居临安一带。词尾以景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词内容进行分析。答:答案词人设想自己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敲打着船篷的雨声,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潆潆,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词人借想象之景写出心境的凄凉和心中欲去而流连、不去更思归的复杂情绪。词的最后以景作结,寄情于景,使词意含蓄隽永,意犹未尽,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解析以景结情的效果,一般从寄情于景,耐人回味,渲染情境,含蓄委婉等方面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微案三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 WORD版含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15965.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小学语文:《小鹰学飞》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小鹰学飞》说课稿.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5 文学文化常识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5 文学文化常识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4 综合性实践活动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4 综合性实践活动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小河与青草》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小河与青草》说课稿.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3 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3 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小母鸡种稻子》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小母鸡种稻子》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小山泉的心愿》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小山泉的心愿》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小小的船》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小小的船》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四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四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小小的船》教学设计.doc小学语文:《小小的船》教学设计.doc
  • 小学语文:《小儿垂钓》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小儿垂钓》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寓言二则》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寓言二则》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家》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家》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守株待兔》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守株待兔》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学弈》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学弈》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孔子游春》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孔子游春》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一 汉字与书法鉴赏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一 汉字与书法鉴赏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口语交际辩论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口语交际辩论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写作修改润色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写作修改润色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说课稿.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无言之美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无言之美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地球清洁工》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地球清洁工》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短文两篇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短文两篇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喜爱音乐的白鲸》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喜爱音乐的白鲸》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唯一的听众》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唯一的听众》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咏鹅》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咏鹅》课堂实录.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