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中大附中三水实验中学高三语文复习课件:文言虚词.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佛山市 附中 三水 实验 中学 语文 复习 课件 文言 虚词
- 资源描述:
-
1、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学科网副词(定)主状 谓(定)宾介词+宾语2、动词(名作动,形作动)4、宾语前置:主(标志性词语)(宾)谓语例:古之人不余欺也。5、状语后置:主语谓语介宾结构 例:月出于东山之上6、定语后置:主谓宾(定语)例:蚓无爪牙之利1、名词作状语介宾结构作状语3、省略成分语法位置高考考试说明规定: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近几年高考文言虚词的考查形式1、选择题,有四个选项,每个选项由两句话组成,都出自阅读文段,要求选出选项中虚词的意义(解释义)和用法(词语的词性)不相同的一项。
2、2、文言文翻译题中有时也涉及到虚词的考查。学科网虚词用法归类一、介词:二、连词:三、副词:四、助词:五、代词:六、动词:一、介词:乎、为、以、因、于、与、二、连词:而、其、且、若、以、则、三、副词:何、乃、其、且、因、则、四、助词:所、语气助词:焉、也、者、之五、代词:而、乃、其、若、焉、者、之六、动词:与、以、之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一、位置推断法13句“之”在动词后,作代词;4句“之”处于“所”后,组成“所字结构”,“之”作动词;5句“之”处于“广陵”前,作动词。1.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2.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4.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5.送孟浩然之广陵6.孤
3、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7.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8.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10.顷之,烟炎张天1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处于主谓短语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处于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处于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宾语前置的标志在时间副词后,为音节助词除了“之”以外,“乎”、“焉”、“与”、“夫”等词也都适合用“位置推断法”来分析它们的用法。如: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3.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促织)“夫”处于句首,一般为发语词;用在句中且在动词的后面,一般是指示代词,译成“那”;用在句末,常是语气词。二、删除
4、观察法分析下面各句中的“其”字:1.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3.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4.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13句中“其”处于动词后宾语的位置,应为代词,不能删去。第4句“其”字若删去,则改变了原意,它也为代词。58句“其”可以删去,它是协助表达语气的副词。根据语气的不同,58句分别是:表示命令的语气、加强反问的语气(“难道”)、加强反问语气、表示委婉商量的语气。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快判断它的词性。“而”“焉”“者”也可用这种方法。5.尔其无忘乃父之志6.欲加之罪,其无辞乎?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8.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三、搭配分析法:从虚词的搭
5、配对象去判别它的词性。分析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2.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3.以至晋鄙军之日北向自刭4.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这四句中的“以”所搭配的对象都是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它们构成短语修饰后面的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原因、时间、凭借等,可知“以”为介词。5.杀之以应陈涉6.昔秦穆公不听蹇叔之言,以败其师7.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8.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9.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58句中,“以”搭配的对象是动词或动宾短语,可以断定“以”不是介词,而是连词,根据全句的意思可以推断它们应该分别是表示目的、结果、目的、修饰的连词
6、。第9句“以”字前后和形容词搭配,是并列连词。再如“所”字:与动词连用,常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与“以”连用,表示原因和凭借;与“为”连用,常表示被动;单用,常是名词“处所”。四、语境推断法: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2.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3.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1.兼词“于此”,“兴焉”即“从那里兴起”;2.代词,代文章,“得焉”即“能够看到它”;3.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的语气,为疑问代词“何、哪里”;4.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词。五、对应分析法
7、: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4.噫吁嘻,危乎高哉(蜀道难)一、位置推断法二、删除观察法三、搭配分析法四、语境推断法五、对应分析法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高考语文复习第一轮文言文之虚词练习根据语法位置判断下列词语的用法1、吾尝疑乎是。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4、(张)负随平至其家,家乃负郭穷巷,以弊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5、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
8、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6、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为老妾语陵,谨事汉王。汉王,长者也,无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7、广陵人召平於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8、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9、於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项梁渡淮,黥布、蒲将军亦以兵属焉。10、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11、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12、负随平至其家,家乃负郭穷巷,以弊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13、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14、陈平乃夜出女子二千人荥阳城东门,
9、楚因击之,陈平乃与汉王从城西门夜出去。15、乃遣使报汉,因请立张耳为赵王,以镇抚其国。汉王许之,乃立张耳为赵王。16、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17、令将军薛欧、王吸出武关,因王陵兵南阳,以迎太公、吕后于沛。18、乃取汉王父母妻子于沛,置之军中以为质。19、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20、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21、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22、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於临济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