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1语用 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含解析20191225173.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1语用 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含解析20191225173 2020 年高 语文 二轮 复习 第一 部分 语用 文言文 阅读 练习 解析 20191225173
- 资源描述:
-
1、1语用默写文言文阅读(限时:30分钟满分:4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世界科技发展史上,曾经有一道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确实,元明以前,华夏大地在科技和经济很多都领先于世界。但是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中国的科技或经济纷纷落伍了。这其中的原因何在?比较近代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表面上是地理位置的更替,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由弱向强的转移,是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英国是工业革命的。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
2、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德国的迅速崛起,要归功于德国哲学思想的活跃以及宗教改革以后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方面政策措施的实施,归功于学校教育方面的创新,归功于将大学专业教学与专业研究结合起来,促使大批的青年人才直接参与科学前沿的探索活动,促成了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因素的长期积累。这种新型模式催生了现代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为科研和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先河。现在的世界科技和经济“超级大国”美国,也是通过文化创新后来居上的。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区域机制发祥地开垦B领域机制发源地开辟C区域机理发祥地开垦D领域机理发源地开辟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
3、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1)区域:指土地的界线。领域:意识形态或社会活动的范围。这里是“科技和经济”,所以第一空选“领域”。(2)机理:事物变化的道理。机制:此处指一个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机理”显然不合语境,且前面有“体制”,所以第二空选“机制”。(3)发源地:河流开始流出的地方;借指事物发端、起源的所在。发祥地: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现用来指民族、文化等起源的地方。结合语境,第三空选“发源地”。(4)开垦:把荒地开辟成可以种植的土地;指开创某种事物。“开辟”
4、强调从无到有地打通、创建,比如说开辟航线。后面有“先河”,所以第四空选“开辟”。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但是到了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中国的科技和经济纷纷落伍了。B但是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中国的科技和经济纷纷落伍了。C但是到了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中国的科技或经济纷纷落伍了。D但是到了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崛起和工业的突破,中国的科技和经济纷纷落伍了。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项,成分残缺,“近代”前缺了介词“到了”;C项,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由“纷纷”可知,“或”应改为“
5、和”;D项,搭配不当,正确搭配是“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18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德国转到美国,再到英国。B18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德国转到英国,再到美国。C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18世纪以来,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D18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第二段讲述的是近代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可发现,18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的转移顺序就是从英国到德国再到美国,排除A、B两项。“18世纪以来”承接上文“近代”,最好放在句首,排除C
6、项。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中国人最早发明了伞。“伞”始用于何时,。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可以收拢的“伞”出现以前,伞最初的几种形式,如盖、笠、簦等在先秦乃至更古时就已经出现了,远早于文献里的记载。早期可收拢的伞多为丝帛制作,因为价格昂贵,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权力与身份,。到了南北朝时期,油纸伞诞生,而“伞”这个字也终于被造出来了,写作“傘”。如果代表某个事物的文字已经产生,说明该事物在社会上应广泛存在了。到了宋代,。这一点在北宋的清明上河图和南宋的斗茶图中均有所反映:前者画中有许多商贩在大遮阳伞下做买卖,集市上
7、有行人手中拿着伞;后者所画的四人中就有三人随身携带着伞。答: 答案已经无法考证(确定)故寻常百姓难以买得起伞就(已经)非常普及了解析本题考查语意衔接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先看补写句子的位置,依据上下句内容的提示,从主语一致、时间逻辑等顺序、词语搭配、意境氛围是否一致等角度思考答案。依据“但可以确定的是”的转折关系可知,此空应是说“不能确定”,联系“伞始用于何时”可知,语意是说伞到底始用于何时的时间点已经无法确定,由此可推知此空的答案;依据“早期可收拢的伞多为丝帛制作,因为价格昂贵,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权力与身份”可知,当时的伞很贵,且是权力身份的象征,故此空可填“所以寻常百姓难以买得起”;依
8、据“前者画中有许多商贩在大遮阳伞下做买卖,集市上有行人手中拿着伞;后者所画的四人中就有三人随身携带着伞”可知,前后名画中都有很多人使用伞,说明伞的流行和普及,故此空可填“伞就(已经)非常普及了”。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2019年6月15日,上海启动“两网融合”工作。所谓两网融合,就是把城市环卫系统和再生资源系统两大体系有效衔接、融合发展。其中,建设再生资源集散中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座位于嘉定区马陆镇的集散中心,占地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是上海首座全品类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它于近日建成投运,每天可处置70吨再生资源,它将对
9、嘉定区全品类可回收物“兜底”回收处理。马陆再生资源集散中心站长杨龙斌介绍说,运到这里的垃圾被送到分拣车间,根据类别不同,会进入对应的操作间,由工作人员进行精细分类。“比如,废弃塑料瓶会去掉标签和瓶盖,再进行打包;废纸会分成硬板纸、报纸、书本等等,由全自动打包机进行压缩,放入堆垛区。”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唐家富表示,“两网融合”工作的持续推进,将有效促进垃圾分类后的减量化和资源化。答: 答案上海启动“两网融合”工作,并于嘉定区马陆镇建成上海首座全品类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将有效促进垃圾分类后的减量化和资源化。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材料第一句“2019年6月15日,上海启动
10、两网融合工作”提出事件:上海启动“两网融合”工作。第二、三句依据“所谓两网融合,就是”“其中”可知,在解释“两网融合”的内涵,并重点提及建设再生资源集散中心。第四句“这座位于嘉定区马陆镇的集散中心将对嘉定区全品类可回收物兜底回收处理”,写了建设再生资源集散中心的地点和作用;第五、六句,“马陆再生资源集散中心站长杨龙斌介绍说”“比如,废弃塑料瓶会放入堆垛区”,两句以负责人的话和举例废旧塑料瓶来写再生资源集散中心的工作开展。最后一句“两网融合工作的持续推进,将有效促进垃圾分类后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以副局长的话点评“两网融合”的作用。对以上材料进行筛选整合,即可得出答案。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1660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