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吉林省 乾安县 第七 中学 2016 2017 学年 一下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扫描 答案
- 资源描述:
-
1、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答案1.B 强加因果,前后两个分句不构成因果关系。2.B 表达绝对,君子“追求的不是物质和名利”,但不能说“从不”追求物质和名利。3.D. 范围扩大,“古今中外知识分子”不对,应为“中国知识分子”。4. D(D项“对变成坑洞的故乡柳的厌弃”有误,应该是对故乡柳遭遇的不平和哀婉。)5. 本文标题一语双关,“中国在我墙上”既指中国地图挂在墙上,也指故乡对“我”而言仅仅停留在墙上,可望而不可即(2分)。从行文思路上看,“中国在我墙上”贯穿全文,作者由看墙上的中国地图,引发出对于 “根”的追问,对“还乡”意义的理解,最终感慨“中国只是在我墙上”,引人思考。
2、(2分)更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却因物是人非而找不到心灵真正归宿的矛盾怅惘之情。(1分)6.形散:本文以上午看地图为原点,从全览中国地图、对各省的形状的判断到描绘自己多年来离乡背井的经历,从羡慕眼前的树到找不到中国树根,回不去中国,可以说作者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让文章的“形”显得分散(3分);神不散:所有的描写内容都离不开作者缠绵又复杂的乡愁,离不开海外游子对家园的深深眷恋这个主题,所以全文主旨鲜明,“神”集中而不“散”(3分)。(意思对即可)7A (B项,“忧虑和绝望”错,原文只是表达忧虑,没有绝望的意思;C项,“海飞认为我们与世界儿童文学强国相比依然有差距”错,原文没有说是海飞的观点
3、;D项,“会一飞冲天”错,原文是“很有可能就会一飞冲天”。 )8CE (A项,“打破了人们心中的中国童书比不上外国童书的固有印象”错。材料一说“这个固有印象可能已经被打破了”;B项,“也进一步论证了他对中国文学的判断。”错,材料一说“中国最好的儿童文学就是世界水平的儿童文学”是曹文轩“多年来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判断”;D项,“黄金时代”是过去十年,而且材料四说“非专业的想来捞一票,更大的可能是铩羽而归”。)9利用曹文轩获奖的契机,扩大中国儿童文学在世界上的影响,引导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重视儿童文学作品的题材和内容的选择。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作家要少一些功利之心,静下心来搞好创作。让
4、作品回归文学和艺术,增强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出版社要提高社会责任意识,确保作品质量。争取多出精品。重视儿童文学的发展。鼓励更多的优秀作家从事儿童文学创作。进一步规范童书市场,既要尊重市场规律,又要避免急功近利的无序竞争,引导童书市场良性发展。(每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5点即可满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10. D(原文标点: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11A(表只能用于官吏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12B(“他劝说贺拔胜按兵不动,私下与梁国通好”错,原文只是说卢柔给贺拔胜提供了上中下三种策略。)13(1)他
5、性格聪明机敏,喜爱学习,不到二十岁,懂得撰写文章。(得分点:弱冠、解、属文各1分,句意2分)(2)后来卢柔与贺拔胜一起返回,走到襄阳,齐神武帝害怕贺拔胜从西进入,派遣侯景率领轻锐的骑兵拦截他。(得分点:还、遣、邀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卢柔字子刚。幼年时父母去世,被叔母收养,叔母抚养看待他比亲生儿子还好。卢柔尽心孝顺叔母,也同自己的母亲一样。宗族的人都感叹看重他。他性格聪明机敏,喜爱学习,不到二十岁,懂得撰写文章。司徒、临淮王无或见到他而器重他,把女儿嫁给他。等到魏孝武与齐神武有嫌怨,下诏令贺拔胜担任荆州刺史,卢柔认为可趁此建立功业,于是跟随贺拔胜到荆州去。让卢柔任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1959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新学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百家: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第三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课件(人教版选修)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