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1-2 齐桓晋文之事课时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下册.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1-2 齐桓晋文之事课时作业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下册 2020 2021 学年 新教材 高中语文 第一 单元 齐桓晋文 课时 作业 解析 部编版 必修 下册
- 资源描述:
-
1、齐桓晋文之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道德勇气是人类过道德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道德勇气要求人类具有维护和践行道德的坚强意志力。如果一个人缺乏必要的道德勇气,(),并且具有向善求善的道德情感,他也不可能勇敢地趋善避恶。缺乏道德勇气的人会在他们面对善恶选择问题的时候保持沉默。一旦这种行为变成一种习惯行为,他们就是患上了道德失语症。道德勇气是人类修炼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人类是否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意德”是人类基于他们的坚强道德意志力而形成的一种德性。拥有意德的人善恶分明,_,勇于捍卫善的尊严,敢于贬抑恶的存在价值,他们身上有一股_。纵然是在善恶进行激烈博弈或尖锐斗争的语境下,他
2、们依然能够_,大义凛然地挺善抑恶。如果全社会的人普遍缺乏道德勇气,挺善抑恶就难以_,善恶不分则必然成为一种常态,社会道德风尚也不可能令人满意。道德勇气不足是一些人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上不愿意或不敢发表意见的根源,也是他们患道德失语症的根源。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A虽然他知道辨别善恶的重要性B纵然他知道辨别善恶的重要性C虽然他知道鉴别善恶的重要性D纵然他知道鉴别善恶的重要性解析:“虽然”常与“但是”连用,表示转折关系;“纵然”表假设关系。“辨别”是指对不同的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鉴别”是指分辨一些事物的真假好坏,多用于古物的鉴定。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
3、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A道德勇气是人类培养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人类是否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B道德勇气是人类修炼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衡量人类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C道德勇气是衡量人类是否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类修炼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表现。D道德勇气是衡量人类是否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类修炼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解析:根据横线后面的“意德是”,“意德”应该出现在句子的后半部分,由此可以排除C、D两项。“衡量”后用“是否具有”最为恰当,最终确定答案为A项。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C)A义无反顾无私无畏毛遂自荐蔚然成风B疾恶
4、如仇无私无畏挺身而出风靡一时C疾恶如仇浩然正气挺身而出蔚然成风D义无反顾浩然正气毛遂自荐风靡一时解析:“疾恶如仇”,指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义无反顾”,指为合乎道义的事情而勇往直前,决不回头。“浩然正气”,指正大刚直的气节;“无私无畏”,没有私心,无所畏惧,只能充当谓语、定语,不能充当宾语。“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挺身而出”,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多指好的);“风靡一时”,形容一种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流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
5、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
6、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谓也。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曰:“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既学而归,孟母方绩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021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课件新人教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