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高一上册6.21《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 (共42张PPT).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群英会蒋干中计
- 资源描述:
-
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明杨慎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学生,两人曾共同从事创作。他著有十七种通俗演义,代表作三国演义,最早版本为明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历史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杰出的长篇历史小说,也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巨著。这部小说尊重史实,又带有传奇色彩。以史料为基本依据,但又不拘泥于史料,而是按照历史生活的本质,进行精炼的概
2、括和合理的虚构,既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又体现了艺术的真实。小说善于描写大大小小的战争。总计有四十余次交战,千变万化,摇曳多姿,注重写出战争的复杂性、多样性、特殊性。这部小说还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善于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不同的故事情节,反复渲染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则是这部小说的语言风格。本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是赤壁之战的著名片断。在此之前,曹操大军南下,刘琮投降,曹操得了荆州,气焰很盛,准备顺江东下。东吴孙权经过一阵犹豫之后,接受了诸葛亮的劝说和内部主战派的主张,决定联合刘备抗击曹操。曹操的青州、徐州之兵不习水战,顺江东下要依靠荆州水军。荆州降
3、将蔡瑁、张允“深得水军之妙”,被曹操任命为水军都督。周瑜为了要打败曹操,决心用反间计除掉蔡、张两人。曹操手下的蒋干盲目自信,以为可以凭交情去劝说周瑜降曹,结果送上门去充当了周瑜实行反间计的助手。复述故事1234一、整体阅读,概括情节整体阅读,按照小说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顺序概括小说情节。周瑜毁曹操书斩了来使,初战告捷后,夜窥曹军水寨,下决心除掉蔡瑁、张允。此时蒋干请命说降,周瑜定计,接着大会群英,巧设妙计,引诱蒋干进入圈套,蒋干偷盗书信,并坚信书信内容属实。蒋干回报,曹操中计,误杀蔡张二人。最后反间计成功,周瑜大喜。情节()毁书斩使()挫败曹军()暗窥曹寨()定反间计()款待蒋
4、干()舞剑作歌()施反间计()细作来报思考:从题目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1、蒋干是谁?2、“中计”指中谁的计?3、“计”指什么计谋?4、计谋的目的是什么?5、设此计的原因呢?6、周瑜怎么知道的呢?7、计谋的结果呢?1、曹操帐下幕宾。2、周瑜的计。3、反间计。4、杀蔡、张二人。5、二人“深得水军之妙”6、亲往探寨。7、曹操误杀此二人。一(1-3)开端周瑜决定除掉蔡瑁、张允。二(4-8)发展高潮周瑜巧施反间计,蒋干中计。三(9-10)结局尾声曹操杀蔡、张二人,周瑜计成。文章结构巧施反间计周瑜定计制止说降 入帐共寝蒋干中计蒋干来访大会群英蒋干上钩决定除掉蔡张二人起因曹操中计周瑜计成结果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 尾声思考:周瑜用了什么方法除去蔡瑁和张允的?全文的主线是什么?明确:使的是借刀杀人反间计。诱骗蒋干盗书,离间蔡、张与曹操的关系,借曹操之手除掉蔡张二人。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分析课文第一部分(1-3):周瑜决定除掉蔡瑁、张允。1、能用几个字概括第1段内容吗?周瑜为什么要这样做?明确:毁书斩使。曹操来信,封面措辞带有对东吴轻蔑侮辱的感情色彩,周瑜十分恼火。1)回击挑衅2)以示决心3)激励士气2、第2段写什么?曹操为什么吃败仗?回去后怎么办?明确:写曹操折兵和曹操练兵。曹操所以失败,一方面由于“青徐之兵,不习水战”,另一方面突出周瑜善于调兵遣兵。曹操回去后采纳蔡瑁、张允意见,让他们操习水
6、军。3、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看曹军水寨发现什么?如何解决?明确:得胜后犒军、报捷、“亲往探看曹军水寨”。看到曹军操练水军井井有条、声势浩大(结合书上具体描写),悟出要破曹军,先要除掉“深得水军之妙”的蔡、张。于是一条反间计就在心中酝酿了。4、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写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明确: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战;由于曹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军之举;由于这两人整治水军得法才引来周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决心。这一部分是周瑜设计的背景。第二段一(4)蒋干来访,周瑜定计二(5-6)大会群英,制止说降三(7-8)入帐
7、共寝,蒋干上钩分析第二部分(4-8):周瑜巧施反间计,蒋干中计问题探究2“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试析周瑜之计:B 炫耀A 堵嘴C 佯醉欲擒故纵心理震慑示之以隙 玩于彀中有口难开自愧不如环环相扣,天衣无缝,假戏真做,水到渠成步步窘迫,进退失据,自作聪明,贻笑千古问题探究2 周瑜又是如何设计使蒋干对密信内容深信不疑的?1.密信:措辞设计周到备至,富有迷惑性。内容在蒋干看来处处合乎情理2.梦话:周瑜两次装说梦话“教你看曹贼之首。”这就使蒋干误以为周瑜是“醉后吐真言”。3.密报:假托北方有人来报密:“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与密信内容相互印证。使蒋干完全相信。周瑜(设计)反间蒋干(中计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