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雨花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京 雨花区 中考 语文 试题 答案
- 资源描述:
-
1、南京雨花区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2009年雨花区二模语文试卷一、(24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1)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2)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4)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5)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6)白头吊古风霜里, 。(陈与义登岳阳楼)(7)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正如晏殊在浣溪沙中所说:“无可奈何花落去, 。”(8)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9)一样的乡愁,不一样的滋味。任职在外的王湾,在岁暮腊
2、残,连夜行舟之际,用“ , ”抒淡淡乡思愁绪;初离故乡,壮游天下的李白,用“ , ”表达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2.下面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3分)A狭隘(ài) 阿谀奉承 销声匿迹 B提防(tí) 苦心孤诣 惟妙惟肖C婆娑(su) 人声鼎沸 深恶痛极 D蹒跚(pán) 默守成规 声色俱厉3.用修改符号,按要求在原文上修改文字中的错误。(4分)真正美丽的生命追求执著真善,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更不会让自己美丽好看的底色染上尘污。除非用烈火将其燃为灰烬,使之化为尘埃,否则,美丽的生命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
3、永远百折不回、乐观坚强地奔向大海,直到最后一滴。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更甚至,它还未及瞥一眼那夜幕下美丽灿烂的星海苍穹,未及静静地看一声那宇宙深处的清纯之音,它就已被意想不到的庸俗与险恶一下子毁得千疮百孔,奄奄一息(1)修改第节中一个语序不当的语病,一个重复啰嗦的语病。(2分)(2)修改第节中的一个标点错误,一个搭配不当的语病。(2分)4.依据鲁迅朝花夕拾的内容,完成下面填空。(3分)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这个集子原来的题目是 。其中收录的文章,使我们看到鲁迅的学习经历。琐记一文,让我们知道鲁迅在 (填写地名)求学的经历; 一文,让我们明白先生学医的
4、朴素缘由;藤野先生一文,又使我们明白鲁迅弃医从文的选择。5. 阅读下面表格,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某市职业技术类学校招生及就业情况统计表年 份2019年2019年2019年职业技术类学校录取新生人数占初中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500150025001职业技术类学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807684488735职业技术类学校应届优秀毕业生就业率99959997100(1)近三年,该市职业技术类学校录取新生人数占初中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呈现出 的态势。(1分)(2)近三年,该市职业技术类学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呈现 的趋势。(1分)(3)很多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以上数据可以给择业的学生怎样的启示?(2分)二
5、(43分)(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1题(16分)【古诗阅读】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6.通过一个“搔”字,我们可以读出诗人 的心情。(1分)7.下面对本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本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人触景生情,感慨国事。全诗以“望”字贯穿始终,诗题“春望”,就是望春。B.首联写春望所见。“破”字表现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战乱景象;“深”字描绘草木茂盛、繁荣滋长的美好春景。C.对颔联有理解:其一,诗人感时恨别,见花落泪,闻鸟惊心;其二,诗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6、D.颈联中 “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古文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
7、、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氲氲(yny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瑞:吉,善。兼彩:兼有各种颜色。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陶后鲜有闻 而名之不可9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B. 纯以情韵胜 皆以美于徐公C花之富贵者也 辍耕之垄上D.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安求其能千里也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不 染1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语句。(4分)(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以意取似
8、,莫能肖也12.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从香味来赏,莲“香远益清”,而兰“ ”;从品位来赏,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兰“ ”;(以上用文中词句填空)从托物言志的角度来赏,这两种花都寄托了人们 的情怀。(3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13分)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 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经过长期的实践,
9、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2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识字 4田家四季歌第2课时上课课件 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