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吉林省 长春 汽
- 资源描述:
-
1、绝密启用前汽开区六中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月考考试语文学科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上交答题卡。第I卷(75分)一、 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问题。吟诵,惜之念之的文化遗产吟诵是学习中国古典诗歌非常重要的入门途径。许多学者的经验表明,吟诵是学习诗歌和古文的一种方式;不出声音地读,就不能真正对作品的内容、情意有深入的体会和了解。吟诵是一种既遵循语言特点,又根据个人理解,依循作品的平仄音韵,把诗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通过自己抑扬抗坠的声调表现出来的方式。它比普通朗诵对作品
2、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吟诵之目的不是给别人听,而是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之心灵,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因此,吟诵之前有两点基础必不可省:一是对于作者与诗歌情意的了解;二是读诵的节奏平仄。没有这两点基础的自由吟是不能通达的。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文学有吟诵,其他国家没有。中国的语言跟世界上其他语言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其他国族的语言是拼音语言。世界的几大古文明都中断过,只有我们中国的古文明几千年来一直延续。为什么?因为当时代不同、地点不同,语音一改变,拼音文字及其蕴含的东西就容易丢失。中文不是拼音文字,而是象形文字。组成象形文字的每一个形体就是一个音节,单音独体。单音独体的语言,其节奏基
3、础是两个字一个音节,中国吟诵也是这样。所以最早的诗经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如果总是两个字两个字的,太单调,所以从两个字一停顿的四言诗发展出五言诗,之后,又从五言诗发展出七言诗。诗之为用,是要使读诗的人有一种生生不已、富于兴发感动的不死的心灵。为什么诗歌的吟诵重要?因为诗歌有一种声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它的抑扬起伏有一种节奏,有一种顿挫。吟诵不但是读诗、欣赏诗、理解诗的重要法门,而且是写诗重要的入门途径。诗要自己“跑”出来。诗怎么自己“跑”出来?你要对诗歌中文字的音声、节奏、韵律非常熟悉。你熟于吟诵,于是你的诗是随着声音跑出来的。中国的好诗都有一种兴发
4、感动的力量,这种兴发感动的力量从何而来?无论是就作者还是就读者而言,都是从吟诵得来的。吟诵是一种律动,先于文字,语言文字伴随着这个节奏的律动自己“跑”出来。吟诵不是制造一个音乐的调子去唱,它不死板。每个人都不同,同一个人的吟诵也会不同。同一首诗你可以早晨吟的时候调子高一点,晚上吟的时候调子低一点;也可以今天吟得快一点,明天吟得慢一点,要伴随着环境,把自己的心灵、感情、意念跟那首诗打成一片。中国诗歌的吟诵,就是要在相同的声调之中,很微妙地传达出不同的感受。外表看起来很简单,四个字一句,两个字一停顿,都差不多。可是你念的时候,哪个字长一点、短一点、高一点、低一点,有很微妙的差别,变化万端。吟诵传承
5、最好从娃娃抓起,这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百年大计。继承和发扬吟诵,既要认真对待,又不能急功近利。如果仅仅为了吸引更多人注意而过分宣扬似是而非的“吟诵”,乃至将其变成一种才艺表演,那只会混淆视听,最终适得其反。(摘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吟诵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之心灵达到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而默读就不能体会和了解作品的内容和情意。B中国古文明没有中断过,是因为文字不同。我们的象形文字是单音独体,表意较为稳定;当时代、语音等条件发生变化,拼音文字就会丢失其蕴含的东西。C吟诵是一种律动,先于文字。诗人要对诗歌中文字的音声、节奏、韵律非
6、常熟悉。熟于吟诵后,诗人的诗会随着声音自己“跑”出来。D吟诵较为自由与灵活。比如吟诵关雎,读者可以因时间、心境的不同,自我调控吟诵的快慢,但是吟诵音调的高低要一致。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围绕“吟诵”,采用横向展开的方式,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层层展开论述。结构紧凑,论证严密。B三、四两段分别阐述了中国诗歌便于吟诵与象形文字单音独体的特点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吟诵对于诗歌创作的作用。C五、六两段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吟诵及其传承做了具体阐述,强调了吟诵重在传达个体的感受,吟诵的传承不可急功近利。D文章开头两段先阐述吟诵在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方面所起到
7、的重要作用,接着对吟诵的概念、目的、基础做了具体的论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吟诵不是按照一个调子唱,它不死板。它可以根据个人理解,依循作品的平仄音韵把诗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表现出来。B吟诵比普通朗诵对作品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有利于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交流,从而使读者对作者与诗歌情意有了了解,也使读者更容易把握读诵的节奏平仄。C中国象形文字的每个形体就是一个音节,单音独体。单音独体语言的节奏基础是两字一停顿,中国吟诵也是如此。D中国诗歌的吟诵看似很简单,其实富有变化,很微妙,我们不能轻视它。它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对于这一工作,我们既要认真对待,又不能急功近
8、利。(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粮食产量突破13000亿斤。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多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国内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我国人口众多、农业资源人均占有水平低,虽然近年来粮食连年丰收,仍然无法完全做到自给自足。国际贸易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于旭波说。我国耕地占全球近10%、淡水资源占6%,却要养活全球近20%的人口,资源与人口完全不对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正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部分粮食出现了较大供求缺口
9、,需要通过国际贸易来适当调剂余缺。增强保障粮食安全应该植根于国内粮食供应基础之上。目前全球粮食贸易量每年在4亿吨左右,仅占我国年消费量的三分之二。此外,当前我国粮食个别品种供求矛盾突出,大豆对外依赖程度超过80%,优质粮食供给成为“短板”。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从中长期看,无论中国还是全球,粮食安全都隐患不少,风险仍然存在,需要各国加强合作,扩大贸易流通,促进全球粮食资源合理流动,提升整体粮食安全水平。(刘慧我国筑牢粮食安全屏障,选自经济日报2019年1月)材料二:“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8.6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5.46亿亩,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
10、标准农田。”1月2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解读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时说。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说:“严格实施耕地的数量保护,既要少占,也要补足。就是说要减少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同时要拓展补充耕地渠道。”对于加强保护耕地质量,余欣荣说:“耕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在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要积极开展退化耕地的综合治理,污染耕地的治理修复,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不论任何时候都必须首先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丝毫闪失。(王立彬“农地农用”原则碰不得,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9月)材料三:中国农业
11、农村科技发展报告(20122017)显示,近5年来,在耕地、淡水等资源约束加剧的情况下,科技对我国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的贡献不断加大,粮食产量自2013年以来连续5年都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在品种上,2012年以来我国选育推广了超级稻、节水抗旱小麦等一大批稳产高产新品种;在技术上,面向全国发布推广了粮食稳产增产、农业防灾减灾、农机农艺融合、农产品储运保鲜等先进实用的技术;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全生育期作业机械已基本形成规模。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3.5%提高到2017年的57.5%。数据显示,20142017年,全球农业领域论文总发文量排名前5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英国
12、、巴西和印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孙坦指出,中国是20142017年全球农业发明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但授权率仅为13.2%,在二十二个国家中排名第九。中国发明人主要申请地区仍在本国,国外专利布局量相对较低,技术创新主体主要由高校和科研机构组成,农业企业表现极弱。(摘编自杨舒专家解读)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2018年我国粮食产量突破13000亿斤,国内粮食市场基本稳定。但我国人口众多、农业资源人均占有水平低,粮食仍无法完全做到自给自足。B老百姓对粮食消费的需求不断升级,部分粮食出现了较大供求缺口,国际贸易是调剂余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C近几
13、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提升,对粮食生产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大,主要表现在品种、技术和农业机械方面。D从2013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多年连续增产且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有力地稳定了我国粮食市场,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8.6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5.46亿亩,这是国家对耕地保护的要求。B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都不及全球的十分之一,人口却近全球五分之一。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任何时候都必须首先把耕地保护好。C“少占”意味着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转用管控,“补足”则意在治理退化耕地,修
14、复污染耕地和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D尽管我国农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多,但质量方面仍有不足,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结构需调整,要提升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实力。6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如何才能保障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热闹李利君张太并不太在意对门住的是什么人。她想,总也不会是什么本事大的人。因为,这栋楼东侧是100平方米大小,而自己住的这西侧则是130平方米的。她的家经常要在夜间接待一些来访者。张太并不是很烦,因为来访者都是毕恭毕敬的,并且都会带一些价值不菲的礼物。没办法,张先生是这个城市的“上层建筑”,住在这套房子里已经算是很廉洁的了。因为门
15、经常开关,她有时会看到对门其实也经常有人来,似乎并不比来她家的人少。不同的是,她家的来访者总是悄无声息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可是对门的人却是春风满面地来,又春风满面地走。这让张太有一点点的意外。中秋前几天,张太家似乎更忙碌了。人们几乎是排着队进来的,坐上一分钟就离开。张太也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对门的上访量却还和旧日一样。张太劳累的心不知为什么有一点小小的自得。然而,这自得没有两天,就被无情地撕破了。对门一下子宾客如云,并且,还不时有笑浪传过来。张太心里就有点烦。她其实也希望来自己家的人能带来一些欢笑,而不是什么鱼翅、红包之类的东西。可是,这些人却像前世就修行好了的奴才一样,皮笑肉不笑,搓着手,
16、不知所措的样子。张太脸上早没了什么好颜色,她木然地送上一杯茶水后,就顾自去看电视。张先生经常不在家的。张太知道来访者没话找话其实只有一个目的-让她转告张先生来者是谁。张太的耳朵里却不时传来对门的欢笑声。她的心早就飞过去了。送客的时候,张太破天荒第一次把客人送出了门,看那个人诚惶诚恐地下了楼,她有点忍不住地站在门口,想听听对门到底是些什么人这么快乐。声音非常年轻,但不能肯定那是些什么人。这时,楼道里有脚步声,她赶紧进了门。门铃响了。张太一动不动,看看偌大的客厅,她的心里忽然一阵凄凉。在她听来,门铃声不过是势利的探询而已。她的眼圈有点潮湿。张先生一步一步奋斗到今天这个位置。前些年,张太跟着他没少受
17、罪,那时他们可是同甘苦共患难的。可是,自从张先生突然不用那么辛苦了,她就一下子闲了起来。开始的舒适早已荡然无存,张太觉得自己心里缺少了很多东西。门铃响过几声之后平静了下来。张太静静地靠在沙发上,对门的声音又传过来。她听着那些声音,记起自己也曾经有过这种快乐的时光。那时他们年轻,无忧无虑,心里充满了对世界的种种美妙的幻想,那时她的内心满是把握这个世界的豪情壮志,当然,在很多人看来,今天,她已经成功了。凡是了解这个城市历史的人都知道,张先生的今天,有一半是她的功劳其实一直以来,张太对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成就也非常满意。可是今天,她突然感到自己失去了一些东西。她拉开门,看看外面没人,忍不住把耳朵竖起来
18、,仔细地听对门传出来的欢笑声。楼道里有初秋的风穿堂而过,吹在人的身上已经有几分凉意。张太双手用力抱住双肩,缩起身子。外面是无边的灯火。张太想,张先生可能在干什么呢?她想不出。又一阵秋风吹来,我们的主人公张太回转身加了件衣服,又站回到了门口。客厅里和这空旷的走廊一样的凄清。她突然只想站在这里。尽管走廊里的灯是新换的,可是,依然显得有几分暗淡,尤其是不时有笑声从对门飘出来的烘托,张太的身影就显得颇有几分萧瑟。正当张太像一个贪婪的人沉醉在金子的光芒中的时候,对门的门开了。张太没有准备,她感到一股热乎乎的气流扑面而来,仿佛是春天吹向小草的风一样。她赶紧退回身,脚步在地上滑了一下。她赶紧站稳。就在门将要
19、关上的一瞬间,她听到许多人的声音响起:老师,再见!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的视角聚焦在一个小小的门洞,巧用心理、肖像和动作等描写手法,虽然只有一个人物张太出现,却隐隐展现出了一幅社会画卷。B张先生虽然在文中是个隐形人物,只是提到他是市里的“上层建筑”,但是这些并没有阻碍读者对他作为一个腐败官员形象的理解。C小说开头通过张太家的来访者和对门人家来访者的鲜明对比,折射出两个家庭迥异的生活状态,设置了悬念,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D作为小说的另一个隐形人物,张太对门的那户人家充满了神秘感,文未那句“老师,再见”才揭示他的身份,短短的一句话意蕴无穷。8结
20、合全文,简要分析张太这一人物形象的心理变化轨迹。(6分)9小说以“热闹”为标题,有哪些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
21、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
22、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
23、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C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D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4、3分)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狗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
25、顾反居臣等上,何也?(5分)(2)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2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辛弃疾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注)书咄咄晋代殷浩被废职后,心中愤愤不平,终日用手指在空中划“咄咄怪事”四字。且休休唐末司空图淡于名利,隐居山西中条山,建造了一座“休休亭”,并作休休亭记。一丘一壑用班嗣语,指寄情山水,隐居山林,自得其乐。语本汉书叙传上。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上阕写病中所见夏日景色。起句写气
26、候变化,“冷欲秋”虽未入秋,已感秋意袭来。枕簟变凉,溪堂乍冷,“冷”字既写出了身体对自然环境的反应,也是词人心绪的表现。B“断云”句写水面的风光。漂浮在水面的烟云随黄昏临近渐渐消散,呈现出一派开阔、苍茫的景象,引发了词人空虚、落寞和惆怅的情绪。C下阕开篇两个三字句、一对叠词,音节短促,表现诗人自适旷达的情绪。“一丘一壑也风流”表示隐居也自有其乐。最后的“衰”“懒”二字写病后衰弱之感,流露出归隐的意愿。D这首词表现出辛弃疾在化用典故上的深厚功力。词的下阕语言简短,寥寥数字却一连化用了多个典故,精微要妙,意味深长,不着痕迹。15“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两句有何精妙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27、)16.理解性默写(共11分,每空1分)(1)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心情愉悦的句子是“_,_”。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异曲同工。(2)生活中,我们与亲友分别时常留恋不舍,此情此景总能让我们想起柳永雨霖铃中描写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的句子:_,_。(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写出了周瑜的运筹帷幄。(4)望海潮中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_,_。”(5)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古讽今,用“_,_,_”来告诫南宋统治阶级不要草率北伐,重蹈覆辙。第II卷(75分)三、语言文字应用(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词起源于隋。
28、公元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政治上的统一,经济上的通贯,民族间的融合,势必带来文化上的汇流。词出现在此时,绝非偶然。它是南方和北方、汉民族和少数民族、中国和外国、音乐和文学_的产物。和诗经、楚辞、汉魏六朝乐府相似,它的诞生与音乐有着_。但它所配合的曲调,既不是上古时代的“雅乐”,也不是汉魏六朝的“清乐”,( )。词的全名是“曲子词”。“曲子”是它的燕乐曲调,“词”则是与这些曲调相谐和的唱词。唐宋时,人们或简称其为“曲子”,或简称其为“词”,并无_的称呼。在中国古代文学的花苑里,唐宋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它_、千姿百态,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
29、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有机养分。直到今天,它那些闪烁着民主性、人民性光辉而又很高艺术境界的作品,仍在陶醉着人们的情操,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浑然一体此呼彼应一成不变百花齐放B浑然一体不解之缘千篇一律百花齐放C水乳交融此呼彼应千篇一律姹紫嫣红D水乳交融不解之缘一成不变姹紫嫣红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这种新声“燕乐兴起于隋,以汉族民间音乐为主,融合少数民族及外来音乐B而是新声“燕乐”,它兴起于隋,以汉族民间音乐为主,融合了少数民族及外来音乐C只是融合了少数民族及外来音乐的,兴起于隋,以汉族民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187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