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 第1单元《论语》选读 第6课 有教无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先秦诸子选读
- 资源描述:
-
1、第6课 有教无类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闻斯(就)行诸赤也惑(糊涂)愠(怨恨,生气)色B忠(尽心竭力)矣违(违背)之不愤(郁结)C不悱(想说而说不出来)一隅(角落)无益(好处)D不思则罔(欺骗)不学则殆(危险)美目盼(转动眼睛的样子)【解析】违:离开。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ABCD【解析】B都当糊涂讲。A诸:之乎,众,各个。C殆:危险,接近于。D谓:说,对说。3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C)A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B以思,无益,不如学也。C素以为绚兮。D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解析】都当“把”讲,B来,D用。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
2、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例:求也退,故进之。A起予者商也。B曲肱而枕之。C己欲立而立人。D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解析】例句和C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A动词的正常用法,B名词用作动词,D形容词的使动用法。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B“夺情”指丧期未满,官员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很多官员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D“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解析】“嫡长子”
3、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6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根本原则:所有人无论贫富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这在古代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B对于子路和冉有问的同一个问题,孔子却作了不同的回答,这是因为二人的情况不同。这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生动体现。C“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无所不说”,可见孔子并不希望弟子们全盘接受他的思想,而是要独立思考,大胆创新。D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称赞,这也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实例。【解析】“大胆创新”不符合孔子的思想。二、文本精品阅读下列文段,回
4、答问题。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论语公冶长)7下
5、列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A闻斯行诸(“之于”的合音)B赤也惑,敢问 (勇敢)C陈文子有马十乘 (古代四马拉一车为一乘)D犹吾大夫崔子也 (像)【解析】A项,“之乎”的合音;B项,谦辞,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C项,读shng,古时计物,以四为乘。8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D)A与相同,与不同B与相同,与相同C与不同,与不同D与不同,与相同【解析】中“之”,代词,这件事;中“之”,结构助词“的”。中的“如”与“何”构成固定词组,意思是“怎么样”。9下列句中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C)A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B三已之,无愠色C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
6、也。”D赤也惑,敢问【解析】“至于”在这里是同义复合词,意思是“到”;在现代汉语里,一是作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二是作介词,表示另提一事。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孔子对子路和冉有的不同态度,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B孔子对令尹子文与陈文子的做法给予了否定。C孔子认为,为人“忠”与“清”都还不能称得上“仁”。D孔子这里所说的“仁”,不仅包括“忠”与“清”,还包括“知其不可而为之”等方面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解析】孔子对二人的做法并未完全否定,只是说他们还达不到“仁”的境界。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昔者舜冠何冠乎?”孔子不
7、对。公曰:“寡人有问于子,而子无言,何也?”对曰:“以君之问不先其大者,故方思所以为对。”公曰:“其大何乎?”孔子曰:“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其任授贤而替不肖。德若天地而静虚,化若四时而变物。是以四海承风,畅于异类,凤翔麟至,鸟兽驯德。无他,好生故也。君舍此道而冠冕是问,是以缓对。”虞、芮二国争田而讼,连年不决,乃相谓曰:“西伯,仁人也,盍往质之。”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邑,男女异路,斑白不提挈。入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虞、芮之君曰:“嘻!吾侪小人也,不可以入君子之朝。”遂自相与而退,咸以所争之田为闲田矣。孔子曰:“以此观之,文王之道,其不可加焉。不令而从,不教而听,
8、至矣哉!”孔子曰:“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不得闻既得闻之患弗得学既得学之患弗能行。君子有五耻:有其德而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而无其行,君子耻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地有余民不足,君子耻之;众寡均而人功倍己焉,君子耻之。”鲁人有独处室者,邻之釐妇亦独处一室。夜,暴雨至,釐妇室坏,趋而托焉。鲁人闭户而不纳。釐妇自牖与之言:“何不仁而不纳我乎?”鲁人曰:“吾闻男女不六十不同居。今子幼,吾亦幼,是以不敢纳尔也。”妇人曰:“子何不如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鲁人曰:“柳下惠则可,吾固不可。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孔子闻之曰:“善哉!欲学柳下惠者,未有似于此者。期于至善而不袭
9、其为,可谓智乎!”1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未之闻患/不得闻/既得闻之患/弗得学/既得学之患/弗能行。B未之闻患不得/闻既得/闻之患弗得学/既得学之/患弗能行。C未之闻/患不得闻/既得闻之/患弗得学/既得学之/患弗能行。D未之闻患/不得闻既得/闻之患/弗得学既得/学之患/弗能行。【解析】原文标点:未之闻,患不得闻;既得闻之,患弗得学;既得学之,患弗能行。12下面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舜:上古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建有虞国,故又称虞舜,五帝之一,是中华文明的始祖之一,是由五帝时期向夏商周三代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一位圣君,以贤德孝行著称。B卿、大夫:西周
10、时期周王及诸侯所分封的臣属。一般情况下,大夫的地位高于卿。C西伯,即周文王,姬姓,名昌,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其父死后,他继承西伯侯之位,故又称西伯昌。在位四十二年后,正式称王,史称周文王。D柳下惠,即展禽,春秋时鲁国的大夫,“柳下”是他的食邑,谥惠,故称柳下惠。传说他遇到一位无家可归的女子,因怕他冻死,便让她坐于自己怀中,再用衣服把她裹起来,整夜都没有越礼的行为。【解析】卿的地位高于大夫。1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A文章第1、2自然段写孔子和鲁哀公的对话,孔子对鲁哀公不问治国之道而只问舜戴什么样的帽子这样的小事感到很气愤,但迫于国君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219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课件:第五单元 自主赏析 伶官传序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