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景东彝族自治县 第一 中学 2018 2019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 资源描述:
-
1、景东一中2020届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微博在中国陈 敏微博,正在成为撬动中国的一个微小杠杆,具有造成飓风和海浪的蝴蝶效应。美国纽约时报称:“微博改变了中国人获取信息的方式是一种能观察中国在发生什么的实时民意调查系统。”分析人士还表示,微博并非一种激进主义,而是一种自由表达。加拿大某报则形容,“中国微博正从单纯的社交工具,变身成为舆论监督利器”,参与并且影响着整个世界。微博用户呈现井喷式增长,据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预测,“微博用户的爆发性增长将出现在2012年2013年左
2、右,市场将在2013年进入成熟期。”一条微博只有短短几行,渗透性却极强。上海谢耕耘教授有个好比喻:“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机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真可谓:微博一小步,媒体一大步。微博在中国悄然兴起,迅速壮大,衍生“全民记者围观中国”之现象,在推动公民社会成熟的同时,也锻造了一把藏着锐和钝的双刃剑。在发生巨变的国际传媒环境中,微博这种人性化的媒体使平民和政府平等对话,在名人和粉丝之间架起桥梁,绕过各种出版媒介,而让碎片式的信息迅捷传播哪怕再弱小的声音,都可能被扩大到无穷倍,进而震撼世界。微博有其微妙之处。官方微博、官员微博、名人微博、
3、草根微博等在微博舞台轮番上位,互相沟通、PK、博弈、联合,在只言片语里,在迅捷的转载评论里,有的力量被消减,有的则被扩大。一条微博可以是茶余饭后的娱乐谈资,也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庞大系统的命运。微博无法控制,也无法预演。当上亿的中国人都在这里抢着发言,一秒钟,就足以掀起新的狂澜,引发新的恐惧和狂欢。谁都可能成为主角,你准备好了吗?另一方面,微博对个人隐私的人肉搜索,对谣言不负责任的转播,以及信息碎片带来的快餐式阅读,又让人不无隐忧。比如微博视野中的阅读,是典型的“泛读”。在技术上,微博给书写者的空间十分有限,被限制在140字以内。在140个字符内传递一定的信息是可以的,但要表达像
4、样的思想则是比较困难的。对于读者而言,在微博世界浸淫日久,注意力也被严重碎片化,喜欢追逐一个个信息碎片以及思想的边角料,体验的是点点滴滴短暂的快感。微博已经改变中国人的交流传播方式,但微博也只能是微博,容量和深度都有限。我们的消息平台、阅读态度、思考习惯乃至公民抱负,如果只是经由一个限发140字的新媒体造就或者宣泄,只能反证这个民族的孱弱。对“微”力量正视不回避、善用不滥用,既知其利也知其弊,小小微博客,方能体现泱泱大国的智慧和气度。组织、机构、企事业单位能否运用好微博,无疑会影响到自己在变革社会中的未来。(中国青年周刊2011年第16期,有删改)1. 下列关于“微博”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5、A. 微博已经成为撬动中国的一个微小杠杆,这无疑在告诉我们这种微力量不容小觑,它具有造成飓风和海浪的蝴蝶效应。B. 微博的微妙之处在于虽是只有只言片语却既可削减一种力量,也可以增强一种力量。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庞大系统的命运。C. 微博发展迅猛,优势明显,但也存在种种局限和弊端,追问和思考这一新兴媒介的宽度与限度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课题。D. 正是由于微博在中国的悄然兴起和迅猛壮大,才衍生出“全民记者围观中国”之现象,也锻造了一把藏着锐和钝的双刃剑。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A. 据上海交大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报告预测,微博用户的爆发性增长将出现在2012年2013年,市
6、场将在2013年进入成熟期。B. 据纽约时报称,中国微博正从单纯的社交工具,变身成为舆论监督利器,参与并影响着整个世界,特别是在国际传媒环境中。C. 对个人隐私的人肉搜索,对谣言不负责任的传播,以及信息碎片带来的快餐式阅读,是不容忽视的微博弊端的表现形式。D. 微博是人性化的媒体,它绕过各种出版媒体,成为名人与粉丝之间的纽带。有了微博,平民和政府才有了平等交流的机会。3. 从全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作者看来,正是由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孱弱,如缺少智慧和大度,大家才会经由一个限发140个字的新媒体微博来造就或宣泄。B. 在微博世界里,即便是再弱小的声音也会被扩大无数倍,进而震
7、撼世界,可能改变一个庞大的系统等,因为微博是无法控制的。C. 微博的渗透性是十分强大的,这种传播媒体只用了14个月的时间就普及到5000万人,这是收音机、电视机等媒体无法比拟的。D. 在微博已经改变国人的交流传播方式的同时,作者担心其阅读者的思维被微博化,注意力被严重碎片化,阅读缺少思维的深度。【答案】1. B 2. C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章中重要概念含义能力。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等。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答题区间、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A项,“微博已经成为撬动中国的一个微小杠杆”错误,选项曲解文意,由第1
8、段“微博,正在成为撬动中国的一个微小杠杆”可知,选项变正在发生为已经发生。C项,“追问和思考这一新兴媒介的宽度与限度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课题”错误,选项无中生有,本文只是论证了微博的利与弊,并没说“追问和思考这一新兴媒介的宽度与限度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课题”。D项,“正是由于微博在中国的悄然兴起和迅猛壮大,才衍生出全民记者围观中国”之现象,也锻造了一把藏着锐和钝的双刃剑”错误,选项强加因果,由第2段可知,“锻造了一把藏着锐和钝的双刃剑”的原因是“全民记者围观中国”的现象。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再到文中
9、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本题,A项,“将出现在2012年2013年”错误,选项曲解文意,由第2段可知,原文说“将出现在2012年2013年左右”。B项,“据纽约时报称”错误,选项张冠李戴,由第2段可知,是加拿大某报报道的。D项,“有了微博,平民和政府才有了平等交流的机会”错误,选项表述绝对。第4段说“在发生巨变的国际传媒环境中,微博这种人性化的媒体使平民和政府平等对话”,并没有说只有微博,才能使平民和政府平等对话,还可以有其它媒体。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
10、进行判断。本题A项,“正是由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孱弱,如缺少智慧和大度,大家才会经由一个限发140个字的新媒体微博来造就或宣泄”错误,选项于文无据,由第7段“但微博也只能是微博,容量和深度都有限。我们的消息平台、阅读态度、思考习惯乃至公民抱负,如果只是经由一个限发140字的新媒体造就或者宣泄,只能反证这个民族的孱弱”可知,“民族的孱弱”、“智慧和气度”与“微博来造就或宣泄”之间的因果关系,无法通过文中内容判断。故选A。(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铁公鸡施粥光绪三年,淮河发大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河南济源偏北有铁牛镇也来了几十个衣衫褴褛的灾民。这铁牛镇虽然有几个富户
11、,但个个悭吝,比铁公鸡还抠,大伙儿私下里称铁牛镇为“铁公鸡镇”。灾民等待施舍,但富户们家家大门紧闭。饥肠辘辘的灾民们正绝望之时,镇北的周家忽然传出消息:周家将开粥棚!消息震惊了铁牛镇!要知道,在众多铁公鸡中,周老爷子的吝啬可是鼎鼎有名的。周老爷子今年七十了,家里虽不是铁牛镇的首富,但财力着实雄厚,只是周老爷子吝啬持家,周家上下连一个胖子都没有,他自个更是瘦骨嶙峋。前阵子他的小儿子成亲,宴席上的馒头居然是一半白面一半糠麸,菜也是素多荤少,规格比有些穷人家的婚宴还差。如今他居然肯设粥棚,颇令人大惑不解。可眼瞅着几口大锅支了起来,家丁们劈柴烧火,不像是假的。很快,周家放出规矩:“领粥时,必须说周老爷
12、真慷慨,周老爷真是大善人,然后跪下来朝周家大门磕个头”碗稀粥居然让人家磕头,太过分了。但饿肚子的滋味真不好受,灾民们只好自觉地排起了长队。水滚开时,围观的百姓们看着周家的伙计朝大锅里下了两瓢米,不由嘀咕道:“这么大的锅,下这么点儿米,这粥可真够稀的!这时,那伙计又打开另一个口袋,舀出来一瓢东西,大伙儿一看,惊叫道:“米糠?”一锅粥,两瓢米加五瓢糠,粥是稠了,味道可就没想到老爷子做善事也打折扣,这不明摆着让大家戳脊梁骨吗?家人很不满,小儿子年轻气盛,跑到堂屋跟老爷子吵了起来。“爹,韩信衣锦还乡本可杀了那个让他钻裤裆的家伙,但他让人做了官,赢得了好名声。可你呢?做个粥棚,一天花上一袋米,一个月也就
13、三十袋米而已”“你有本事给我弄三十袋米来,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辛苦攒下的家业迟早要被你们这些败家子败光!”周老爷子气呼呼地走了。灾民们感谢周家做善事,跪在地上朝坐在太师椅上的周老爷子磕了个头,才换得一碗黄粥,泪眼婆娑地蹲在一边喝。牺牲了尊严才换来的东西,虽然果腹,心里却在滴血灾民们磕头讨饭,眼泪汪汪地喝粥,这幅凄惨的情景使铁牛镇的上空弥漫着悲伤的气氛。周老爷的慈善活动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而被人骂得狗血淋头,那些没有施舍的富户们则耻笑周老爷子做了件蠢事。周老爷子似乎也意识到了,便改了规矩,领粥时可以不跪,但必须为周家做一天活。这个规矩倒还不错,但周家哪有那么多活给人干?于是周老爷子将家里的佣工全部
14、遣走,这些人聚拢起来朝周老爷子讨说法,周老爷子的回话倒也简单:谁干活只要三餐饭,不要工钱,就可以留下。小儿子担心:“爹,灾民们固然用着便宜,可他们总有走的一天,到时候咱们家再找人可就难了。”周老爷子说他们肯定会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活计。小儿子豁然开朗,这老爷子真算计到家了!结果铁牛镇的小工价格直线下降。水灾过后,铁牛镇又恢复了原样。但是,周老爷子的名声迅速在半年里变得臭不可闻,大家提起他,干脆以“老鬼”相称。这年周老爷子病重,临死前对孩子们说:“我知道你们对我颇有微词,但你们不知道,我这么做,既是为他们好,也是为你们好。我原来也讨过饭,当时和我起讨饭的好朋友,他一生都在讨饭,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15、?”大家惊奇地听着。“因为他运气好,遇到了一个好人家,大米饭白馒头管够,让他觉得讨饭的日子真不错;而我运气不好,讨饭被狗咬,被人打,所以我恨透了讨饭。”周老爷子沉痛地说,“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别人不做粥棚,我做,但我不会让灾民们觉得讨来的饭特别香。钱花好了能帮人,花不好就毁人,我落了个坏名声,却总好过给铁牛镇增加一批乞丐”说罢,溘然长逝。周家子孙将丧礼办得非常寒酸,百姓们纷纷议论周家孩子不孝,但周家人不在意。几十年后,周家还在,子孙兴盛,出了好几个人才,而其他富户没有逃过“富不过三代”的规律,相继败亡。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饥民流落“铁公鸡镇”,吝啬
16、的周老爷子开粥棚救济,但是他规定,领粥要磕头,那米少糠多的粥引起了大家的不满。B. 小儿子在文中两次出场,衬托了周老爷子的心狠无情,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和内容。C. 水灾过后,周老爷子名声很快变得臭不可闻,而他的临终之语却让家人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D. 这篇小说显示了作者对“持家”“行善”等的思考,有很强的现实警示作用。语言质朴通俗,读来耐人寻味。5. 小说中的周老爷子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小说在塑造周老爷子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就其中主要的两种进行简要赏析。6. 周老爷子临终那番话颇有深意,请结合传统文化、联系当今社会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答案】4. B 5. (1)周老爷子性格:吝啬
17、(勤俭、节省)持家,心地善良,施舍有方,坚持己见(固执己见),教子有法,深谋远虑(深谙事理)。(2)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衬托(侧面描写)。如小儿子两次出场,一次为粥的质量与父亲据理力争,一次为父亲将遣走家里伙计表示担心,衬托出了周老爷子的固执与深谋远虑;再如,没有施舍的富户对周老爷子的耻笑与大家对周老爷子以“老鬼”相称等,衬托了周老爷子不在意他人看法,深谙事理,忍辱负重。欲扬先抑(对比)。小说开始时着力渲染周老爷子的吝啬与算计到家,直到最后才通过周老爷子的临终遗言和子孙兴盛的事实肯定了他的勤俭持家、施舍有方、教子有方。语言描写(正面描写)。如小儿子为粥的质量与周老爷子相争时,他说“你有本事给我
18、弄三十袋米来,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辛苦攒下的家业迟早要被你们这些败家子败光!”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他的“吝啬”与对家业的忧虑;再如他的临终遗言,更是形象地写出了他的良苦用心。 6. 示例一:周老爷子的临终遗言深刻揭示了行善应有道的道理。 “我不会让灾民们觉得讨来的饭特别香”、“钱花好了能帮人,花不好就毁人”,表明他是一个很特别的“铁公鸡”,做事有自己的思想、价值观,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乡民。乐施好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当今社会上人们的一种价值取向,但行善亦应有道。我们身边有一些善心人或救助机构,有心施善或帮扶,但其方式却不当,钱与物没有用在最关键的地方,受助者没有真正走出困境,反而陷入了依赖
19、的泥潭。示例二:周老爷子临终遗言深刻揭示了要勤俭持家的道理。他教育家人要勤俭持家过日子,钱要用在刀刃上,以防止子孙由富变骄奢,文中说“我这么做,也是为你们好”,结尾一段有照应“几十年后,周家还在,子孙兴盛,出了好几个人才,而其他富户没有逃过富不过三代的规律”,可见子孙们听懂、遵守了周老爷子的临终遗言。今天,社会上的一些“富二代”“富三代”,他们听不进艰苦创业积攒下大量财富的长辈们苦口教育,或是长辈对他们的教育存在着某种缺失,以致于有些“富二代”“富三代”不能勤俭持家,而挥土如金,挥霍无度,甚至败光家业。【解析】【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
20、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B项,“衬托了周老爷子的心狠无情”错误,选项理解错误,由第6段可知,周老爷子这么做是为了帮助灾民自力更生,而不是让灾民一辈子活在他人的施舍下,一辈子靠讨饭为生;同时,教育孩子应当会花钱,会帮人。因此,小儿子的出场恰恰衬托出周老爷子的良苦用心。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把握小说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文中叙述性的语句,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特点。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首先要考虑正面描写(言行举止),如文中“你有本事给我弄三十袋米来,站着说话不腰疼,
21、我辛苦攒下的家业迟早要被你们这些败家子败光”是语言描写,“周老爷子气呼呼地走了”是动作描写。其次要考虑侧面衬托,小儿子在文中两次出场,劝煮粥多放米,不要撵走佣工等,结合第7段内容可知,小儿子的肤浅见解衬托出周老爷子正确的“持家”和“行善”理念。最后要考虑其它表现手法,如对比,别的富户“家家大门紧闭”与周老爷子施粥形成对比;“那些没有施舍的富户们则耻笑周老爷子做了件蠢事”与“几十年后,周家还在,子孙兴盛,出了好几个人才,而其他富户没有逃过富不过三代的规律,相继败亡”形成对比,突出了周老爷子目光长远、施舍有方、教子有方等品格。【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和个性化探究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
22、在通读文本,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观点要鲜明,论据要合理。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周老爷子临终那番话”,题干要求“结合传统文化”“联系当今社会实际”谈自己的理解。周老爷子临终说出施稀粥、让乞丐说感恩的话以及让乞丐干活才有饭吃的原因钱要花好,要帮助人自力更生,要学会勤俭持家。这些恰恰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行善有道”“授人以渔”“勤俭持家”“乐于助人”等优良传统,这些也是当今社会上有所欠缺仍然需要继续传承的精神,学生扣住这些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和社会实际进行分析即可。【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
23、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考生要从小说中勾画关于这个人物言行举止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文中其它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解题思路可以分为四步:一、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二、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每到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成了热线,十有八九是咨询转
24、专业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近日,一位高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与转专业相对的是高考生报志愿时的迷茫:“高考学生都说不清楚自己兴趣点是什么,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有调查显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有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有超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需要尽早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主动了解社会,积极探索自我,找到合适的目标,明确前行的方向。”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介绍。(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材料二:浙江省高中学生自我认
25、知情况调查表 (摘编自浙江省首届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材料三:在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学校性质、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变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作用;年级、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有显著作用,并且年级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成绩越好,生涯发展水平越高,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摘编自卢淑芳高中生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材料四: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生管理,由此,可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影响
26、降到最低。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对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优劣势、个性、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业规划、生涯规划。生涯规划具有导向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不断调整并继续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规划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新高考改革下,学生学会选择是其高中阶段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人生规划初期的基本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前清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更要明确认识到课程选择的意义、生涯选择的重要性、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力去思考规
27、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幸福。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知,进而进行客观地、主动地选择。基于此,学生思考评估后的选择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摘编自刘瑞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及途径)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超过70%大学生想重新选择专业,这与他们在高考中报志愿时,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志愿不无关系。B. 在性别、科
28、别、学校性质、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可能影响生涯发展的变量上,研究表明它们对高中生生涯发展影响不大。C. 高中学生能清晰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这都是学生学会选择的具体表现。D. 相较于兴趣与能力,被采样的学生对个性这一自我因素的认知更加的了解,有超过90%的学生对自己的个性有一定认知。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在张惠英看来,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结合对社会的了解,尽早地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十分重要的。B. 据材料二的数据,对于浙江省被采样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自我认识”方面,总体认识是比较到位的。C. 对学业、职业与人生的规划
29、是高中生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高三年级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D. 据材料二可知,“社会适应能力”是被采样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因素,而“竞争意识”是最多学生认为自己缺少的。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答案】7. A 8. B 9. 生涯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认识;生涯教育帮助学生进行生涯选择;生涯教育有助于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志愿不无关系”错误,应为“高考学生都说不清楚
30、自己兴趣点是什么,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8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错误,原文“尽早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主动了解社会,积极探索自我,找到合适的目标,明确前行的方向”;C项,“是学生在高三年级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错误,原文“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D项,“竞争意识是最多学生认为自己缺少的”错误,应是“创新意识”。【9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
31、,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说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生管理”“生涯规划具有导向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不断调整并继续发展的”“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知,进而进行客观地、主动地选择”概括答题要点。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
32、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忠嗣初名训,以父死王事,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闻,诏追忠嗣赴河西。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尝谓人云:“国家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
33、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初,忠嗣在河东、朔方日久,备谙边事,得士卒心。及至河、陇,颇不习其物情,又以功名富贵自处,望减于往日矣。天宝四年四月,固让朔方、河东节度,许之。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过。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447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