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7单元 单元测试人教新课标 .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7单元 单元测试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 上册 语文试题 单元 单元测试 新课
- 资源描述:
-
1、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质量检测(考试时间:80分钟)班别_ 姓名_ 学号_ 成绩_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chun rzjijiornrnqichn chtujin ufn zor二、我能辨字组词。(10分)删( ) 恰( ) 振( ) 珊( ) 洽( ) 震( )ji( ) bi( )结 背 ji( ) bi( )三、选择填空。(7分)冲垮 冲刷 冲洗1、洪水把大堤( )了,淹没了好几个村庄。2、马路经过暴风雨的( ),显得格外干净。3、湖水把岸边的石块( )得十分光滑。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如果就 不但而且1、( )林老师退休了,( )她仍然关心我们。2、( )你要夺取冠军,( )应该刻苦
2、锻炼。3、老师( )关心我们的学习,( )关心我们的生活。4、( )他平时刻苦学习,( )成绩优秀。四、下面的句子都有毛病,请你帮它改一改,把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6分)1、爸爸穿上了大衣和帽子出门了。_2、我拿起用来打羽毛球的拍子,来到操场。_3、草原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写的。_4、一个小鸟从蓝天飞过,唧唧喳喳地叫着。_五、我能将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出出处或作者。(10分)1、业精于勤,_;行成于思,_。( )2、有志者_。 ( )3、_,一日难再晨,_,岁月不待人。 ( )4、_,莫以恶小而为之。 ( )六、判断句子表达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4分)1、刘清爱帮助人,因此她
3、学习好。()2、因为书里有许多知识,所以爸爸给我买来了各种书让我读。( )3、如果海面波涛澎湃,海底就不宁静了。( )4、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 )七、我会将下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5分)( )姑娘迎着袭人的寒风,穿过几条大街小巷,走进了一件又矮又小、设备简陋的楼顶这就是她的住所。( )深夜了,人静了,还剩下巴黎大学图书馆的灯光显得格外明亮。( )这个姑娘是谁呢?啊,她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 )她点起煤油灯,打开一本物理书,又开始学习起来。( )闭馆的时间到了,图书馆里最后走出来的,照例是一个身穿破旧衣服,脸色憔悴的金发姑娘。八、阅读闯关,我能行。(20分)(一)课内阅读。(7分
4、)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有的(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4分)2、周恩来为什么而读书?_他立下这个志向的原因是_(1+2分)(二)课外阅读。(13分)_竹子是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竹子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材料又是造纸原料;竹皮
5、可以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竹子是特殊的,它具有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到今,它和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竟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硬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酷暑它不怕,秋风吹不落。秋去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艰难,不怕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
6、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1、给这篇短文加题目。(2分)2、“岁寒三友”是指_、_、_。(3分)3、“历四时而常茂”,“四时”指_、_、_、_。(4分)4、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2分)“息息相关”的“息”意思是( ),“自强不息”的“息”意思是( )。 呼吸时,进出的气 消息 停止 休息 利息5、文章最后一句“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中“这种精神”指的是_(2分)九、习作。(30分)请你按写信的格式给亲人或朋友写一封信,汇报一下这学期来的收获或你经历过的事,题目自拟。“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
7、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安徽专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济南的冬天作业课件新人教版20180723233.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