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3永生的眼睛北师大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3永生的眼睛 北师大版 四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6.3 永生 眼睛 北师大
- 资源描述:
-
1、 永生的眼睛授课时数:2课时备课时间: 年 月 日授课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 1、认识生词6个:栩栩如生、屡次、况且、签字、移植、昔日。学习多音字:给。 2、通过多种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 读课文,感知语言。初步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4、通过学习, 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5、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 6、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
2、认识上的变化。课前准备: 课件 小书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名言吗?谁给大家说一句?老师也喜欢名言,送给大家三句。(出示:毛主席说:“有的人死得重于泰山,有的人死得轻于鸿毛。”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谁能大声地给大家读读?(生读)相信你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三句名言会有更深入的了解。二、情境入课: 前些天,程老师在“大宝真情互动”的电视节目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的故事。就在去年,34岁的电视台记者阿红因患癌症去世了,这是阿红清醒时留下的最后一段宝贵的声音。出示:“我要把自己这双眼睛,
3、献给那些失去光明的人,让他们能够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她在清醒时留下的最后一封信里写道:“朋友,虽然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我的生命在你的眼睛里延续着,祝福你,祝你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她的眼角膜成功的移植给了一位大学生和一位70多岁的老人。可想而知,这两位昔日的盲人,重见光明的那一刻,将会多么兴奋。生活将会多么美好。这样感人的故事也发生在琳达一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齐读课题。三、读课文,学生字、感知语言: 1、自读。要求做到不漏读、不错读,不断句。想办法处理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教师指导朗读难以读通的的句子,引导学生正音(给予、挚爱、捐赠、盲童、热泪盈眶、屡次、遵从、振聋发聩、仍然)
4、,注意多音字“给”的读音。 3、再读,边读边画出生词。同桌互相当老师指导对方记忆难以记住的字或是笔画。 4、指名到黑板上写生字。 5、共同给生字组词,并写到黑板上,看能组几个词。(以此扩大词汇量) 听写词语、同桌校对:栩栩如生 屡次 况且 签字 移植 昔日 6、选择其中的几个,回想课文内容,说一句或几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话。 7、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同时边思考边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情境,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四、布置作业: 1、查阅有关眼角膜的资料。2、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
5、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3、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课文: 我
6、们昨天已经读过了课文,谁来说说哪个情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我们穿过时间的隧道,回到1965年那个炎热的夏日。当时琳达只有14岁,母亲就不幸去世了,当警官来访,为了医院要取用母亲的主动脉瓣膜和角膜而征求父亲的意见时,琳达和爸爸的表现截然不同。快速的找一找相关的句子,用” 画出琳达的表现,“浪线”画出父亲的表现。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汇报:指读琳达的表现。 3、琳达无法抑制自己的痛苦,冲着父亲哭喊着,(生接读)琳达发疯似的哭喊着,(生接读)可是父亲却这样说,(生接读) 4、谈感受。指导读。 5、看似普通的话语,女儿却感到是振聋发聩的,你怎么理解“振聋发聩”?接着
7、学生的回答,问:爸爸的话使琳达受到了哪些触动? 6、那振聋发聩的话是什么呢?我们也记住这句话,慢慢的理解、慢慢的体会吧(齐读)。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父亲那振聋发聩的话语给琳达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也就是从这一刻起父亲便开启了琳达那扇爱的大门导读5-7自然段。(生读父亲的话) 2、父亲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流露出了怎样的心情?指读。 3、父亲曾说过:如果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死也是有意义的。父亲认为捐献自己的眼睛有什么意义?能从他的的话中感受到吗?谈读结合。 4、在谈论生与死这个话题的时候,他想到的是盲童、是盲童的父母、是自己的女儿!我们再来通过朗读感受一下父亲那伟大的心愿吧! 女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 古诗两首|人教新课标 (共52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