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散文部分第二单元 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 (3)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 资源描述:
-
1、捉不住的鼬鼠 时间片论 周涛1、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篇情理兼备、文质并茂的散文。作者就“时间”这一既平常又深奥的话题展开讨论,描绘时间的形象,探询时间的本质,表明世人对时间的种种态度。文中用了繁多的比喻来写“时间”,表现了绮丽的想象,语言有如诗句一样优美。2、学情分析这篇课文放置在人教版选修课本中国现代诗歌与散文欣赏中,一般在高二学习,高二学生在认知具备了思考许多诸如社会存在、公正、真理及道德等抽象问题的题的能力。课文的内容学生并不难理解,而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此时也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对此类文章也是有兴趣的。因此本文教学主要抓住理解散文的哲理性和领略散文的文学性捉不住的鼬鼠 时间片论教学目标1、
2、领悟哲理的同时领略文学美,注重对文中的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及感情的梳理与分析。要在阅读过程注重反思,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与人交流,共同提高。 2、在领略文学美的同时,试着用文学形象的语言对生活中的事和物表达自己的看法,做到既形象生动,又新颖别致。3、增加生命的责任意识和价值思考,培养学生珍惜时间,思考应该如何珍惜时间。教学重点:领悟哲理的同时领略文学美,修辞手法的梳理与分析。教学难点:感知思想内涵教学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主动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和同学交流切磋,共同提高。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步骤:布置预习1. 熟读课文,将文章的每一
3、段都标上序号2.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 文章写了时间的哪些特点?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这些特点?(2) 通过这些特点想表达什么感情?教学内容一、 导入新课古今中外,以“时间”为写作对象的文章很多,现代人要来写“时间”,如果没有新意,那这篇文章很可能就会湮没。今天我们要讲的这篇文章,作者对时间有独特的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兼散文家的周涛的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看看他对时间的理解能否给我们带来一场头脑风暴 。(板书标题)二、 审读标题1.大家读标题,找出文章将涉及的对象明确:鼬鼠、时间2.鼬鼠和时间都出现在标题里,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用了什么手法?明确:比喻、相似性(板书)3.PPT显示
4、:a. 捉不住的鼬鼠 时间片论b.时间是物质运动中的一种存在方式,由过去、现在、将来构成的连绵不断地系统。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 现代汉语词典c.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问:从语言特色的角度将三段话做比较,看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你们喜欢哪种表达?为什么?明确特点:a.生动有趣 b. 平直、不带情感的说明 c.客观、冷静、理性的论说喜欢:a理由: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在散文中能把要说的事物反映得生动形象,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语言富有文学性。三.鉴赏课文1.有着非常生动的文学性是我
5、们这篇文章最大的一个特点,也是这节课鉴赏的重点。下面我们就由鼬鼠开始,来探寻这篇文章的文学性,大家找到对鼬鼠具体描写的段落:明确:第34段 (齐读)极度的灵活,超自然的伸缩性,不可思议的变幻速度。是的,鼬鼠一般,短肢、细长柔韧的身子,光滑的皮毛滴水不沾,豹头,双眼凝注而有神采。2.赏析该段比喻手法的运用如何赏析?答题三步骤:指出手法-具体用法-说明效果例: 步骤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指出手法将时间比作鼬鼠 2、具体用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时间灵活快速、不可捉摸 、难以掌控 3、说明效果3.找出文中其它运用了比喻的句子并赏析可能有的句子:“时间如水我如鱼” (1段),形象地表述了时间与人犹如鱼和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515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