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六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哈六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黑龙江省 哈六中 2014 2015 学年 上学 期中考试 试题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中国式过马路”无关素质沈华清最近,“中国式过马路”成为热议的话题,说的是中国人过马路不看红绿灯,“凑够一撮人就能走”。而在这个话题讨论中,“国人素质论”再次成为焦点。如今,一谈及城市的乱象,人们往往就把矛头或原因直接归咎于百姓的文明素养太低。大量的观察表明:中国城市文明问题的根源在于现代制度建设进程短、人性化设计意识弱、人口密度大等,从而造成所谓“素质论”迷局。我们观察行人乱穿马路现象时不难发现:道路越宽,车速越快,则行人乱过马路现象
2、就越少;道路越窄,车速越低,则行人的乱穿行为就越多。当汽车拥堵时,宽阔的马路也会有行人乱穿现象。这种乱穿行为的支撑是:行为博弈。这也很好解释了“凑够一堆人过马路”现象频发的原因。当一个人过马路时,往往心理上不占安全优势,而当一群人时,心理上就占了优势;司机在行人出现违规时,也会因应急反应而减慢速度,这个反应又进一步让其他行人领会从而加入违规行列,司机自然不得不踩刹车而让道行人。这不是素质问题,而是心理学现象。那么为何西方或香港等城市的交通密集区域,却较少出现这种现象呢?观察表明,交通设施的完善有助于缓解行人的焦虑情绪。同济大学的研究表明,红绿灯规则涉及行人等待的忍耐度问题,中国行人等红灯能忍9
3、0秒,这个忍耐度是较大的,因为德国人是60秒,英国人是45秒。而国内有的红绿灯转换时长超过100秒,有的甚至达到145秒。过长的等待时间必然引起行人的不耐烦情绪。而且,研究者发现,“国内在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上更加偏向机动车,这就会导致行人被动违规。”这也进一步说明,行人闯红灯不是百姓素质问题,而是设施与规则设计出了问题。 一条视线良好的宽阔马路限速50公里每小时是否合理?限速过低,自然产生大量的超速现象,这不是司机素质问题,而是交管部门缺乏专业的科学论证和测试,从而导致了两种后果,一是明显降低了车辆的通过效率,并因快慢不一形成车流不畅;二是交警难以执法而造成“法不责众”的观感。所有的交通规则,应
4、该是以利于大众常识判断的形式来制定的,这样才有利于疏导交通。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之快是世界各国少有的,正是这种快速变化的状况导致了管理设计水平和交通配置之间的不协调状况频频显现。道路拥堵了就建道路,而建设又使得道路更拥堵;汽车越多,事故越多,道路更堵;越堵,心情就堵,秩序就更糟,如此往复,恶性循环。欧美国家早就认识到“扩充道路无法解决交通拥挤”的现实,道路的建设会增加拥堵的节点,而混沌效应(或称为蝴蝶效应)就会逐渐显现。显然,拥堵不可能绝迹,但是可以通过设计来减少频次和缩短拥堵时间。唯有政府提高设计意识,研究人的交通行为和心理,进行有节奏的文明引导设计,从而减少交通参与者之间的行为博弈,使之转
5、化为文明礼让的动力。 (选自中外文摘2013年第3期)1.下列对“中国式过马路”形成原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行人乱穿马路和“凑够一堆人过马路”现象,缘自交通参与者之间的行为博弈。B.交通设施的不完善而增加了行人的焦虑情绪是造成“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C.行人“闯红灯”并非都是主动的,有的是因为在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上更加偏向机动车而导致行人被动违规。D.现代制度建设进程短、人性化设计意识弱、人口密度大,造成“中国式过马路”现象频发。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车速高低、道路宽窄、行人数量都与“中国式过马路”发生的几率相关,这种现象可以从心
6、理学中找到合理的解释。B.中国的红灯等待时间比外国的红灯等待时间都要长,过长的等待时间必然导致行人不耐烦。C.由于交管部门在制定交通规则时缺乏专业的科学论证和测试,影响了车辆通过效率,也给交警执法带来困难。D.欧美国家的治堵经验告诉我们,单靠扩充道路是无法解决交通拥挤问题的,尽管拥堵不可能绝迹,但可以通过设计来减少频次和缩短拥堵时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主要从交通行为和心理,交通设施和规则设计两个方面对“中国式过马路”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中国式过马路无关素质”的结论。 B.文章指出,以有利于大众常识判断的形式来制订交通规则,才能有效地保证车辆通过效
7、率,消除“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 C.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是世界各国少有的,面对这种快速变化,管理设计水平和交通配置之间的不协调的状况应引起重视。 D.减少交通参与者之间的行为博弈,使之转化为礼让文明的行为,需要政府在研究人的交通行为和心理的基础上,进行有节奏的文明引导设计。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一)文言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9 题。房玄龄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
8、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
9、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
10、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旧唐书房玄龄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工草隶,善属文 写作 B. 太宗徇地渭北 曲从、偏私C. 文约理赡 丰富 D. 丁继母忧去职 遭受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 将至御座乃下于是为长安君约
11、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C. 谮之于高祖作师说以贻之D. 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6下列各组句子中,不能表明房玄龄贤能和受太宗倚重的一组是 ( )A. 罄竭心力,知无不为 朕无西顾之忧矣B. 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 擢拜太子右庶子C. 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 并委令处分发遣D. 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书法、文章俱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B. 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C. 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
12、龄先接受人才和物品,安置到幕府中。D. 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之于汉高祖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厚待。8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B.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C.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D.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9. 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2)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
13、为改容凄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谢池春陆游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10全词主要采用了哪种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5分)11本词为我们塑造了什么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诗句简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1)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3)不畏浮云遮望眼, 。 (4)无为在歧路, 。(5) ,秋天漠漠向昏黑。(6)金樽清酒斗十千, 。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308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第13课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备课件)-【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上册).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