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学案:第2单元 进阶1 第5课 《老子》四章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子 2021-2022学年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学案:第2单元 进阶1 第5课老子四章 WORD版含答案 2021
- 资源描述:
-
1、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2学习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论说道理的写作方法,理解文中表达的对待“有”“无”关系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3鉴赏庄子借助寓言增强说理写作方法,理解文中表达的观点。老子庄子中的思想常有突破俗见之处,可以说是见人所不见、知人所不知,想人所不能想,言人所不能言。老子总是提醒世人重视通常被忽视的那一面。对现实人生有一定的启示。庄子也善于从常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学习这两课要善于发现它们有哪些突破常规的认识,在比较中品味二者不同的论述风格和语言韵味。1三十辐(车轮的辐条)共一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当其无(
2、车毂的中空处),有车之用(功用)。埏(揉和)埴(黏土)以为器(陶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门窗)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请概括段意:讲了“有”与“无”的辩证关系,二者是相互依存的。2企(踮起脚)者不立(不能久立),跨(阔步行走)者不行,自见(偏执己见)者不明,自是(以为是)者不彰(明辨是非),自伐(夸耀)者无功,自矜(夸耀)者不长(长久。一说读zhn,意思是得到敬重)。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赘瘤)行(同“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为,做)。(第二十四章)请概括段意:阐述了有道者不会“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道理。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
3、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强劲奋进)者有志(意志)。不失其所(地方、位置,指立身之地)者久,死而不亡(不朽)者寿(长寿)。(第三十三章)请概括段意:本章强调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4其(代指后面动词所涉及的对象)安(安稳)易持(持守),其未兆(显露迹象)易谋(解决),其脆(脆弱)易泮(同“判”,分离),其微(细小)易散(散失)。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九层之台,起于累(同“蔂”,土筐)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接近)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
4、事。是以圣人欲(以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以为学)不学,复(弥补、补救)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请概括段意:本章谈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法。一、辨识通假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行”同“形”。2其脆易泮“泮”同“判”,分离。3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累”同“蔂”,土筐。二、古今异义1跨者不行古义:行走不稳。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2民之从事古义:行事,做事。今义:投身于某种活动或事业中去。三、一词多义1伐(1)自伐者无功(夸耀)(2)伐竹取道(砍伐)(3)十年春,齐师伐我(讨伐)(4)此五霸之伐也(功绩,战功)2企(1)企者不立(踮起脚跟)(2)不胜翘企,万里托命(盼望)
5、(3)渠黄不能企其景(企及,赶上)3足(1)知足者富(满足)(2)始于足下(脚)(3)竖子不足与谋(值得,配)(4)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支撑器物的部件)(5)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足够,充足)4强(1)自胜者强(刚强)(2)赏赐百千强(有余,略多)(3)其死也坚强(僵硬)(4)强国请服(强大,强盛)四、词类活用常于几成而败之(使动用法,使失败)五、文言句式1自矜者不长。(被动句)译文: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宾语前置句)译文: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3为之于未有。(状语后置句)译文:要在还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4合抱之木,生于毫
6、末。(状语后置句)译文:张开两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极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当:有、只有。无:指车毂的中空处。埏埴(shn zh):和泥(制作陶器)。埏,揉和。埴,黏土。户牖(yu):门窗。利:(第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三章)(第六十四章)“中国哲学之父”老子老子(生卒年不详),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认为他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东)人,有人又称他老聃。相传他生活在春秋时期,曾任周王朝藏室之史(管理图书的官,当时的图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档案)。老子跟孔子同时,相传孔子还曾向他请教过“礼”。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老子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
7、名人之一。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春秋战国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各诸侯国为了称霸,经常爆发不义战争,抢夺土地和人民,而老子为周王朝藏书室的官吏,掌管史册典籍。作为一个史官,他从历史中看出了兴亡更替的规律,昔日的霸主最终或是众叛亲离,或是趋于衰亡。所以他不认为争强好胜是可以达到长久之道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193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