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化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校模(一)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化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校模一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广东省 化州市 第一 中学 2021 届高三 上学 期校模 语文试题 扫描 答案
- 资源描述:
-
1、20202021学年度化州一中高三校(一)模 语文参考答案1.D(A项强加因果,“最关键制约因素”错,B项“已成为国民消费新风尚”错,C项无中生有)2.A(无中生有)3.D(D项是一个反面例证,说明厦门旅游年卡的弊端)4.论证结构上采用了递进式结构。先提出旅游年卡能实现多方共赢,接着指出当前的旅游年卡存在的弊端,最后解决问题,指出旅游年卡要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正反对比(分析论证方法要结合材料)。(4分,每点2分)5.充分利用日益完善的国家休假制度,发展带薪休假,鼓励人们外出旅游。整合当地旅游资源,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开发地方旅游年卡市场。发挥市
2、场规律,促进利益共享,完善旅游年卡定价和利益分配机制。摆脱“门票经济”,加快当地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开发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得6分)6.B(“也说明了王新给笔架村带来的影响”错,应为“也说明了我那篇文章给笔架村带来的影响”)7.C(“侧面交待”错,应为“直接交代”)8.执着,有信念;有担当,不怕苦;善良,有爱心;善权变,为留住学校不惜造假。(要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每项1分,共4分)9.“我”作为小说的叙述人,起到串连情节的作用;“我”要去调查王新被举报的原因,由此生发的所思所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我”作为记者进行的前后两次采访,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易于感
3、染读者。(每项2分,共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10.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欧阳修考中了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又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其中,“迭相”是相继;轮番之意,“迭相”不能与后文的“师友”断开,否则缺少宾语,根据前后文义可知欧阳修与尹洙轮番为师友,后又结交梅尧臣,而非师友结交梅尧臣,所以不能将“师友”和“与梅尧臣游”断在一处,排除 AD 项;“为歌诗相倡和”是指欧阳修和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中间不能断开,下句是指文章
4、名扬天下,更不能将“相倡和”和“遂以文章”断一处,据此可排除BD 项。故正确答案为 C。11.A【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指以高超学术技能供奉朝廷的官吏”错,学士是以文字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12.D【解析】此题考查本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 项“欧阳修在世时就尽力帮助推荐朋友,欧阳修去世后仍让自己的亲人保护周济朋友的家人。”错,应为朋友在世时欧阳修推荐帮助他们,朋友去世后欧阳修就尽力保护周济他们的家人。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参考译文:(1)我过去的举动,难道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同您一起降职而不同您一起升迁是应该的。(“岂”“退”各 1 分
5、,大意 2 分)(2)欧阳修奖励引荐后辈,唯恐有没顾及到的,经他赏识的人都成了名人。(“后进”“闻人”各 1 分,句意 2 分)14.【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参考答案:(1)杜衍这四人是治国的贤才,欧阳修不忍贤才被诬;(2)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的大忌。如果这四个人被罢除,就会让在朝奸邪之徒阴谋得逞。(答出一点 2 分,答出两点 3 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后来考中了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
6、二人互为师友,又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范仲淹因上书言事被贬官,朝廷许多官员都上书替他辩护,只有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贬黜范仲淹。对此欧阳修写信斥责高若讷,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之事。高若讷把欧阳修的信上交朝廷,以致欧阳修坐罪被贬为夷陵县令,不久改任乾德县令、武成军节度判官。范仲淹担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时,征聘欧阳修为掌书记。欧阳修笑着辞谢说:“我过去的举动,难道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同您一起降职而不同您一起升迁是应该的。”过了很久,欧阳修复职为馆阁校勘,以后又升任为集贤校理。庆历三年,兼掌谏院。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
7、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适逢保州发生了兵变,因此又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在告别皇上时,仁宗对他说:“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想要说什么,就随时讲吧。”欧阳修回答说:“我做谏官时可以直接论事,现在论事就超过我职务的范围了,是有罪的。”仁宗说:“只管说好了,不要区别在朝还是在地方。”杜衍等人因被诬陷私结朋党而相继罢去,欧阳修慨然上疏说:“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四人,天下人都知晓他们有治国的贤能,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之大忌,谋臣置而不用,乃是敌人的福份啊。现在这四个人一旦被罢除,而让在朝奸邪之徒弹冠相庆,四邻蛮夷之敌振臂喝彩,臣下我真为朝廷感到惋惜
8、呀。”从此奸邪之徒更加忌恨欧阳修,并借欧阳修外甥女张氏犯罪下狱之事罗织他的罪状,致使他降职为知制诰、滁州知州。欧阳修写文章得自天才而又顺其自然,铺陈收缩都恰到好处。文辞简洁明快,信实通达,广征博引,都用最正确的道理加以判断,来折服人心。成就远远超过了一般人,众人没有谁能赶上他,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一致像对待老师那样敬重他。他奖励引荐后辈,唯恐有没顾及到的,经他赏识的人都成了名人。曾巩、王安石、苏洵、苏洵的儿子苏轼、苏辙等人,作为平民隐居家乡时,不被人所了解,欧阳修就传扬他们的声名,说他们一定会闻名于世。欧阳修对朋友非常忠实,朋友在世时就推荐帮助他们,朋友去世后就尽力保护周济他们的家人。15.C【
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的赏析能力。C 项,“直接抒发”有误,“借荒寒汀州上寻寻觅觅的新雁找不到安栖居所之景象”是借意象抒情(间接抒情),非直接抒情。16.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参考答案:同:夜泊水村中“万死报国”“双鬓无再青”和书愤中“自许”“塞上长城”“衰鬓先斑”,都抒发了诗人希望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表达了陆游功业未成、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叹息和愤懑。异:夜泊水村诗颈联鲜明表达作者的拳拳爱国心与殷殷报国情。也包含作者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愤,即便他抱定了“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志向,也没有谁能了解他的苦心。是全诗之眼。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0、”则表达作者对自身的辉煌功名只能出现在镜中在梦里,虽怀报国壮志而白发催人的悲愤之情。(相同点 2 分,不同点 4 分,意思对即可。) 注释1.夜泊水村:夜间把船停泊在临水的村庄旁。2.羽箭:箭尾插羽毛,称羽箭。3.太息:叹气。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勒铭:刻上铭文。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车骑将军窦宪大败匈奴,追击单于至燕然山,班固写了一篇铭文,把铭文刻写在巨石上,记载这次成功。此句作者借喻自己未能建立战功。4.老子:陆游自称,犹言老夫。晋书:“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大漠:古瀚海,亦称大碛。在蒙古国与我国内蒙古之间,西接新疆,四月间狂飙屡起,沙砾飞扬,故号为流沙。绝大漠:横
11、度大沙漠。绝,横度,跨越。5.新亭:又名劳劳亭,在今南京市南。东晋时中原沦陷,王室南渡,有一些过江的士大夫在新亭宴饮,席间众人闷闷不乐,相对涕泣。独有王导不以为然,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耶?“见晋书王导传。6.“一身句:意谓自己有不怕死万次的报国决心。7.青:黑色。再:第二次。8.记取:记住,记着。9.新雁:刚从北方飞来的雁。汀:水边平地,小洲。鉴赏此诗写出作者虽怀报国壮志而白发催人的悲愤。古今诗人感叹岁月不居、人生易老者颇多,但大都从个人遭际出发,境界不高。陆游则不同。他感叹双鬓斑白、不能再青为的是报国之志未酬。因而其悲哀就含有深广的内容,具有崇高壮烈的色彩。此联为“流
12、水对”但其后关连,不是互为因果,而是形成矛盾。读者正是从强烈的矛盾中感到内容的深刻,产生对诗人的崇敬。陆游类似的诗句尚有“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等。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于山阴奉祠,时作者已家居九年。山阴是江南水乡,作者常乘小舟出游近村的山水,夜泊水村为即景之作。首联写退居乡野、久离疆场、无缘抗敌的落寞怅惘。“羽箭久凋零”,足见其闲居的郁闷。“燕然未勒铭”,典出后汉书窦宪传:窦宪北伐匈奴,追逐单于,登燕然山(即今蒙古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燕然未勒,意谓虏敌未灭,大功未成。这一联用层递手法,“久凋零”,乃言被弃置已久,本就失落、抑郁;“未勒名”,是说壮志难酬,则更愤懑不平。起首就奠定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