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类型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孟子见梁惠王 (4) WORD版含解析.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229097
  • 上传时间:2025-11-18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46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孟子见梁惠王 4 WORD版含解析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人教版 选修 中国文化 经典 研读 教学 教案 第二
    资源描述:

    1、孟子见梁惠王教学设计教材概述:孟子见梁惠王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华文化经典研读中的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属于相关读物),本文篇幅虽短,但思想深刻,将带领我们领略孟子的“仁政”思想中行“仁义”舍“利”、重义轻利的思想魅力。对传统文化经典,我们既要了解它,读懂它,更要明白它的深邃的思想及其影响,于是教学中既重视文言文的常规重点,更突破一个难点内容: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探究,探讨孟子的思想观点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设计思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

    2、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等要求. 新课标同样指出,应该“通过阅读与思考,领悟其丰富的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 所以,我采用“解字探幽诵读明意研读明旨拓展明理学以致用”这五个环节来完成本课的教学,后面三个环节是为突破难点而设计。同时整个教学过程也是贯彻新课程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充分活动起来,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并指导学生学以致用,以求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情分析 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五本必修教材的学习,高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古诗文的能力,但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较弱,甚至有学生长于形象思维,弱于

    3、抽象思维。本课文是选修教材中的相关读物,篇幅简短,学生对照下面的注解基本可以疏通大意,老师只需强调一些知识的积累即可。在学生讨论后通过启发引导以突破难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孟子其人及其思想观点。2、研读文中体现的儒家“仁政”的观点。3、积累文言字词句,把握文意。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孟子“义利观”的借鉴意义,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2、学会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3、通过课前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疏通文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诵读,激发学生热爱国学经典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的

    4、学习热情。2、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学重点:1、积累文中文言字词句。2、探究孟子的“义利观”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教学难点:探究孟子的“义利观”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教学方法:诵读法:学习古诗文最基础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自主学习法:课前学生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疏通文意,要求学生完成对课文的诵读及口译,并积累文言字词句。讨论探究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孟子的“义利观”这一重难点进行探究。课前准备课前学生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疏通文意,要求学生完成对课文的诵读及口译,并积累文言字词句。教学资源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解字探幽,激发兴

    5、趣。课件展示:利与义的字体利 :会意字。从刀,从禾。利表示以刀断禾、收获谷物的意思。引申为:得到好处。义:会意字。上面是一个“羊”字,下面是一个“我”字。“善”、“美”二字也都是“羊”字头的,羊本身即有善、美之意。“义”是源于并根植于自我内心的一种善与美。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从刚刚对“义”与“利”的解释可以看出:利其实是一种索取,义是付出,两者是一对矛盾的概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国学经典孟子见梁惠王(板书课题),看看孟子对义与利有怎样的看法。(说明:用说文解字释义导入课文,设置悬念,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二、诵读明意,检测预习1学生齐读课文,纠正误读。

    6、2检测课前自主学习对字词句的掌握情况。(分别课件展示)原文: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 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特殊文言句式 交征利 )(师生一起翻译)原文: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后 先 餍 后 亦)译:如果轻视义而重视利,那么不夺取全部是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以他的君王为后的。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 (一人翻译后点评,学生齐读翻译)(说明:课前安排学生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疏通文意,并积累文言字词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培养学

    7、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学生朗读,如有误读纠正。再选取重要句群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既有老师带领翻译,也有学生翻译,老师对学生翻译进行点评,同时也释疑,最后齐读翻译,此环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三、研读明旨,探讨交流(先学生思考讨论,后典型发言,教师点拨) 探讨1:齐读课文,请从文中找出能表明梁惠王观点和孟子观点的语句?(课件展示)文中哪句能表明梁惠王的观点?原句: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梁惠王的观点是:求利或重利针对梁惠王的观点,孟子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文中哪句能表明孟子的观点?明确: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开头提出观点)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最后重申观点)中间说理的过

    8、程包含几层意思?(板书)指出举国上下只知求“利”的危害 -弑君 点出行“仁义”的好处-孝亲 忠君孟子的义利观:行“仁义”舍“利”或重义轻利 探讨2:孟子和梁惠王两人观点不同,可是孟子还是劝说梁惠王,他有何目的?成功了吗?请说明理由。(课件展示) 提示:联系孟子的主要思想和学过的寡人之于国也幻灯片展示孟子思想仁政学说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体系,发展为仁政学说。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性善论 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思考讨论后明确第一问:1、 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最为杰出的一位大师。他继承了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并有所发展,形成以“仁政”、“王道”为核心的思想

    9、主张。而“仁政”、“王道”的核心是保民、爱民(仁爱百姓)。2、孟子认为,“仁心”是“仁政”的基础,君王如果把他们本性中“仁”的因素加以发展、推广,那么治国施行“仁政”也就不难了。(由1和2可以看出“仁”和“仁政”之间的关系)3、而本文的核心内容是梁惠王求利,孟子讲仁,孟子劝说梁惠王行“仁义”舍“利”,阐述的观点和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一致的。所以劝说梁惠王的目的是推行他的“仁政”主张。 在你看来,成功了吗?梁惠王会采纳孟子的观点吗?为什么? 讨论后,可能有两种观点: 【观点一】:会采纳孟子的观点,理由: 孟子说得很有道理。孟子针对梁惠王的提问,首先高举“仁义”大旗,用“仁义”拦住梁惠王的求利之心

    10、。中间先概括指出求“利”会使国家有危险,再具体陈说危险何在(弑君),把君主求“利”的危害说透,然后在此基础上点出“仁义”的好处(孝亲、忠君)。最后用和开头类似的话语结束,首尾呼应,重申梁惠王应该讲求“仁义”舍弃“利”。全文以其不可辩驳的理由及其严密的逻辑,向梁惠王阐明了舍“利”行“仁”的政治主张。【观点二】:不会采纳孟子的观点,理由:1、从我们所了解的梁惠王来看,他不会采纳孟子的观点。从寡人之于国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梁惠王是个急功近利,目光浅陋,好战的狂人,从本文可以看出梁惠王是个求利的人。像梁惠王这样的人孟子劝说他推行“仁政”主张,失败也是注定的。2、 联系社会背景,各国之间互相交战。3、 当

    11、时魏国面临的形势,容不得梁惠王按孟子的话行事。梁惠王也叫魏惠王。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为避秦兵威胁,把都城迁至大梁。孟子来魏国时,正是梁惠王希望可以强大军队,强化军事的时候,正是梁惠王迫切需要解除威胁的时候。而孟子的主张能帮梁惠王解燃眉之急吗?(不能)能帮梁惠王立马得到他所想要的吗?(不能)所以梁惠王不会采纳孟子的主张。事实结果是不采纳,梁惠王“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梁惠王不但不认同孟子的话,反而认为迂腐,不符合实际。 孟子的仁政主张,不单是梁惠王不采纳,也不被其他各国所接受,最终失败。(说明:此环节通过师生探讨交流明确孟子和梁惠王的义利观点,以及孟子劝说的目的和

    12、失败原因,由此引出孟子的主要思想,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后一环节的探究做好准备。)四、拓展明理, 探究传承难点探究:孟子的“义利观”有何借鉴意义?请联系当今社会现实谈谈。(课件展示)(先分两组讨论,后每组选代表典型发言。教师现场指点,适时抛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启发学生)1对待传统文化和思想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2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几种不同的义利观?我们应该对他们分别采取什么态度?(幻灯片展示以下内容)央视快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央视网2019-03-25“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主席22日回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的一段话,赢得无数人的由衷点赞。“这么大一个国家

    13、,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是一个直抒胸臆、斩钉截铁的答案,这是一个振聋发聩、感人肺腑的答案。习近平主席简洁有力的回答,一腔赤诚溢于言表,彰显出人民领袖的真挚情怀。“无我”是一种勇毅信念。.心为物役就会迷失自我,心有杂念就会患得患失。心中有国家、心中有人民,自然就没有“小我”的位置,于是也就能不言私利、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从“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正是习近平主席许党许国、忠于人民的鲜明写照.“为民”是一种信仰。习主席曾明确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明确现实中的三种义利观 (板书) 义利观 态度

    14、无我 重义轻利 赞许 有我 义利兼顾 肯定 唯我 重利轻义 批判 对照孟子的义利观,今天是否还要讲仁义和可以求利?(学生举义利兼顾的例子)难点探究:孟子的“义利观”有何借鉴意义?请联系当今社会现实谈谈。结论: 当今社会,我们要讲“仁义”,但也要看对象。我们可以“求利”,但要通过正当途径谋利,要以义求利,要坚守道义,不能损害他人利益,更不能唯利是图。 孟子的“义利观”对那些丧失道德良知、唯利是图之人有警醒作用。孟子的“义利观”在今天对提高公民道德素养,端正价值取向还是有积极意义的。(说明:“义”和“利”的关系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触及学生心灵,活跃课堂气

    15、氛,采用分组讨论交流的方式,通过讨论使学生更清楚地更深入地认识到生活中面对“义”与“利”时该怎么抉择,明确孟子“义利观”的借鉴意义,理解其思想精髓。对优秀传统文化既要善于继承也要有所创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并加强学生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五、齐读后总结课文:本文记载的是孟子在宣传自己政治主张时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孟子告诉我们要行“义”舍“利”。孟子的义利观至今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义与利的天平要靠道德来支撑,当义与利相遇时,我们要理智对待,让道德之花绽放人生。六、学以致用,发展个性请以“义与利”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说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以我手写我长。将文中义利观辩证运用于写作达到学以致用之目的。)教学后记:本课文是选修教材中的相关读物,不是讲读课文,而且篇幅简短,课前安排了预习,但从学生上课的情况来看,有些字词的理解没有预习到位。但切实落实了三维目标,难点突破很成功。整节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很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孟子见梁惠王 (4) WORD版含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9097.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doc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doc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
  • 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阶段强化专训(新版)华东师大版.doc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阶段强化专训(新版)华东师大版.doc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综合题】.docx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综合题】.docx
  • 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第5课时 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实际问题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doc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第5课时 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实际问题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doc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综合卷】.docx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综合卷】.docx
  • 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第5课时 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新版)华东师大版.doc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第5课时 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新版)华东师大版.doc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精练】.docx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精练】.docx
  • 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七章综合测试题 华东师大版.doc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七章综合测试题 华东师大版.doc
  • 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第5课时 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实际问题学案(新版)华东师大版.doc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第5课时 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实际问题学案(新版)华东师大版.doc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研优卷】.docx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研优卷】.docx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满分必刷】.docx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满分必刷】.docx
  • 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专题复习(1) 华东师大版.doc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专题复习(1) 华东师大版.doc
  • 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第4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应用教学设计(新版)华东师大版 (2).doc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第4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应用教学设计(新版)华东师大版 (2).doc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模拟题】.docx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模拟题】.docx
  • 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期末自我检测题(B卷)(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doc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期末自我检测题(B卷)(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doc
  • 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 认识反比例函数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doc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 认识反比例函数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doc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最新】.docx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最新】.docx
  • 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一元一次方程小结与复习(二) 华东师大版.doc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一元一次方程小结与复习(二) 华东师大版.doc
  • 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 认识反比例函数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doc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 认识反比例函数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doc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新】.docx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新】.docx
  • 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一元一次方程小结与复习(一) 华东师大版.doc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一元一次方程小结与复习(一) 华东师大版.doc
  • 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 认识反比例函数学案(新版)华东师大版.doc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 认识反比例函数学案(新版)华东师大版.doc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巩固】.docx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巩固】.docx
  • 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一元一次方程单元综合检测题(一) 华东师大版.doc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一元一次方程单元综合检测题(一) 华东师大版.doc
  •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3 一次函数第4课时 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doc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3 一次函数第4课时 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doc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完整版】.docx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完整版】.docx
  • 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7.3实践与探索(第1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7.3实践与探索(第1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