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教案:第三单元 9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1)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宋散文选读
- 资源描述:
-
1、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分析(一)教学内容的确定王维工诗善画,不但诗歌创作能“诗中有画”,在这篇书信中也饶有诗情画意,做到“文中有诗”“文中有画”。学生比较熟悉王维的诗歌风格,但少见王维的散文。而且这是一封书信体文章,有鲜明的情感和思想的交流,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渗透了浓烈的情感,寄寓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趣”。因此本文的教学内容确定为:1.通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文中有画”“文中有诗”的创作风格,能够鉴赏王维的景物描写手法,提升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2.读懂文中景物被赋予的“深趣”,感悟古代文人与大自然为伴,欣赏自然,并以之慰藉心灵。(二)学情分析这是一篇文言文,字词
2、理解虽然不难,但写景文字精炼,难以翻译成现代文,且文字句式整齐,与其它散句错落有致,音节和谐,所以还是强调多朗读,读懂句义,读出文字的音乐美。古代书信是学生学习较少的,只有在必修五的报任安书中有接触,但这篇文章内容太过出名,以致我们重点看内容,而对于书信文体的特点,没有太多的关注。在现代,书信已经很少使用,微信qq的便捷,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短平化,但是书信在表情达意上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可直接可含蓄,更加凝练更加用心,一封好的书信是经过写信人的精心打磨的,力求使收信人能最完美地理解自己的感情。再者,高考的作文里也出现了书信体,这也是一种导向,希望学生能掌握更多的文章体裁并熟练运用。二、教学目标
3、的分解及对应的活动和检测1.教学目标确定布卢姆两维教学目标分类表(教学目标的合理定位)知识维度认知过程维度1记忆 2理解 3运用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A 事实性知识 B 概念性知识 C 程序性知识 目标1D 元认知知识 目标2目标3目标42.教学目标分解目标1:学生依据书信的文体特征,通过分析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解读此信基本内容1.1归纳书信的几个基本要素:写信双方的名字、关系、情感,书信的目的及内容。1.2找出本书信叙写的事情和作者流露的感情。目标2:学生通过与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写景分析分析,理解王维“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的创作风格。2.1能分析两段写景文字,冬夜图和春晓图2.2分析景物
4、描写使用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动静结合、融情于景。2.3比较归纳王维诗文创作中景物描写的特点“诗中有画”“文中有诗”“文中有画”目标3:理解作者景物描写中的“深趣”3.1找出具体的景物和声音,分析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3.2知人论世,了解王维的一些相关经历,理解写景中寄寓的作者情感。3.3评价作者寄情山水,回归自然,借自然抚慰内心,甚至用自然的眼光看待人生,摒弃一切的身外物、烦心事,追求自然、本真和纯朴生活的态度。目标4:以书信为任务驱动,仿照本文写景抒情的手法,介绍校园的美景,邀请朋友到校园参观。3.教学目标对应活动目标1.1:活动1 朗读课文,题解,点明书信文体的特特征目标1
5、.2:活动2梳理本文的书信内容,找出本书信叙写的事情和作者流露的感情。目标2.1:活动3小组讨论终南山的美景到底有怎样的“深趣”,能如此吸引他们呢?目标2.2:活动4朗读写景的句子,分析景物特征,回顾王维诗歌,体会“诗中有画”目标3.1:活动5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融情于景的。目标3.2:活动6讨论文人寄情山水的深趣。活动说明:活动1:旨在学生在朗读中初步感受书信的特点,体味双方的情感交流。活动2:旨在学生能更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书信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而是与信的内容和作者内心的灵魂有密切关系。活动3:旨在迅速整理文章内容,找出重点冬夜图和春晓图。活动4:旨在理解王维写景特色,由熟悉的诗歌迁移到散
6、文的学习,体会王维“诗中有画”“文中有诗”“文中有画”,进行一封书信的写作训练。活动5:旨在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就会有相应的审美。活动6:旨在通过探究行为动机的人性因素,了解自然的深趣,探讨人和自然的关系。4.教学目标对应检测评估1:能够准确说出书信的特点。评估2:能理解书信是通信双方亲密言语的沟通,思想的交流,并梳理本文内容。评估3:能准确找出重点:两幅景物图。评估4:能一一指出景物描写的手法,理解意境。评估5:能知人论世评点景物中寄寓的情感。评估6:能说明景物对作者内心的慰藉,探讨自然和人的关系。【教学过程】一、 导入1、 以诗导入,感知王维和终南山。学生背诵山居秋暝和
7、积雨辋川庄作等王维诗歌,感知终南山的优美风光和自古就有的隐逸传统;回忆王维的诗歌风格:诗中有画。引出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学习王维的书信,领会此文的“文中有画”。2、 题解。王维晚年隐居终南山,山中美丽的冬景让他心旷神怡,回想和裴迪同游的喜悦,他便迫不及待地写信以即将到来的春景热情邀约裴迪,希望与他分享大自然的美景。与,给。秀才,唐代对中进士者的通称。书,信。二、 整体感知1、 字词梳理。(1)正音:猥不敢相烦 与山僧饭迄而去 村圩夜舂复与疏钟相间多思曩昔 轻鯈出水 麦陇朝雊因驮黄檗人往 (2)分类整理本文的人称代词:足下方温经您,指裴迪猥不敢相烦猥:自己表示谦卑的语气。倘能从我游乎王维自己非子天
8、机清妙者您,指裴迪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您,指裴迪(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唐代对未中进士者的通称)(山中人王维白王维晚年过着半吏半隐的生活,所以自称山中人)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乐朗读)3. 梳理书信内容:书信缘起何事?诉诸何事?抒写了作者何情?明确:句子有:故山殊可过,倘能从我游乎?独往山中,多思曩昔,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信中写山中景色非常美,王维独自一人前往,渡过灞水,冬景甚美,回想起与裴迪同游的乐趣,于是写信邀请裴迪在稍后的春天过来,共享山中春景。信中流露出王维独自一人的无趣、对往昔携手赋诗的怀念、对山中景物深趣的分享和对裴迪春天到来的期待之情。 4. 仿写练习:模仿课文,给朋友修书一封。
9、邀请对方来参观校园,感情真挚,能写出校园的深趣。(展示校园的美景视频,唤醒学生的审美,同时带出写作的思考。)三、分析景物有“深趣”的含义1.请找出描写冬夜图和春晓图的句子,朗读。小组讨论:(1)冬夜图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描绘山中冬日的夜景,用了五句话,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五幅画来,或者归纳为两幅、三幅画也可以。作者首先描绘了冬夜的轮廓,天空一轮清朗的月亮,把远处山峰和村庄的轮廓描画出来,灞水的微波与月色交融,上下浮动;远处山林的点点灯火,时隐时现;夜深的村庄里,传来一阵阵的狗吠声;村民们夜舂的声音和寺院钟声交错在一起。整个夜晚清冷而舒适,月色刚好,水波刚好,灯火刚好,声音刚好,作者的内心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929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