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十一 学问和智慧(共36张PPT).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十一 学问和智慧共36张PPT 苏教版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课件 十一 学问 智慧 36 PPT
- 资源描述:
-
1、学问和智慧罗家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简介作者;积累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3、研读第一部分。自学提纲 质疑问难15分钟1、简介作者2、积累字词。3、整体感知课文,划分层次,理清思路。4、朗读第一部分,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课文开头部分运用什么修辞说明学问和智慧的区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比较课文与字典中对学问和智慧的解说在表达上的异同。5、讨论:有知识的人一定是有智慧的人,这说法对吗?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看法。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浙江绍兴人。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后赴欧美留学。1919年成为五四运动的
2、学生领袖之一,五四运动宣言是他所写。1920年被派赴美,留学。1928年8月,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31岁的罗家伦出任首任校长。19321941年担任中央大学校长。1969年12月25日他病逝台北,享年73岁。陶冶()探骊得珠()蕴()含譬()如晦()涩犀()锐蚌()壳铢()子鞭辟入里()相辅为用()ynphuxbngzhylpf成语解释1、探骊得珠2、无关宏旨3、鞭辟入里4、浮光掠影5、融会贯通6、寸积铢累: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不涉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切中要害。:比喻印象不深刻。: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一点一滴的
3、积累。分析标题猜测文章内容与结构区别与联系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v中心论点在文末:“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1、阅读文章,整体感知课文。文章结构v第一部分(1,2),解说“学问”与“智慧”概念不同。(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工具;智慧是发现,是创造,智慧的主体是人的思想。第二部分(36),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联系)第一层(3,4),论述学问不能离开智慧。第二层(5,6),论述智慧也离不开学问。理清文章的脉络(或是)v全文共六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1-2):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二(3-5):论述学问与智慧的联系。三(6):总结全文,提出论
4、点。v运用一系列的精彩的比喻(喻证法)学问:原料铁工具智慧:熔炉电火透视、反想、远瞻4、(1)、课文开头部分运用什么修辞说明学问和智慧的区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些比喻使论证更贴切形象,通俗易懂,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对学问与智慧及其相互关系认识清楚准确。(2)、比较课文与字典中对“学问”和“智慧”的解说在表达上的异同。学问:系统的知识。智慧:从实践中得来的聪明才干;同“智力”(指人认识事物和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换成字典中的解释,可能更科学、更严谨,但是可读性不强。作者采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把抽象的概念说得更明白。5、讨论:有知识的人一定是有智慧的人,这说法对吗?结合课文
5、说说你的看法。说法错误。作者以“有学问的笨伯”或“两脚书橱”“冬烘先生”作比,证明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是有智慧的人。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陶冶寸积铢累犀锐蚌壳探骊得珠v 注意字形.v 无关()旨融()贯通v 物()天择鞭()入里v()破 五车浮光()影v()头讲章推()出新课堂练习v注意字形.v 无关(宏)旨融(会)贯通v 物(竞)天择鞭(辟)入里v(读)破 五车浮光(掠)影v(高)头讲章推(陈)出新陶冶y 寸积铢累 zh 犀锐x蚌壳bng 探骊得珠l根据拼音写汉字X()锐k()穷年大kun()寸积zh()累 犀窾铢矻矻回答下列问题v学问和智慧的区别是什么?v学问和智慧的联系呢?v我们要智慧还是学问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