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新教材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学案:第9课 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新教材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学案:第9课 屈原列传 WORD版含解析 2021 2022 新教材 部编版 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中册 屈原 列传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语文素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历史的现场:了解历史,尊重历史,以史为鉴;领会作品中体现的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1.研习史传作品,领略人物风采,理解史学家对笔下人物的认识和评价,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文中反映的历史观念。2.研习史论作品,把握论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学习和借鉴他们思考社会现实问题的态度和方法。3.鉴赏作品的叙事艺术和说理艺术。4.丰富文言文的语言积累,学会在具体语境中分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的差异与联系。 单元寄语中国古代的家国情怀“爱国”一词很早就在历史文献中出现了。战国策西
2、周就曾提及“周君岂能无爱国哉”。汉纪惠帝纪中也说到“封建诸侯各世其位,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中国传统文化里,家与国经常相提并论,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书人时刻想着“齐家治国”,以至“平天下”。随着历史的演进,家、国、天下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却一脉相承下来。夏到战国后期是中华民族爱国思想的萌芽时期。由于当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尚未真正建立,这一时期的爱国思想主要表现为对故土即邦国的热爱。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就是当时的典型代表,他的全部爱国思想和情感都是以爱楚国为前提的。另一方面,爱国思想逐渐发展为“爱天下”“爱四海”“爱九州”的情感。在诸子百家中,“天下”占有很高的位置
3、。老子中关于“天下”的内容就涉及了29章,共出现55次;孔子则站在“天下”的立场上为整个华夏民族思考命运;孟子去齐国以求天下安民之举;荀子更是指出:“国,小具也,可以小人有也,可以小道得也,可以小力持也;天下者,大具也,不可以小人有也,不可以小道得也,不可以小力持也。国者,小人可以有之,然而未必不亡也;天下者,至大也,非圣人莫之能有也。”(荀子正论)“爱天下”的情感逐渐成为爱国思想的主要内涵,并影响后世。像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亡国不过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才是国家的灾难。这些都在强调真正的爱国首先应该以天下为己任
4、。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此民族与国家之间有了更直接的联系,爱国思想突出表现在对祖国锦绣山河、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热爱,“忧国、忧民、忧天下”的意识,以及维护祖国统一和对于民族尊严的追求与奋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尽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民族英雄戚继光领导戚家军抗击倭寇,郑成功勇逐荷兰殖民者光复台湾。古人笔下的千古名句和实际行动真切流露出对民族的爱和对祖国的爱。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古代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爱国思想带有局限性。首先表现在爱
5、国思想带有强烈的忠君色彩。在古代“家天下”的社会结构中,人们认为君即代表国家,这样便把国家安危系于君主一身,甚至出现“愚忠”的现象。另外,爱国思想中存在较深的民族观念,容易产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情绪。第9课屈原列传课文导入素养任务每年的端午节,我们由粽香、龙舟,会想起两千多年前汨罗江畔那个独行者的形象。今天,让我们以史学家的视角,解读更加真实的屈原。1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相关知识,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2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3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4鉴赏并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资讯概览一、作者简介西汉
6、著名文学家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继父职,任太史令,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二、典型事迹司马迁仗义执言天汉二年(前99),李陵出征匈奴时被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汉武帝大怒,文武百官也大骂李陵投降可耻。司马迁辩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
7、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盛怒中的汉武帝听了司马迁这番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开脱,把他关入监狱,并处以宫刑。不幸的遭遇,尤其是宫刑,使司马迁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言,又以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子等在逆境中发愤有为的事迹鼓励自己,终于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经过
8、六年的囚禁生活,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记。三、思想情怀司马迁名言集锦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2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3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5酒极则乱,乐极则悲。6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7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8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0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情境活动司马迁因为李陵之祸而入狱,请你以“心目中的英雄”为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段他在监狱里的情景,不少于300字。答:参考答案:心目中的英雄已经是深夜了
9、,司马迁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的夜。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也不见月,几处乌云低低地沉着,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暮秋的风裹着寒气,钻进每个角落,包括司马迁那件破旧的长衫。他拖动着脚镣,走回几块砖堆成的床。金属的撞击声在死一般静的夜里,带着几分鬼魅。床上那盏昏黄的油灯跳动着火焰,拖下长长的抖动的影子,似乎加重了黑暗。太史公一动不动。也许,他想到过屈原的投江,想到过孤竹君的儿子们在首阳山的遗骸;他想到过抛弃这个世界,抛弃这个昏暗、污浊的世界。便是死,他也应该是个大丈夫,怎能接受世间的奇耻大辱!他再次掏出父亲交给他的笔。父亲临终前那双忧怨的眼睛,仿佛浮现在他眼前。他清楚地记得,父亲指着案上的书,哽咽着
10、,然后看了他一眼。他理解那一眼的重量与意味着的责任,是的,他永远都不会忘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在床边坐了下来,闭上眼,沉默了好久好久,他的胸口在剧烈地起伏,他的手指在不停地颤抖东方发白了,牢外传来一声吆喝:“司马迁,想好了没有?”“愿受极刑而无愠色。”千年之后,一位诗人说:“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贱地活着。”写作背景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先秦文献中没有提及屈原的,这篇传记是第一次记载屈原的资料。屈原是战国时期的人,有才干,有远见,对楚国忠心耿耿,却一再被楚怀王疏斥,再被顷襄王流放,最终怀石沉汨罗江而死。而司马迁品格高尚,才华横溢,竟
11、因李陵一案被汉武帝处以宫刑。所以司马迁为屈原立传,抒情寄愤以浇胸中之块垒。史家之绝唱史记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 000多年的历史。约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至征和二年(前91)间撰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
12、万六千五百余字,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后世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楚辞”与楚辞楚辞: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新诗体。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因其中最有代表性作品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楚辞:汉代时
13、,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文白对译 文言积累一、重点字音(请给下面加点字注音)1属草稿(zh)2.谗谄(chn)3惨怛(d) 4.靡不毕见(m)5濯淖(zhu)(no) 6.浊秽(hu)7滋垢(gu) 8.皭然(jio)9不滓(z) 10.既绌(ch)11靳尚(jn) 12.唐眜(m)13憔悴(qio)(cu) 14.啜(chu)其醨(l)15怀瑾握瑜(y) 16.受物之汶汶(mn)17温蠖(hu) 18.汨罗(m)19景差(cu)二、通假字(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4、1犹离忧也 “离”同“罹”,遭受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指”同“旨”,意旨,意趣3人穷则反本 “反”同“返”,返回4屈平既绌 “绌”同“黜”,指被罢免官职5厚币委质事楚 “质”同“贽”,见面礼6靡不毕见 “见”同“现”,显露7亡走赵,赵不内 “内”同“纳”,接纳8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濯”同“浊”,污浊9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合纵10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被”同“披”,披着三、古今异义(请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颜色憔悴,形容枯槁(1)颜色古义:脸色。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2)形容古义:外貌,模样。今义
15、: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古义:委婉得体。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 4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谎话,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四、词类活用(根据提示解释词义)1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蝉蜕于浊秽 像蝉蜕壳那样其后楚日以削 一天天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像虎狼那样(2)名词作动词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效法,继承2动词活用(1)动词作状语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对内出则接遇宾客 对外楚使怒去 生气地(2)动词作名词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听力,听觉3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邪曲之害公也 品行不正的小人方正之不容也 端方正直的人如何辨析形
16、容词作名词辨析形容词作名词,主要从其在句中的语法功能入手。1看位置。首先确定这个词语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如果一个形容词充当主语或宾语,那它就是活用作名词。2定意义。如果活用作名词,翻译时就应当翻译成名词。例如:(1)温故而知新(2)将军身披坚执锐(3)择善而从之(4)登高而招(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分析:例(1)中的“故”“新”分别指“学习过的旧知识”和“新知识”,在句子中分别充当“温”(温习)和“知”的宾语,形容词用作名词。例(2)中的“坚”“锐”分别指“坚硬的盔甲”和“锐利的兵刃”,充当“披”和“执”的宾语,形容词用作名词。例(3)的“善”是指“好的意见或建议”,充当“择”的宾语,形容词用
17、作名词。例(4)的“高”指“高处”,充当“登”的宾语,形容词用作名词。例(5)的第一个“圣”和第一个“愚”分别指“圣人”和“愚人”,在句中充当主语,形容词用作名词。(2)形容词作动词因谗之曰讲坏话明道德之广崇 阐明五、重点实虚词(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闻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学识无何,宰以卓异闻 闻名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名气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听到2志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品行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记忆其志洁,其行廉 品行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意愿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做标志3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正直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与“横”相对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
18、直 同“值”,价值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 对的4疏王怒而疏屈平 疏远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分条陈述,用奏章写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 稀疏的谏太宗十思疏 一种文体5而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连词,表因果信而见疑 连词,表转折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连词,表转折举类迩而见义远 连词,表转折6其以事其君 代词,他的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代词,他的/它的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代词,他,他的;代词,他的文辞六、文言句式(请根据提示翻译下面句子)1判断句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者,也”表判断;“为”表判断)译文:屈原,名平,是楚国王族的同姓。任楚怀王的左徒。2状语后置句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054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安徽专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检测卷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