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 2016-2017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 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 第4课 第4节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版新学案 2016-2017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 第四课词语万花筒 第4课 第4节 新学 2016 2017 学年 人教 高中语文 选修 语言文字 应用 课件 第四 词语 万花筒
- 资源描述:
-
1、语 文选 修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 语语 文选 修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学 课前自学预案语 文选 修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熟语,介绍熟语的主要类别和基本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对汉语的各种熟语,包括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有一个全面的整体了解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理解“词”和“语”的区别,进而对现代汉语的语汇系统有一个较为整体的认识。语 文选 修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语言文
2、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一、熟语特点1结构上有固定性熟语是一种特定的组合形式,其原有构成成分不能随意颠倒、替换,如“石破天惊”不能说成“天惊石破”,“明日黄花”不能改成“昨日黄花”。也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如“吃不了兜着走”不能说成“吃不了就兜着走”。语 文选 修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2意义上有整体性熟语大多不能像词组那样根据组成成分来分析整体意义,不能只从字面去理解,如“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盖”往往无关。3形式上有灵活性有些熟语在使用过程中,其构成成分可以拆开甚至
3、可以改变其原有的顺序,如“拍马屁”可以说成“拍领导的马屁”,“开夜车”可以说成“夜车不能开得太晚”等。语 文选 修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二、熟语分类“熟语”主要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等。“成语”是重点。1谚语。谚语是在民间流传的比较通俗的一些语句。例如: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总结,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语 文选 修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4、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2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例如:知识就是力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事实胜于雄辩。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3惯用语。惯用语是有特定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语 文选 修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4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
5、分。例如,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大海里捞针无处寻。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义;二是谐音。喻义的歇后语,前面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面部分则是对前面部分的解释。谐音的歇后语,其后面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双关的意思。语 文选 修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三、成语知识1成语的概念所谓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词组)。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语 文选 修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
6、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2成语的特点(1)结构的相对定型性。(2)意义的整体性。(3)时间和空间的习惯性。(4)形成的历史性。(5)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3成语的来源(1)从历史故事中来的。(2)从古代寓言中来的。(3)从神话或其他传说中来的。(4)从古代名家名篇中来的。语 文选 修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4成语的语法结构(1)并列关系例如:披坚执锐防微杜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2)承接关系例如:见异思迁先斩后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目的关系例如:削足适履守株待兔杀一儆百越俎代庖(4)因果关系例如:水滴石穿水落石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语 文选 修
7、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5)主谓关系例如:毛遂自荐杞人忧天夜郎自大叶公好龙(6)动宾关系例如:不见经传歧路亡羊顿开茅塞如丧考妣(7)动补关系例如:轻如鸿毛退避三舍无动于衷荒谬绝伦(8)动宾补关系 例如:问道于盲 贻笑大方 拒人千里语 文选 修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9)连动关系 例如:画蛇添足 抱薪救火 亡羊补牢(10)兼语关系例如:请君入瓮令人生畏引狼入室化险为夷(11)偏正关系例如:衣冠禽兽扶摇直上孜孜不倦一丘之貉语 文选 修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
8、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四、误用类型1望文生义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熟语的含义。如“炙手可热”一词,出自唐代杜甫的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用来比喻权势极大,气焰极盛。弄清了这些,就不会把它理解为受欢迎的人和事物,而望文生义地误用了。语 文选 修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2褒贬误用熟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和“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熟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熟语。否则,熟语运用就不恰
9、当了。语 文选 修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3用错对象有些熟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词义有所侧重,适用的对象也就不同。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指人,有的指物;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专用于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等等。如果不注意这些,就会犯“方向性”错误。例如“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一句中的“汗牛充栋”,用来形容金玉之多就属误用,因为它只能形容书籍多。语 文选 修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4不合语境有些熟语使用时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与所在的语境不协调
10、。如: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安步当车”意思是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使用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行走速度缓慢,二是行走者不慌不忙地步行,表现出的是一种闲适平和的心情。而句中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紧急又遇上暴雨如注,该成语与所在的语境很不协调,是不恰当的。语 文选 修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5搭配不当熟语有较为固定的意义和用法,因此辨析时还应注意分析该熟语在句中的位置,分析前后搭配关系,担当怎样的成分,起何作用,是否具备这种语法功能。如:“谈起电脑、互联网,这
11、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赞叹不已”句中的“左右逢源”比喻事情无论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不能用来做“说”的补语。语 文选 修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6重复赘余在辨析句中熟语使用正误时,还要认真梳理语句,琢磨所用熟语的“字”义,并分析整个句子的意思,查看词意是否与句子重复,或者说用词赘余。如“某些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影响了学校的声誉”一句中“贻笑大方”本身含有被动义,意思是让内行人见笑。因此,“被人”属多余。语 文选 修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
12、练 课后备考方案1汉语的词汇系统中不仅包括词,还包括作用相当于词的一些“语”。其中除了专有名词之外,主要就是指熟语。熟语主要包括_、_、_、_。答案:成语 惯用语 歇后语 谚语语 文选 修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2成语是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熟语,它是人们长期使用后凝固下来的_。汉语中的成语多由四个字组成,并且多有特定的出处。惯用语指有特定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熟语形式,一般由两部分构成,有点像猜谜语。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后半截是_。谚语指在民间流传的比较通俗的一些语句。答案:固定词组 说明或解释语 文选 修第四课 词语
13、万花筒(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3“熟语”是由_构成的,但大多比词长一些。熟语的构造特点如下:结构上有固定性;意义上有整体性;各自有特殊形式。答案:词语 文选 修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语 文选 修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1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与马有关的成语。搜集成语,选取角度将你收集的成语分类,探讨中国的传统与文化是如何通过这些成语体现出来的,我们应如何正确地运用成语。【探究参考】(1)“按图索骥”。图(一)中人骑着马,捧着
14、奖杯,且图下有提示:2004年欧洲杯足球赛希腊队夺冠,所以不难猜出这个成语是“马到成功”。图(二)讽刺了我们当前的教学中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和体育的问题,用成语概括就是“马失前蹄”。语 文选 修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2)万“马”奔腾。马在中国古代非常重要,所以汉语中有大量和马有关的成语。马的功用包括军用和民用,大多数成语都反映了这些方面的内容。因为马的重要,人们对于马身上的特质观察得较为仔细,所以又有一批和马自身特质有关的成语。因为马是战争和生活的得力助手,所以相关成语大多数都是褒义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成语的产生都有一定的背
15、景,都和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语 文选 修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如,和战争有关的成语:兵荒马乱、人仰马翻、马首是瞻、厉兵秣马、汗马功劳、金戈铁马、马革裹尸等。和日常生活有关的成语:心猿意马、走马观花、青梅竹马等。和马的自身特质有关的成语:脱缰之马、马不停蹄、龙马精神等。语 文选 修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和马有关的成语并不都是褒义的。比如“指鹿为马、非驴非马”这两个成语,它们的出发点都不是马本身的特质,而是仅仅涉及了马。前者是说秦朝宰相赵高为了谋反故意颠倒是非试探大臣的事情;
16、后者原指驴和马杂交生的骡子,比喻不伦不类。再如“马工枚速”原指枚皋文章写得多,司马相如文章写得工,后用于称赞各有长处。与动物中的马根本没有关系。语 文选 修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2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字,数字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数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尤其偏爱“三”,找一找带“三”的熟语,把握熟语的特点。【探究参考】(1)制度典章类:“三坟五典”泛指我国古代较早的文献典籍;“连中三元”原指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第一名,后也可以泛指接连三次获得第一名。(2)伦理道德类:“三纲五常”指我国封建社会提
17、倡的主要道德规范;“三从四德”指封建礼教束缚和压迫妇女的道德规范。语 文选 修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3)宗教信仰类:“三教九流”指宗教、学术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的各种行当和各类人;“三生有幸”比喻幸运到了极点。(4)历史人物类:“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地一再邀请;“孟母三迁”形容贤母善于教子。(5)军事战争类:“勇冠三军”指军人或某支队伍的勇气、胆量在全军数第一。语 文选 修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前自学预案研 课堂探究学案练 课后备考方案语 文选 修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语言文字应用)学 课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357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