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永生的眼睛》教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永生的眼睛
- 资源描述:
-
1、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永生的眼睛教案本课教材分析:眼睛是人体的一个器官,我们拥有她,是多么幸福,多么方便,她是无法比拟的财富。当某个人失去生命时,尚好的眼睛如果能带给失明者以光明,那将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呀!这个人的眼睛也将得到永生,这又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呀!本文具有语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鲜明,文章刻画了让人难忘的形象:善良、心中有他人的父亲;有省悟能力、并付之于行动的“我”以及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他们热爱生活、关爱别人的心,让人尊敬、让人感动、让人怀念,让人学习。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北师大实验小学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有着较好的家庭背景及家庭教育。但也有一部分孩子比较自私,不懂
2、得关爱别人。我们学校一直坚持搞“感恩”教育。这正好是一篇渗透德育的好文章,可借助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来唤醒孩子们的爱心。促使孩子们都来为别人、为社会献爱心!本校的学生有很好的一个学习习惯,就是查阅资料,特别是上网查阅资料的积极性很高。他们会通过多种途径查到相关的信息,丰富课内外知识。本课中,学生对于捐助眼角膜的事情可能了解得不多,可以鼓励大家借助网上资料获取相关信息,使之更多地了解有关内容,以及捐助的意义,从而对于“爱的奉献”有更为深刻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生词6个:栩栩如生、屡次、况且、签字、移植、昔日。学习多音字:给。2、通过多种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3、读课文,感知语言。初
3、步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一、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名言吗?谁给大家说一句?老师也喜欢名言,送给大家三句。(出示:毛主席说:“有的人死得重于泰山,有的人死得轻于鸿毛。”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谁能大声地给大家读读?(生读)相信你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三句名言会有更深入的了解。二、情境入课:前些天,程老师在“大宝真情互动”的电视节目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的故事。就在去年,34岁的电视台记者阿红因患癌症去世了,这是阿红清醒时留下的最后一段宝贵的声音。出示:“我要把自己
4、这双眼睛,献给那些失去光明的人,让他们能够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她在清醒时留下的最后一封信里写道:“朋友,虽然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我的生命在你的眼睛里延续着,祝福你,祝你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她的眼角膜成功的移植给了一位大学生和一位70多岁的老人。可想而知,这两位昔日的盲人,重见光明的那一刻,将会多么兴奋。生活将会多么美好。这样感人的故事也发生在琳达一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齐读课题。三、读课文,学生字、感知语言:1、自读。要求做到不漏读、不错读,不断句。想办法处理不认识的字。2、指名读。教师指导朗读难以读通的的句子,引导学生正音(给予、挚爱、捐赠、盲童、热泪盈眶、屡次、遵从、振聋发聩、
5、仍然),注意多音字“给”的读音。3、再读,边读边画出生词。同桌互相当老师指导对方记忆难以记住的字或是笔画。4、指名到黑板上写生字。5、共同给生字组词,并写到黑板上,看能组几个词。(以此扩大词汇量)听写词语、同桌校对:栩栩如生屡次况且签字移植昔日6、选择其中的几个,回想课文内容,说一句或几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话。7、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同时边思考边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情境,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四、布置作业:1、查阅有关眼角膜的资料。2、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3、写生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6、2、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3、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教具准备:课件小书签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课文:我们昨天已经读过了课文,谁来说说哪个情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我们穿过时间的隧道,回到1965年那个炎热的夏日。当时琳达只有14岁,母亲就不幸去世了,当警官来访,为了医院要取用母亲的主动脉瓣膜和角膜而征求父亲的意见时,琳达和爸爸的表现截然不同。快速的找一找相关的句子,用”画出琳达的表现,“浪线”画出父亲的表现。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2、汇报:指读琳达的表现。3、琳达无法抑制自己的痛苦,冲着父亲哭喊着,(生接读)琳达发疯似的哭
7、喊着,(生接读)可是父亲却这样说,(生接读)4、谈感受。指导读。5、看似普通的话语,女儿却感到是振聋发聩的,你怎么理解“振聋发聩”?接着学生的回答,问:爸爸的话使琳达受到了哪些触动?6、那振聋发聩的话是什么呢?我们也记住这句话,慢慢的理解、慢慢的体会吧(齐读)。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父亲那振聋发聩的话语给琳达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也就是从这一刻起父亲便开启了琳达那扇爱的大门导读5-7自然段。(生读父亲的话)2、父亲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流露出了怎样的心情?指读。3、父亲曾说过:如果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死也是有意义的。父亲认为捐献自己的眼睛有什么意义?能从他的的话中感受到吗?谈读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21《古代诗歌五首》第1课时上课课件 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