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语文常识词汇“目睹”已经是“亲眼”.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语文 常识 词汇 目睹 已经 亲眼
- 资源描述:
-
1、“目睹”已经是“亲眼”前不久,笔者看到报纸上刊有这样一个栏目:“亲眼目睹”,就此想起有些书籍、期刊,甚至电视剧字幕、电影台词,还有些访谈节目中都曾这样使用,比如“记者亲眼目睹了感人至深的一幕”“他亲眼目睹了女孩从这儿跳了下去”“亲眼目睹了公安干警抓获小偷的全过程”“学生们亲眼目睹了流血惨案”等等不一一列举。不少人之所以将“亲眼”与“目睹”连起来用,可能是想加深“亲眼”或“目睹”的程度,其实,这种用法是错误的。现代汉语词典里,“目睹”的解释是:亲眼看见。既然“目睹”已是“亲眼看见”,那么“目睹”前边再加上一个“亲眼”,不就叠床架屋了吗?我认为,“亲眼目睹”这个栏目若改为“亲眼所见”,或是“耳闻目
2、睹”,亦或“有目共睹”都是可以的,都符合语言文字的规范用法。我们在说话或做文章时,都习惯使用双音节的字词和四字词语。但一定要讲求个章法,像“凯旋而归”“天籁之音”等都属于“亲眼目睹”一类,我们在求得压韵、俗成的情况下,还得讲求文字使用准确、不闹笑话。另外,还有些类似画蛇添足的现象,也应值得注意。例如一篇文章中就有这么一句:“去年春节前夕的一天”。乍一看好像没毛病,但一推敲,问题就来了。“前夕”的意思就是“前一天”,怎么能说“春节前一天的一天”呢?这句话若改为“春节前夕”或“春节前的一天”都说得通,而“前夕的一天”就不对了。另外,还有,“一而再再而三地屡屡出现”“截止到目前为止”“回忆起自己最初做志愿者的初衷”“越到后来问题就越来越多”等等,想来都有赘语之嫌。众所周知,语言文字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党和国家历来重视语言文字使用上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我们千万不要简单地认为有些词语用法不当,并不会构成大错,也不会影响文章内容的表达,便想当然地将文字随意搭配。在此,我想提醒大家,我们在改革创新的同时,也不能违背字词的本意。否则,它们同样会在读者中引起不好的影响。会有损我们报刊等大众传媒的威信,严重的还会起误导作用,以讹传讹。因此,我们编校人员一定要慎之又慎地准确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为做好党的宣传工作坚持不懈地做出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6课 景阳冈课前预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