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语文常识词汇说“三”道“四”.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语文 常识 词汇
- 资源描述:
-
1、说“三”道“四”?“三”和“四”,三岁孩童都知道它们的意思,为何要拿出来做文章呢,岂非废话连篇?其实不然。“三”是数目二加一后所得,是个基数,一二三的“三”,这是最基本的意思,不必举例了。古人创造汉字时,划上三道,就认识到它的意思了。“三”有时是序数,表示顺序第三。例如“三叔、三楼、三房”中的“三”就不是基数而是序数。基数与序数是两个不同概念,正常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要聋哑人理解“三叔”与“三个叔叔”这二者不同的概念,就很难了。为此聋哑人语言研究专家张宁曾作过专门研究和报道(见年心理学报)。“三”表示多数和多次。例如:三番五次、三令五申、三翻四复、三思而行、三推六问等等。这个义项是保留了
2、古汉语中的意思。古人以三、九表示多数,而不表示定数,古语有“三军易得,一将难求”,这句古语又可以说成“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可见“三”可相当于“千”。“三”表示多数或多次,经常出现在成语中,例如,三人成虎、三头六臂、三缄其口、举一反三、三媒六证、三灾八难、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三”也可表示不定的少数,例如:“三三两两”,形容零零落落,数目不多,乐府诗集中已有“行不独自去,三三两两俱”。“三男二女”,指少数几个子女,较早见于后汉书 方术传,“三言两语”,指很简短的几句话,水浒传有“若在家时,三言两语,盘倒那先生。”“三年五载”,指不太长的时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指时间短而总是断断断续续,
3、也有少的意思。“三”有时不指数目,例如:不三不四、低三下四、颠三倒四、丢三落四、朝三暮四、招三惹四、推三阻四、说三道四、三长两短等等,这些固定词组里的“三”,既不是基数,又不是序数,既不表示多,也不表示少,它是一个代号,是“这样”或“那样”的意思。从结构上看,绝大多数是与“四”结合组成的固定格式,从意思上看,大多含有贬义。“四”跟“三”有相同点,它既是基数,又是序数,是个“数目”,同时如前所述,它与“三”构成固定格式,就表示不定数。另外,它也可表示多的意思,例如:四通八达、四平八稳、四分五裂、四海为家、五湖四海等就是。“四海”泛指整个天下,夸其广阔博大的意思。但是“四”没有少的意思,这是与“三”不同的地方;另外,“四”可以做姓,而“三”却不可,这也是二者的区别。笔者认为,一般词典在解释“三”与“四”时,义项说得不够全,如很有权威性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三】数目,二加一后所得。表示多数或多次。【四】数目,三加一后所得。(si)姓如果说,辞书由于读者对象不同,篇幅限制,释义只能择其要点,那么,对学习语词的人来说,就不能拘泥于辞书的解释了,要自己动一番脑筋才行。如此看来,笔者说“三”道“四”一番,也许还不算饶舌。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