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8 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练习(含解析).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练习含解析 2023 年高 数学 一轮 复习 第七 立体几何 空间 向量 距离 中的 探索 问题 练习 解析
- 资源描述:
-
1、空间距离及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 考试要求 1.会求空间中点到直线以及点到平面的距离.2.以空间向量为工具,探究空间几何体中线、面的位置关系或空间角存在的条件 知识梳理 1点到直线的距离 如图,已知直线 l 的单位方向向量为 u,A 是直线 l 上的定点,P 是直线 l 外一点,设APa,则向量AP在直线 l 上的投影向量AQ(au)u,在 RtAPQ 中,由勾股定理,得 PQ|AP|2|AQ|2 a2au2.2点到平面的距离 如图,已知平面 的法向量为 n,A 是平面 内的定点,P 是平面 外一点过点 P 作平面 的垂线 l,交平面 于点 Q,则 n 是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且点 P 到平面
2、 的距离就是AP在直线 l 上的投影向量QP的长度,因此 PQAP n|n|APn|n|APn|n|.思考辨析 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平面 上不共线的三点到平面 的距离相等,则.()(2)点到直线的距离也就是该点与直线上任一点连线的长度()(3)直线 l 平行于平面,则直线 l 上各点到平面 的距离相等()(4)直线 l 上两点到平面 的距离相等,则 l 平行于平面.()教材改编题 1已知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 n(2,2,1),点 A(1,3,0)在 内,则 P(2,1,4)到 的距离为()A10B3C.83D.103 答案 D 解析 由条件可得 P(2,1,4)到
3、 的距离为|APn|n|1,2,2,2,3103.2正方体 ABCDA1B1C1D1的棱长为 2,则 A1A 到平面 B1D1DB 的距离为()A.2B2C.22 D.3 22 答案 A 解析 由正方体性质可知,A1A平面 B1D1DB,A1A 到平面 B1D1DB 的距离就是点 A1到平面 B1D1DB的距离,连接 A1C1,交 B1D1于 O1(图略),A1O1的长即为所求,由题意可得 A1O1 12A1C1 2.3已知直线 l 经过点 A(2,3,1)且向量 n22,0,22为 l 的一个单位方向向量,则点P(4,3,2)到 l 的距离为_ 答案 22 解析 PA(2,0,1),n22,
4、0,22为 l 的一个单位方向向量,点 P 到 l 的距离 d|PA|2PAn25 2 222 22.题型一 空间距离 例 1 如图,在正三棱柱 ABCA1B1C1中,各棱长均为 4,N 是 CC1的中点 (1)求点 N 到直线 AB 的距离;(2)求点 C1到平面 ABN 的距离 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A(0,0,0),B(2 3,2,0),C(0,4,0),C1(0,4,4),N 是 CC1的中点,N(0,4,2)(1)AN(0,4,2),AB(2 3,2,0),则|AN|2 5,|AB|4.设点 N 到直线 AB 的距离为 d1,则 d1|AN|2 ANAB|AB2 20
5、44.(2)设平面 ABN 的一个法向量为 n(x,y,z),则由 nAB,nAN,得 nAB2 3x2y0,nAN4y2z0,令 z2,则 y1,x 33,即 n33,1,2.易知 C1N(0,0,2),设点 C1到平面 ABN 的距离为 d2,则 d2|C1Nn|n|4|4 33 3.教师备选 1.如图,P 为矩形 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PA平面 ABCD.若已知 AB3,AD4,PA1,则点 P 到直线 BD 的距离为_ 答案 135 解析 如图,分别以 AB,AD,AP 所在直线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P(0,0,1),B(3,0,0),D(0,4,0),
6、则BP(3,0,1),BD(3,4,0),故点 P 到直线 BD 的距离 d|BP|2BPBD|BD|2 10952135,所以点 P 到直线 BD 的距离为135.2如图,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D,E 分别为 AC,AB 边的中点,把ADE 沿 DE 折起,使点 A 到达点 P,平面 PDE平面 BCDE,若 BC4.求直线 DE 到平面 PBC 的距离 解 如图,设 DE 的中点为 O,BC 的中点为 F,连接 OP,OF,OB,因为平面 PDE平面 BCDE,平面 PDE平面 BCDEDE,所以 OP平面 BCDE.因为在ABC 中,点 D,E 分别为 AC,AB 边的中点,所以 D
7、EBC.因为 DE平面 PBC,BC平面 PBC,所以 DE平面 PBC.又 OFDE,所以以点 O 为坐标原点,OE,OF,OP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O()0,0,0,P()0,0,3,B()2,3,0,C()2,3,0,F()0,3,0,所以PB()2,3,3,CB()4,0,0.设平面 PBC 的一个法向量为 n(x,y,z),由 nPB2x 3y 3z0,nCB4x0,得 x0,yz,令 yz1,所以 n(0,1,1)因为OF(0,3,0),设点 O 到平面 PBC 的距离为 d,则 d|OFn|n|32 62.因为点 O 在直线 D
8、E 上,所以直线 DE 到平面 PBC 的距离等于 62.思维升华点到直线的距离(1)设过点 P 的直线 l 的单位方向向量为 n,A 为直线 l 外一点,点 A 到直线 l 的距离 d|PA|2PAn2.(2)若能求出点在直线上的射影坐标,可以直接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距离.跟踪训练 1(1)(多选)已知正方体 ABCDA1B1C1D1的棱长为 1,点 E,O 分别是 A1B1,A1C1的中点,P 在正方体内部且满足AP34AB12AD23 AA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 A 到直线 BE 的距离是 55 B点 O 到平面 ABC1D1的距离为 24 C平面 A1BD 与平面 B1CD1间
9、的距离为 33 D点 P 到直线 AB 的距离为2536 答案 BC 解析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A(0,0,0),B(1,0,0),D(0,1,0),A1(0,0,1),C1(1,1,1),D1(0,1,1),E12,0,1,所以BA(1,0,0),BE12,0,1.设ABE,则 cos BABE|BA|BE|55,sin 1cos22 55.故点 A 到直线 BE 的距离 d1|BA|sin12 55 2 55,故 A 错误;易知 C1O12C1A112,12,0,平面 ABC1D1的一个法向量 DA1(0,1,1),则点 O 到平面 ABC1D1的距离 d2|DA1 C1O|DA
10、1|122 24,故 B 正确;A1B(1,0,1),A1D(0,1,1),A1D1(0,1,0)设平面 A1BD 的法向量为 n(x,y,z),则 nA1B0,n A1D0,所以 xz0,yz0,令 z1,得 y1,x1,所以 n(1,1,1)所以点 D1到平面 A1BD 的距离 d3|A1D1n|n|13 33.因为平面 A1BD平面 B1CD1,所以平面 A1BD 与平面 B1CD1间的距离等于点 D1到平面 A1BD 的距离,所以平面 A1BD 与平面 B1CD1间的距离为 33,故 C 正确;因为AP34AB12AD23 AA1,所以AP34,12,23,又AB(1,0,0),则AP
11、AB|AB|34,所以点 P 到直线 AB 的距离 d4|AP|2APAB|AB|2181144 91656,故 D 错误(2)(2022枣庄检测)在长方体 ABCDA1B1C1D1中,AA1AB2,AD1,点 F,G 分别是 AB,CC1的中点,则D1GF 的面积为_ 答案 142 解析 以 D 为坐标原点,DA 所在直线为 x 轴,DC 所在直线为 y 轴,DD1所在直线为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图略),则 D1(0,0,2),G(0,2,1),F(1,1,0),FD1(1,1,2),FG(1,1,1),点 D1到直线 GF 的距离 d|FD1|2FD1FG|FG|2 6232 42
12、3.点 D1到直线 GF 的距离为 423,又|FG|3,1D GFS12 3 423 142.题型二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 例 2(2021北京)已知正方体 ABCDA1B1C1D1,点 E 为 A1D1中点,直线 B1C1交平面 CDE 于点F.(1)求证:点 F 为 B1C1的中点;(2)若点 M 为棱 A1B1上一点,且二面角 MCFE 的余弦值为 53,求A1MA1B1的值(1)证明 如图所示,取 B1C1的中点 F,连接 DE,EF,FC,由于 ABCDA1B1C1D1为正方体,E,F为中点,故 EFCD,从而 E,F,C,D 四点共面,平面 CDE 即平面 CDEF,据此可得,
13、直线 B1C1交平面 CDE 于点 F,当直线与平面相交时只有唯一的交点,故点 F 与点 F重合,即点 F 为 B1C1的中点(2)解 以点 D 为坐标原点,DA,DC,DD1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正方体的棱长为 2,设A1MA1B1(01),则 M(2,2,2),C(0,2,0),F(1,2,2),E(1,0,2),从而MC(2,22,2),CF(1,0,2),FE(0,2,0),设平面 MCF 的法向量为 m(x1,y1,z1),则 mMC2x12y12z10,mCFx12z10,令 z11 可得 m2,11,1(1),设平面 CFE 的法向量为
14、 n(x2,y2,z2),则 nFE2y20,nCFx22z20,令 z21 可得 n(2,0,1),从而 mn5,|m|5112,|n|5,则 cosm,n mn|m|n|55112 5 53.整理可得(1)214,故 1232舍去.所以A1MA1B112.教师备选 (2022盐城模拟)如图,三棱柱 ABCA1B1C1的所有棱长都为 2,B1C 6,ABB1C.(1)求证:平面 ABB1A1平面 ABC;(2)在棱 BB1上是否存在点 P,使直线 CP 与平面 ACC1A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45,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求 BP 的长(1)证明 如图,取 AB 的中点 D,连接 CD,B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6756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