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两位数加两位数
- 资源描述:
-
1、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教学目标:(一)认识技能1.通过学生的摆小棒活动中,自主探索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出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学生分析:在掌握不进位加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在讨论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教学方法:指导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今天咱们继续参观博物馆好吗?教材第14页情境图。师:求“二(
2、1)班和二(3)班一共多少名学生?”,该怎样列式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5+37=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3:怎样计算35+37=师:同学们能自己尝试计算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学生:(1)口算:35+30=65 65+7=72(2)用小棒摆一摆。(3)用竖式计算。3.教师重点指导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师说明:个位上5加7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强调:竖式书写时相同数位要对齐。计算时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字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1。做一做56+37= 46+24= 29+5=三、巩固练习教材15页4、5
3、、6题。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知道了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五、布置作业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数学同步相关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4 美丽的公鸡_冀教版 (共29张PPT).ppt
